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磷细菌的筛选及其Biolog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无机磷细菌的筛选及其Biolog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论文摘要

磷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土壤中大多数的磷上为无效态磷,植物无法吸收利用。施入土壤的磷肥极易与土壤中的金属离子Fe3+、Ca2+和Al3+等结合,形成难溶性的磷酸盐沉淀,使有效性下降。但难溶性的磷可以在无机解磷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变为可被植物利用的可溶性磷。因此筛选分离高效的解磷细菌,不仅可以提高土壤中植物可利用的可溶性磷含量,提高作物产量,还可以减少磷肥的过量使用,避免由此引起的诸多环境问题。本研究以采自秦岭山周至县的植物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筛选解磷细菌,研究其解磷能力,并且通过Biolog和16S rDNA系统发育方法对得到的菌株进行分类。本研究主要得到三株高效无机解磷菌株:(1)No.9解磷细菌的菌落直径为10 mm,解磷圈直径为43 mm,D/d值为3.94;在以Ca3 (PO4) 2作唯一磷源的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28℃培养5 d后,培养液中可溶性磷含量为98.12 mg/L,微生物量磷含量为62.85 mg/L,在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的总解磷量为160.97 mg/L,培养液的pH值为6.11。经过生理生化试验,No.9解磷细菌的革兰染色结果表明其属于革兰氏阴性菌,非肠道菌。通过16S rDNA测序与Genebank数据库中数据比对,No.9菌株属于Inquilinus ginsengisoli,为(Inquilinus)属(2)No.15解磷细菌的菌落直径为9 mm,解磷圈直径为35 mm,D/d值为3.78;在以Ca3 (PO4) 2作唯一磷源的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28℃培养5 d后,培养液中可溶性磷含量为80.37 mg/L,微生物量磷含量为53.61 mg/L,在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的总解磷量为133.98 mg/L,培养液的pH值为5.82。经过生理生化试验,No.15解磷细菌的革兰染色结果表明其属于革兰氏阴性菌,非肠道菌。通过16S rDNA测序与Genebank数据库中数据比对,No.15菌株属于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 ,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3) No.17解磷细菌的菌落直径为7 mm,解磷圈直径为31 mm,D/d值为4.41;在以Ca3 (PO4) 2作唯一磷源的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28℃培养5 d后,培养液中可溶性磷含量为104.91 mg/L,微生物量磷含量为36.59 mg/L,在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的总解磷量为141.5 mg/L,培养液的pH值为5.67。经过生理生化试验,No.17解磷细菌的革兰染色结果表明其属于革兰氏阴性菌,非肠道菌。通过16S rDNA测序与Genebank数据库中数据比对,No.17菌株属于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为不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植物生长与磷素营养的相关性及磷循环
  • 1.1.1 磷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和分布
  • 1.1.2 磷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 1.1.3 磷素循环
  • 1.2 国内外关于解磷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 1.2.1 关于解磷效果的研究
  • 1.2.2 关于解磷机制的研究
  • 1.2.3 关于微生物促生机理的研究
  • 1.3 微生物鉴定的研究手段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解磷微生物的分离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培养基
  • 2.1.3 试剂
  • 2.1.4 仪器
  • 2.2 方法
  • 2.2.1 土壤采集
  • 2.2.2 解磷菌株的分离纯化
  • 2.2.3 解磷菌株的初筛方法
  • 2.2.4 解磷菌株的复筛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初筛结果
  • 2.3.2 复筛结果
  • 2.4 小结
  • 第三章 解磷菌株的鉴定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培养基
  • 3.1.3 试剂
  • 3.1.4 仪器
  • 3.2 鉴定方法
  • 3.2.1 生理生化检测
  • 3.2.2 Biolog 鉴定
  • 3.2.3 分子生物学鉴定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16S rDNA 鉴定结果
  • 3.5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黑曲霉解磷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条件优化[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6)
    • [2].一株高效解磷菌的筛选及其解磷效果验证[J]. 生物技术通报 2020(06)
    • [3].高效解磷菌的筛选及应用研究[J]. 现代农业研究 2020(11)
    • [4].解磷菌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泰山学院学报 2016(06)
    • [5].一株黄蓝状菌(Talaromyces flavus)SH16解磷特性的测定[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6].浅谈土壤解磷菌的应用[J]. 现代食品 2016(06)
    • [7].1株解磷菌株鉴定及影响其解磷能力因素[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0(01)
    • [8].红树林土壤解磷菌的分离鉴定及解磷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20(06)
    • [9].解磷菌的研究进展[J]. 武夷科学 2015(00)
    • [10].一株高效解磷菌Bacillus subtilis JT-1的筛选及其对土壤微生态和小麦生长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 2016(05)
    • [11].解磷微生物研究进展[J]. 绿色科技 2014(10)
    • [12].无机解磷菌的分离鉴定及解磷条件优化[J]. 广东农业科学 2015(06)
    • [13].不同环境因素对砖红壤解磷菌解磷能力的影响[J]. 南方农业 2014(09)
    • [14].解磷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解磷能力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01)
    • [15].一种高效解磷复合菌剂的筛选与应用[J]. 山东农业科学 2016(12)
    • [16].解磷微生物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 2017(02)
    • [17].解磷菌的筛选及培养基成分对解磷能力的影响[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15(06)
    • [18].解磷微生物研究进展[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2(02)
    • [19].青海解磷菌菌株的分离筛选[J]. 河北农业科学 2012(02)
    • [20].东祁连山高寒植被土壤解磷菌筛选及其解磷能力的初步研究[J]. 草原与草坪 2010(05)
    • [21].土壤解磷微生物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09)
    • [22].解磷微生物研究进展[J]. 农业科学研究 2009(04)
    • [23].解磷微生物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8(03)
    • [24].丢糟和磷矿粉高温堆肥中耐高温解磷菌的筛选及性能分析[J]. 生物技术通报 2020(05)
    • [25].不良环境解磷微生物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20(07)
    • [26].1株Pseudomonas frederiksbergensis JW-SD2的解磷特性及解磷条件研究[J]. 微生物学杂志 2016(01)
    • [27].一株耐盐解磷菌的解磷能力及对玉米敏感期生长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5(05)
    • [28].一株胶质芽孢杆菌解磷活性及其适宜解磷条件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21)
    • [29].土壤解磷微生物及其解磷机制综述[J]. 甘肃农业科技 2013(08)
    • [30].一株解磷中度嗜盐菌的分离鉴定及解磷特性分析[J]. 微生物学通报 2009(03)

    标签:;  ;  

    无机磷细菌的筛选及其Biolog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