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化疗栓塞方式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不同化疗栓塞方式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对采取不同方式的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chemoembolisation,TACE)术治疗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标本中肿瘤新生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s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情况的观察与比较,探讨不同化疗栓塞方式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搜集到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标本136例,单纯手术57例(A组),介入治疗后Ⅱ期手术切除79例,其中,单纯灌注化疗药11例(B组),化疗栓塞68例(TACE组)。TACE组按栓塞方式分为:化疗药+碘油33例(C组),化疗药物+碘油+明胶海绵23例(D组),化疗药+碘油+无水乙醇+明胶海绵12例(E组)。每组患者年龄,性别,乙肝、丙肝感染率,Child分级,Okuda分级,Edmondson分级,AFP阳性率,肿瘤结节个数及最大直径,肿瘤大体病理类型,组织学类型,伴随肝硬化,血管癌栓,肝外转移及手术切除方式等无显著性差异。又可将TACE组标本按手术切除距末次栓塞时间分为a组(≤30天,n=24),b组(31~60天,n=25),c组(61~90天,n=13),d组(>90天,n=6)。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标本,光镜下计数VEGF、CD31阳性细胞。结果:MVD:灌注化疗组比单纯手术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t=-0.057,P>0.05),化疗栓塞组比单纯手术组高,有统计学意义(t=-2.897,P<0.05),各化疗栓塞组之间比较:C组>D组>E组,但均无统计学意义(C-D:t=0.267,P>0.05;C-E:t=0.567,P>0.05;D-E:t=0.301,P>0.05)。a、b、c、d组均比A组高,a组及d组无统计学意义(A-a:t=-1.394,P>0.05;A-d:t=-1.109,P>0.05);b和c组有统计学意义(A-b:t=-2.058,P<0.05;A-c:t=-2.186,P<0.05)。VEGF:将A组、B组、TACE组比较,残癌组织中VEGF表达强度依次增加,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2.629,P<0.05),C组、D组、E组比较,残癌组织中VEGF表达强度依次增加,无显著统计学差异(x2=2.310,P>0.05)。对所有染色标本VEGF表达强度与MVD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随着VEGF表达强度的增强,MVD增高,显著相关(r=0.445,P<0.01)。结论:TACE治疗后HCC残存癌细胞VEGF的表达强度增高,肿瘤组织MVD增高。不同栓塞方式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栓塞后肿瘤组织MVD的大小可能与栓塞后经历的时间有一定关系。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第二章 结果
  • 2.1 MVD
  • 2.2 VEGF
  • 2.3 MVD与 VEGF相关性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3.1 微血管密度(MVD)
  • 3.2 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
  • 3.3 栓塞剂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不同化疗栓塞方式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