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研究

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衣着丰富了,对织物的要求也更加多样化。不仅要求穿暖穿好、穿得舒适健康,还要美观、大方,具有整洁的外观。折皱不仅严重地影响织物的外观,而且沿着折痕或者皱纹的方向容易产生剧烈的磨损,加速织物的损坏。因此,折皱回复性能是考核织物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现行的折皱回复性能的评价方法均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忽略了织物的一个重要性能——各向异性,对折皱回复性能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后整理阶段,而国内对织物本身的物理性能研究也并未多见。所以本文将主要研究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各向异性,织物折皱回复性能表征方法的改善以及织物折皱回复角与织物本身物理性能的关系。本文运用SDL-M003A折皱回复角试验机按AATCC66-2003方法测得织物的若干个方向的折皱回复角,测试结果表明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折皱回复角变异系数均在14%以上。为了表征整块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引入织物的当量折皱回复角,较以往简单地取经、纬向折皱回复角的均值(或之和)更能全面地反映织物的折皱回复性的优劣。在此基础上利用极值取平均的方法得出整块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的改进计算方法,从折皱回复角计算值和实测值的检验结果看,两者近似相等,最大误差为1.7°,在折皱回复角的测试量没有明显增加的前提下,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还探讨了织物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能与折皱回复性能的关系,织物本身的物理性能包括织物的组织结构参数以及物理力学参数。在组织结构参数与织物折皱回复角的关系方面:通过分析得出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与经纱细度、纬纱细度、经纱密度、纬纱密度和组织系数等七个组织结构参数的关系密切。分别建立了由经纱细度、纬纱细度、经纱密度、纬纱密度和组织系数与折皱回复性能建立的回归模型1,以及由经纱覆盖系数、纬纱覆盖系数和组织系数与折皱回复性能的建立的回归模型2。并通过两个模型对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进行了预测,模型1差值的绝对值最大为1.71°,最大的误差百分比为2.50%,优于模型2,可以认为运用上述回归方程预测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物理力学参数与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关系方面:运用KESF风格仪测量了织物的弯曲刚度、弯曲滞后矩、拉伸功和织物厚度等物理力学参数,运用SDL-M003A折皱回复角试验机按AATCC66-2003测得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与物理力学参数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分析得出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与BJ、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织物折皱概述
  • 1.1.1 织物折皱形成的原因及不良影响
  • 1.1.2 提高织物折皱回复性的途径
  • 1.2 织物折皱回复性的评价
  • 1.2.1 评价方法概述
  • 1.2.2 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 1.2.3 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 1.3 织物折皱回复性的研究
  • 1.3.1 影响织物折皱回复性的因素
  • 1.3.2 织物折皱回复性的研究现状
  • 1.3.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表征
  • 2.1 织物折皱回复性及其各向异性
  • 2.1.1 织物折皱回复性的一般表征
  • 2.1.2 织物折皱回复性的各向异性
  • 2.2 平纹织物折皱回复性的表征
  • 2.2.1 平纹织物的试样与测试方案
  • 2.2.2 平纹织物折皱回复角测试结果及分析
  • 2.2.3 平纹织物的当量折皱回复角
  • 2.2.4 平纹织物折皱回复角表征方法的简化
  • 2.3 斜纹织物(3/1↖)的折皱回复性能的表征
  • 2.3.1 斜纹织物(3/1↖)的试样与测试方案
  • 2.3.2 斜纹织物(3/1↖)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2.3.3 斜纹织物(3/1↖)的当量折皱回复角
  • 2.3.4 斜纹织物(3/1↖)表征方法的简化
  • 2.4 小结
  • 第三章 组织结构与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关系研究
  • 3.1 影响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组织结构参数的确定
  • 3.1.1 织物结构参数对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影响
  • 3.1.2 分析方法
  • 3.1.3 织物组织量化
  • 3.2 织物折皱回复性能与基本组织参数的关系分析
  • 3.2.1 试样与测试指标
  • 3.2.2 回归分析模型
  • 3.2.3 回归结果分析以及两种模型的比较
  • 3.3 运用织物组织结构参数预测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
  • 3.3.1 预测准备
  • 3.3.2 预测分析与展望
  • 第四章 物理力学指标与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关系研究
  • 4.1 实验仪器及试样准备
  • 4.1.1 实验仪器及测试指标
  • 4.1.2 试样准备
  • 4.2 影响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的确定
  • 4.2.1 物理力学指标对织物折皱回复性影响的分析
  • 4.2.2 织物物理力学指标对折皱回复角影响程度的实验分析
  • 4.3 织物折皱回复性能与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的关系分析
  • 4.3.1 回归分析模型
  • 4.3.2 回归结果及其讨论
  • 4.3.3 运用织物物理力学指标评估折皱回复性能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5.2.1 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各向异性的研究深入
  • 5.2.2 织物折皱回复性能与织物本身物理性能的关系研究的深入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原位力学测试的织物折皱回复性表征[J]. 纺织学报 2020(10)
    • [2].“软瘾”也许就在你身边[J]. 家庭科技 2017(04)
    • [3].色织衬衣面料折皱回复性能研究[J]. 中国纤检 2017(02)
    • [4].精纺毛织物结构参数与折皱回复性的关系[J]. 纺织学报 2016(11)
    • [5].例析“回复性报告”的写作要点[J]. 应用写作 2009(11)
    • [6].有界线性算子的回复性[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 [7].主动式冲击隔离的快速回复性理论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10(01)
    • [8].影响棉织物折皱回复性因素的探讨[J]. 轻工科技 2015(10)
    • [9].温湿度对纯棉织物折皱回复性影响的研究[J]. 山东纺织科技 2014(01)
    • [10].针织物拉伸变形与回复性研究[J]. 纺织科技进展 2019(11)
    • [11].可回复性胰岛细胞永生化载体phTERT-I-GTKlox的构建与鉴定[J]. 免疫学杂志 2008(02)
    • [12].批复、答复函与回复性报告辨析[J]. 秘书 2013(01)
    • [13].婴幼儿不可回复性食管裂孔疝的胸部X线征象[J]. 上海医学影像 2008(02)
    • [14].非对称量子行走的可回复性[J]. 量子电子学报 2018(06)
    • [15].纺织品弹性回复率算式的探讨[J]. 天津纺织科技 2017(03)
    • [16].纬纱和组织结构对交织面料折皱回复性能的影响[J]. 丝绸 2014(04)
    • [17].填充物的选择对枕芯压缩回复性能的影响[J]. 江苏纺织 2014(09)
    • [18].面料压皱回复性测试新方法探究[J]. 国际纺织导报 2009(10)
    • [19].柔软整理对针织物悬垂性及折皱回复性的影响[J]. 针织工业 2010(07)
    • [20].高弹高回复性双丝包芯弹力织物的生产实践[J]. 纺织报告 2018(11)
    • [21].织物折皱回复性表征方法研究进展[J]. 毛纺科技 2019(08)
    • [22].我国股市的均值回复性与参数价值反转投资策略——基于上海股票市场的经验分析[J]. 管理工程学报 2008(01)
    • [23].精纺毛织物折皱回复性研究[J]. 上海纺织科技 2012(05)
    • [24].高支高保形衬衫面料的开发及其性能[J]. 服装学报 2019(06)
    • [25].呛爆鲜词[J]. 意林 2011(23)
    • [26].织物折皱回复角测试方法比较[J]. 纺织学报 2015(01)
    • [27].PTT形状记忆织物形变保持及形状回复性研究[J]. 上海纺织科技 2011(01)
    • [28].纺织品伸长及回复性能测试仪的设计研发[J]. 中国纤检 2013(20)
    • [29].织物折皱回复性能两种测试方法的相关性研究[J]. 上海纺织科技 2011(06)
    • [30].动力系统回复性的两点注记[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12(06)

    标签:;  ;  ;  ;  ;  

    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