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园林与生态园林的新思维与实践研究

关于中国园林与生态园林的新思维与实践研究

论文摘要

中国园林是世界“园林之母”,它在哲学、艺术、建筑、园艺等方面都完全独立于其他国家的园林,拥有举世瞩目的成就,深刻影响了世界园林的发展。然而到了近现代,在以现代化和城市化为背景的城市园林建设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呼应的中国园林,在其浓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国际园林界的尊重、推崇的同时,其传统内涵和形式,也受到西方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强烈影响和冲击。因此,在继承中国园林传统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重新定义中国园林的内涵与外延,并提出生态园林、可持续性园林的概念和理论,探索可持续性城市发展模式,已成为当今中国城市园林理论研究与建设的首要任务与发展方向。园林理论创新与发展是园林建设的基础,在中西碰撞与融合、现代对传统继承和扬弃以及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对中国园林进行了深层次分析,提出了园林的本质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观点,从人性角度剖析了“天人合一”的园林哲学,及其所蕴含的意境美的特点。对园林的概念予以新的诠释:园林是人类居住空间的扩大与伸延,是人在一定范围内按照自身的意愿仿造或超越自然的人造景观,是供人活动、休憩和欣赏,同时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条件制约的,并具有实用功能的文化艺术综合体。在运用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研究中,笔者2005-2007年相继三次参加英国皇家花展,通过不同题材来演绎人性,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主题,从意境上达到中西园林的交流与融合,体现出中国园林高于自然的意境美和“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景元小区则是笔者运用生态园林理论和现代园林科学技术,成功处理人与环境、建设与保护、继承与发展、洋与中等关系,较好地体现了创建理想人居环境的理念。本文对生态园林的概念、内涵、特征及其建设指导原则,生态园林与景观生态学的关系进行了创新性研究概括。生态园林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设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功能,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适宜人居的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从而达到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中泰花木生态园的实践研究,对生态园林系统中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刻分析与研究,探索了生态园林在满足生产、适宜人居与保护环境方面的建设思路和发展模式。本文首次提出可持续性园林的概念和模式。可持续性园林是在生态园林的基础上发展提升而来的,符合可持续性科学的原理,是可持续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可持续性园林是在城市区域中,由大小不等的园林通过生态廊道紧密连接构成的绿色空间网络,形成一个开放的空间体系,更有利于达到环境、经济、社会等多维结构复杂系统的动态平衡。可持续性园林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观”,它们是指导可持续性城市建设的两个重要原则。笔者运用可持续性园林的理论与原则,通过“江西(黄马)两江可持续性城市”规划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索。项目中的花木生态园、植物园、休闲观光生态园、生态林区、百果园、桑园、茶园等不同类型的生态园,通过林带、河流等生态廊道紧密连接构成绿色空间网络,这个绿色网络与人居环境密切相连、相互协调,构成了动态发展的平衡关系,这就是可持续性园林。目前的江西(黄马)已具备可持续性城市的雏形,原有的自然村落适度改造后,规划中的宾馆、饭店、社区、交通等城市设施也将相继建成,江西(黄马)将成为小型的可持续性城市,为以后可持续性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人类居住最重要的生境,是园林依存的基础。可持续性城市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一系列要素,并构成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多维结构复杂系统。水口园林是人居环境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合理排布。水口园林的营造初衷是为了构筑理想的人居环境,和生态园林的宗旨较为相近。通过对杭州西湖(城市水口园林)及徽州水口、浙江郭洞(村落水口园林)这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和乡村水口园林的研究与思考,发现水口园林是我国古代环境意识的集中展现,是一定区域环境系统规划的产物,是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公共园林,水口园林与现代生态园林的基本内涵较为吻合。从生态园林学的观点来看:水口园林是古人为适应周围自然环境,无意识地将生态学理念运用于园林的案例,它包含生产、生活、生态这一现代生态园林的基本内涵,所以水口园林称得上是生态园林与人居环境结合的典范。公共园林因其在中国出现的时期较早,而且具有一定的规模。所以,它是对中国传统园林三大形式: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的重要补充。水口园林作为公共园林(包括城市和乡村),可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第四大形式而成为一个类别。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总论
  • 1.1 园林、中国园林及其本质
  • 1.1.1 园林的定义及本质
  • 1.1.2 中国园林的模式
  • 1.2 中国园林中的生态内涵
  • 1.2.1 "天人合一"的生态观
  • 1.2.2 因地制宜、师法自然的造园理论
  • 1.2.3 朴素的风水学说
  • 1.3 景观、园林与景观生态学
  • 1.4 关于生态园林概念与理论思考
  • 1.5 可持续性园林
  • 1.6 可持续性城市
  • 1.7 水口公共园林
  • 1.8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中国园林的特征分析与实践
  • 2.1 中国园林的主要特征及思考
  • 2.1.1 园林的本质: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 2.1.2 园林哲学:"天人合一"
  • 2.1.3 关于中国园林新解释
  • 2.2 实践探索
  • 2.2.1 英国汉普顿皇家花展作品:从意境上达到中西园林共识
  • 2.2.2 设计和工程作品:台州景元小区环境绿化(人与自然利谐相处)
  • 2.2.3 小结:探索最佳人居环境模式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生态园林和园林生态系统
  • 3.1 生态园林与生态园林学
  • 3.1.1 生态园林的定义
  • 3.1.2 景观和景观生态学
  • 3.1.3 生态园林学原理
  • 3.2 生态园林的特征和原则
  • 3.2.1 生态园林的特征——生产、生活、生态
  • 3.2.2 生态园林的建设原则
  • 3.3 生态园林建设现状的分析
  • 3.3.1 生态园林的意义
  • 3.3.2 生态园林的建设现状
  • 3.3.3 传统造园中生态建设的不足
  • 3.4 关于园林生态系统
  • 3.5 生态园林的实践研究——中泰花木生态园
  • 3.5.1 概况
  • 3.5.2 中泰生态园与杭州城市格局
  • 3.5.3 功能区块划分
  • 3.5.4 "乔—灌—草"立体种植模式
  • 3.5.5 中泰花木生态园的五大功能——生产、仓储、市场、旅游、生态
  • 3.5.6 中泰水系与西溪湿地生态系统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生态园林与人居环境—可持续性园林与可持续性城市
  • 4.1 可持续性园林的概念
  • 4.2 可持续性园林的学科基础
  • 4.3 可持续性城市
  • 4.3.1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概况
  • 4.3.2 可持续性园林与可持续性城市
  • 4.4 可持续性园林与可持续性城市的实践研究——江西(黄马)两江可持续性城市规划
  • 4.4.1 江西(黄马)两江可持续性城市规划概况
  • 4.4.2 规划思路
  • 4.4.3 建设内容
  • 4.4.4 生态系统空间格局
  • 4.4.5 可持续性园林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 4.4.6 江西(黄马)是可持续性城市的雏形
  • 4.5 本章小结
  • 4.5.1 城市中的绿色空间网络——可持续性园林
  • 4.5.2 可持续性园林与人居环境——可持续性城市
  • 第五章 水口公共园林
  • 5.1 朴素的风水学说
  • 5.2 风水与园林的关系
  • 5.2.1 风水中的风、山石、水、植物、建筑
  • 5.2.2 风水中的园林规划设计
  • 5.3 风水与园林融合的典范:水口园林
  • 5.3.1 徽州水口、浙江水口——村落水口园林
  • 5.3.2 杭州西湖:城市水口园林
  • 5.3.3 水口园林:最早的公共同林
  • 5.4 水口园林的现代意义
  • 5.4.1 水口园林与生态园林
  • 5.4.2 水口园林使人们尊重自然
  • 5.4.3 水口园林文化对城市化中生态和文脉的保护
  • 5.4.4 水口园林营造适宜人居需求的景观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重要创新性成果
  • 6.3 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代造物艺术的影响分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1)
    • [2].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J]. 中国民族博览 2020(08)
    • [3].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天人合一”观再审视[J]. 潍坊学院学报 2020(01)
    • [4].传统“天人合一”理念对高职学生环保教育的启示[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
    • [5].天人合一——老子[J]. 美术观察 2020(09)
    • [6].中国传统建筑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研究[J]. 居舍 2019(01)
    • [7].天人合一:生态的抑或非生态的?——学界争论及其破题之道[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 [8].“天人合一”是一种生态观[J]. 政协天地 2018(01)
    • [9].天人合一哲学及其他[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8(02)
    • [10].天人合一老子[J]. 中国艺术时空 2013(05)
    • [11].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 唐都学刊 2015(06)
    • [12].论“天人合一”理念对艺术设计思维模式的影响作用[J]. 现代装饰(理论) 2016(06)
    • [13].室内设计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应用[J]. 科技展望 2015(04)
    • [14].渔家傲·京城喜见极品蓝天[J]. 编辑学报 2015(04)
    • [15].天人合一[J]. 宝藏 2019(12)
    • [16].浅谈“天人合一”论对民族艺术设计的影响[J]. 明日风尚 2019(05)
    • [17].天人合一与文化发展[J]. 中国教师 2008(03)
    • [18].《天人合一——老子》[J]. 中国美术馆 2017(04)
    • [19].天人合一也要与时俱进[J]. 家庭中医药 2018(07)
    • [20].谈谈“天人合一”[J]. 中华书画家 2018(08)
    • [21].天人合一的“一”不是单一[J]. 环境与生活 2015(12)
    • [22].“天人合一”散论[J].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5(16)
    • [23].锁云 天人合一(天) 天人合一(人)[J]. 宝藏 2014(01)
    • [24].浅论“天人合一”对古代书籍装帧的影响[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15)
    • [25].天人合一[J]. 宝藏 2010(08)
    • [26].审美视域下中国音乐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J]. 黄河之声 2020(17)
    • [27].“天人合一”思想在科学发展观中的辩证应用[J]. 文化学刊 2020(10)
    • [28].天人合一与悟道契机[J]. 视野 2020(22)
    • [29].天人合一与中国传统造物设计[J].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04)
    • [30].“天人合一”之“道”对中国画艺术审美观的影响[J]. 国画家 2020(03)

    标签:;  ;  ;  ;  ;  

    关于中国园林与生态园林的新思维与实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