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旧城区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技术研究

广州市旧城区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乘着亚运会东风,广州市旧城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此论文主要是结合广州排水现状对广州旧城区走“雨污分流”道路可行性的探讨。并对创新的雨污分流改造技术(如旧合制排水管渠系统的改造、小区排水管及建筑立管改造等)和新型材料的应用(如新型管材及井类、透水砖、雨水盖板沟)进行分析研究。1.在规划方面,本文采用与各种排水体制,如合流制,分流制(完全分流制及不完全分流制)、混合制在一个城市实施后的利弊作分析并与雨污分流体制作对比,从而确立出广州市旧城改造采用雨污分流技术的可行性。并建议应开拓一个充分体现前瞻性、战略高度和因地制宜,能与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相结合,与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相结合,与削弱城市径流和水涝相结合,与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可持续性的、生态型的新型城市排水系统。2.在主要技术方面,本文采用大量数据,图表分析方法,开挖技术与非开挖技术相对比,旧合流管道保留作为雨水管的研究,小区排水管道改造及建筑排水管改造的研究等,在与各方传统技术相对比下最大程度突出这次雨污分流技术的优越性,更能为一个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带来正的收益。3.在采用材料方面,本文采用新型材料,如塑料排水管,塑料检查排水井,透水砖,钢格板沟盖等,这些材料与传统排水材料相对比,无论在绿化,环保,节能,抗震,寿命,可回收性等都早已超越传统材料,获得国家的权威认可,可在广州大力推广使用。

论文目录

  • 目录
  • CONTENTS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广州市亚运工程开展及工程进度情况
  • 1.2 广州市排水现状及历程
  • 1.3 雨污分流制概念
  • 1.3.1 雨污分流制优点
  • 1.3.2 雨污分流制缺点
  • 1.3.3 雨污分流制功能
  • 小结
  • 第二章 广州市及国内外大城市排水现状及对比
  • 2.1 巴黎排水现状
  • 2.2 新加坡排水现状
  • 2.3 国内其它大城市排水现状
  • 2.4 国内外大城市与广州排水现状相比较
  • 2.5 中心六城区排水现状
  • 小结
  • 第三章 排水体制
  • 3.1 城市排水体制的概念
  • 3.2 城市排水体制的分类
  • 3.2.1 合流制概念及优缺点
  • 3.2.2 分流制概念及优缺点
  • 3.2.3 混合制概念及优缺点
  • 3.2.4 截流式合流制概念及优缺点
  • 3.3 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
  • 3.4 排水体制比较分析(结合广州实状)
  • 小结
  • 第四章 广州市旧城改造雨污分流的必要性和原则
  • 4.1 阐述广州旧城改造实施雨污分流的必要性
  • 4.1.1 旧城区雨污分流产生正的社会效益
  • 4.1.2 旧城区雨污分流产生正的经济效益
  • 4.1.3 旧城区雨污分流产生正的环境效益
  • 4.2 阐述广州旧城改造雨污分流的原则
  • 4.2.1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 4.2.2 体现效益、因地制宜的原则
  • 4.2.3 以提高污水收集率为目标的原则
  • 小结
  • 第五章 广州市旧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的重点及难点
  • 5.1 改造思路阐述重点难点
  • 5.2 技术方面阐述重点及难点
  • 5.2.1 案例分析一 (白云区石井河流域榕溪片区雨污分流工程)
  • 5.2.2 案例分析二 (新市涌流域新市片区棠涌新市西街雨污分流工程)
  • 5.2.3 案例分析三 (南石头片区雨污分流工程)
  • 5.3 施工难度阐述重点及难点
  • 5.3.1 施工扰民问题
  • 5.3.2 交通疏解问题
  • 5.3.3 建筑的保护问题
  • 5.3.4 现场施工卫生和安全问题
  • 5.3.5 管线勘测和保护的问题
  • 5.3.6 管线接入问题
  • 5.4 社会环境影响阐述重点及难点
  • 小结
  • 第六章 主要技术问题分析及应用
  • 6.1 旧合流制排水管渠改造应用
  • 6.1.1 旧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的原则
  • 6.1.2 旧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的措施
  • 6.1.3 旧合流管道保留作雨水管的研究
  • 6.2 非开挖技术研究分析及应用
  • 6.2.1 非开挖技术概念
  • 6.2.2 非开挖技术分类
  • 6.2.3 结合广州旧城区雨污分流改造项目阐述最合适的非开挖技术(顶管式)
  • 6.2.4 非开挖技术与开挖技术相比较的特点及优势
  • 6.2.5 非开挖技术修复方法
  • 6.3 小区排水管道改造及建筑排水管改造的研究
  • 6.3.1 建筑排水管改造设计
  • 6.3.2 给排水立管的敷设
  • 6.3.3 小区雨污分流改造
  • 小结
  • 第七章 新型材料的分析及应用
  • 7.1 新型管材料的应用
  • 7.2 新型井类(检查排水井)
  • 7.3 透水砖
  • 7.4 雨水盖板沟
  • 7.4.1 钢格板沟盖的分析(图示法)
  • 7.4.2 钢格板之间的安装间隙及切口的间隙(图示法)
  • 7.4.3 钢格板与支撑的安装间隙(图示法)
  • 7.4.4 沟盖的荷载等级(数据分析)
  •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截流式分流制在水系污染控制治理中的应用:以南昌市幸福水系为例[J]. 环境工程 2020(04)
    • [2].千年发展进程中的毛里求斯基础教育改革[J]. 科学中国人 2017(17)
    • [3].城市分流制排水体系改造分析与探究[J]. 山西建筑 2013(01)
    • [4].小城镇分流制排水管网雨污混流现状及分析[J]. 科技资讯 2010(05)
    • [5].常熟市旧有小区分流制改造浅析[J]. 中国给水排水 2009(12)
    • [6].分流制雨水管网滞留污染物的估算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20(09)
    • [7].分流制雨水系统混接问题的调研技术体系[J]. 中国给水排水 2008(14)
    • [8].上海市分流制地区雨污混接原因及改造方案的探究[J]. 城镇供水 2020(03)
    • [9].分流制排水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21)
    • [10].典型高混接率分流制排水泵站雨天放江污染特征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1(12)
    • [11].分流制排水地区雨污混接调查评估及分流改造方案研究[J]. 市政技术 2019(04)
    • [12].分流制泵站旱流放江对受纳河道水质的影响[J]. 上海环境科学 2012(03)
    • [13].上海市分流制小区雨水管道混接污染来源分析[J]. 中国给水排水 2011(06)
    • [14].城市排水体制的思考[J]. 人民长江 2008(23)
    • [15].干旱地区不完全分流制雨水系统规划方法与实践[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12)
    • [16].污雨水分流制与合流制的优缺点[J]. 建材与装饰 2018(44)
    • [17].因材施教与教育改革——浅谈新加坡的教育特点及启示[J]. 语文学刊 2008(13)
    • [18].感潮河地区不同排水体制中污水有机物浓度的对比研究[J]. 科技导报 2010(03)
    • [19].论污水雨水分流制与合流制的利与弊[J]. 才智 2009(02)
    • [20].浅谈三峡库区山地小城镇排水体制的选择[J]. 三峡环境与生态 2010(06)
    • [21].论工业排水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制的必要性[J]. 科技与企业 2014(16)
    • [22].《上海市分流制地区雨污混接调查技术导则》介绍[J]. 上海水务 2013(02)
    • [23].分流制排水管道设计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J]. 中国市政工程 2013(01)
    • [24].新型排水体制在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 科技与企业 2015(02)
    • [25].天津排水地理信息系统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 硅谷 2014(18)
    • [26].探讨市政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善措施[J]. 地产 2019(20)
    • [27].截流式分流制排水体制应用探讨[J]. 福建建设科技 2008(04)
    • [28].雨污分流应当因地制宜[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1(11)
    • [29].浅谈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的措施及作用[J]. 科技资讯 2014(11)
    • [30].现行城市排水制度不足与解决方案[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02)

    标签:;  ;  ;  ;  

    广州市旧城区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