实例探讨河道整治中相关措施及注意问题

实例探讨河道整治中相关措施及注意问题

身份证号码:43072119690115XXXX

摘要:文章以河道整治工程为例,就河道整治中相关措施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着重从防洪工程、水质改善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综合整治中注意问题,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河道整治;防洪工程;水质改善;生态修复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部分废水排入城市河涌,使城市河涌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导致河涌出现内涝。因此,我们需要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以改善周边的水环境,解决河涌内涝问题,打造出生态绿色文明城市。本文以某河道为例,着重探讨了河道整治中相关措施及注意问题。

1项目概述

某河道,总长约6.054km;上游由北向南,下游直接南下汇入河道。其干支流防洪工程由于建设时期较为滞后,加上后期流域沿线治理不全面,未能充分利用上游雨洪资源,下游建设时挤占河道,导致部分河堤未能满足防洪要求;且因河道两岸雨污排水管网建设问题突出,大量污水直排入河,导致河道受到污染,河水出现发黑、发臭等问题,破坏了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因此,为保障当地水沿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河流水质、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施该河道水综合整治工程已势在必行。

2存在的现状及问题

(1)防洪能力仍未全面达标。河道中游段由于未经过系统整治,堤防建设标准低,河道行洪断面不够,且安全超高不满足防洪要求,部分河段出现严重的淤积,给河道行洪能力带来了影响,易于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2)水质出现大面积污染,生活环境受到破坏。河道上游水质较好,但流至中下游段时,因中下游段污水管网建设不够完善,导致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河道,进而导致水体出现发黑现象,经检测发现,中下游段水质为劣V类,这样将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河道堤防规划建设不统一,缺乏相应的标准规范。现有河道堤防建设标准不一,缺乏系统治理,大部分河段堤防未有堤防林带,未能配置防汛及行人通达性道路,这完全违背了当地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策略。

(4)水环境破坏较为严重。在河道中下游段,由于其水体发黑发臭,加上植物和河道功能较为单一,且河道两岸绿化缺乏层次感,绿化率达不到要求。另外,水环境建设比较杂乱,公共开放空间和亲水设施显得不足,导致滨水环境缺失,使人群远而避之。

3河道综合整治思路

根据河道存在的问题分析,本项目河道整治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准则,以防洪达标建设为基础,以提升区域水环境、改善河道水质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结合生态修复和岸坡改造,构筑流域防洪、治污、生态等综合服务功能体系。

(1)防洪思路:在防洪工程建设时,下游河段应采取清淤措,并对堤岸进行梳理,同时要适当降低河道水位,从而发挥中上游段的河道的作用。另外,中上游段河道要采用清淤、驳岸改造和加高等措施,合理利用自然湖和调蓄湖进行进行雨洪利用,使河道达到设防规定标准。

(2)水质改善思路:在采取水质改善措施时,对于已建污水干支管网,需要建立沿河截污工程,以便就近接入现状污水干管。同时,要建立中上游自然湿地,加上合理利用调蓄湖进行雨洪利用,为生态景观提供用水,且能够补充河道水份,改善河道水质。

(3)生态修复思路:在生态环境修复上,应打造自然湿地景观公园,不仅可以发挥河道防洪排涝作用,并且能够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因此,我们应结合当地城市规划及干道路建设要求,加强堤岸绿化带和生态景观建设,以打造出一体化的城市河岸带,构筑当地滨水休闲和生态化的生活空间。

4综合整治工程措施

4.1防洪工程

在河道横断面设计时,应引入生态理念,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人与水环境的协调。其中,在河道横断面设计时,应维持现状河道的生态,确保行洪畅通和堤岸安全,避免大面积进行截污管开挖,且要做好生态修复工作,加强河道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河道防洪目标,提升河道的景观效果。

(1)设计桩号L0+023.23~0+807.63。该段河道两岸现状挡墙分两次建成,下部为浆砌石结构,上部后期加高的砼防浪墙,本次经水文复核,堤顶高程仍不满足防洪要求,需加高。采用方案为新建钢筋砼悬壁式防浪墙,老墙顶加设绿化带,维持现状河床宽约12m,堤顶两岸设置挡水栏植,两岸各增设1.5m宽的步行道,1:2放坡至现状地面,坡面增设绿化带。

(2)设计桩号L0+807.63~1+724.82。该段河道受两岸用地限制拟采用矩形断面,单侧拓宽河道至12m,拆除左岸现状浆砌石挡墙,重建C25砼重立式挡墙,墙高5.43m,右岸挡墙保留,顶部加设1.43m高C25钢筋砼悬臂式挡墙至6.495m高程,两岸堤顶增设挡水栏杆,左岸增设4m宽巡堤路,右岸增设1.5m宽人行步道,外侧布设绿化带。

(3)设计桩号1+724.82~L2+256.02。该段属行洪瓶颈段,过流断面不足,本次对河道进行拓宽,右岸受电缆线影响无法拓宽,本次拟向左岸拓宽,河道断面采用矩形断面,宽12m,两岸重建C25砼重力式挡墙,左岸堤顶利用拆除重建的围墙进行挡水,右岸堤顶增设挡水栏杆4m宽巡堤路和2m宽人行步道,外侧覆绿。

4.2水质改善工程

(1)截污平面布置方案:在平面布置时,我们将其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阶段进行。其中,上游段处于河道上游,区间内包含两座调蓄湖,另有一条松山支流,河道沿广田路西岸南北走向,污水以工业厂区及居民生活污水为主。为解决以上问题,应将管道布置于左右两岸。下游段起点位于中游调蓄湖出口朝阳路口位置,管道沿河两岸堤内敷设,自北向南流入下游段。下游段管道设计沿河两岸墙内设置截流管,自北向南收集排放口41处,其中不含已封堵排放口2处。

(2)管道清淤检修方案:对于沿河截流管道,应将其与河道堤防相互连接,在管道检修时,应结合堤防要求,每年定期进行检修。在清淤时,应采用水下机械清淤的方式,同时要避免污水直接流入河道。对于断面较小管径则采用水力清淤法,采用高压喷射车将沉积物冲到沉泥井内,经吸泥车吸出运走。

(3)支流口截流方案。为确保河道水质满足截流要求,将流域支渠分为两处总口截流。同时在支流汇合位置设置石堰,以实现旱季污水截流,在雨水季节,可以利用低堰流进入下游。在进入截流管之前,要合理设置高、中、低不同水位的水阀,通过阀门控制来达到旱季常开,雨季自动关闭的目的。

4.3生态修复工程

由于河道流态较为单一,泄洪流速较大,导致河道生态功能丧失,这样将会影响到水生动植物的繁衍。因此,我们应从生态学理念出发,通过在河道内布置湿地,在沿岸滨水区设置生态廊道,确保生态动植物品种的丰富性,以打造出自然生态河道的净化和美观效果。在河道较宽的断面布置湿地,其面积为2800m2。且充分利用河道行洪作用逐渐形成一个缓流区,有利于水体流态的改变,且大大丰富河道的生态环境,避免水流冲击作用下引起水体也现浑浊,且要保持水体的透明度,为各类生物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

在滨水生态廊道布置时,应沿河岸进行布置。引入一些浮叶植物,以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自净作用,同时在浮叶植物布置时,应采用错落分布方式,并搭配与滩涂湿地,以便形成一种生态岛链,建立河道生态系统,以实现河道内部的物质交换,将各个生态小环境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加上浮叶植物不会大面积地阻挡水流,对河道行洪影响较小。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河道综合整治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防洪、排涝的功能,而且还应满足美化环境、近水亲水等要求,通过河涌的综合整治,将有利于河流的生态修复,恢复因人类活动的干扰而退化的自然功能。

参考文献:

[1]李凤珍.浅析城市河道整治的设计要点[J].上海水务,2014(01).

[2]周月,陈亮明.城市河道景观生态设计初探[J].中国园艺文摘,2013(03).

标签:;  ;  ;  

实例探讨河道整治中相关措施及注意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