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荆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热动力学研究

姜荆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热动力学研究

论文摘要

细菌是广泛存在的病原体,它导致的各种疾病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带来危害。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除了完全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之外,植物中含有的某些天然化合物也是抗菌药物的重要来源。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检测植物的抗菌活性,并分离出相关活性成分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有多种生物学手段可以用来检测药物的抗菌活性。微量热法能够原位、在线,连续地检测抗菌药物的活性,灵敏度高,操作方便,结果定量程度高,重复性好,已成为抗菌药物研究的重要工具。在微量热法中,研究者多采用停流法,本文则采用安瓿法进行研究。安瓿法安全性强,其内容物不易泄漏,便于处理,适合用于研究包括病毒等在内的高度危险的对象;安瓿法是一个静态体系,其直接测定结果不会像流动法一样受到流速等因素的影响,真实反映了体系本身的特点,有利于不同实验室工作间的比较。将微量热安瓿法运用于抗菌药物的活性研究具有一定潜力。本论文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一生物量热和提取物成分分离:着重研究了一种芳香灌木姜荆对两种肠道细菌的抑制活性。探讨了微量热安瓿法测定细菌产热时气氛和溶剂等对细菌代谢热谱的影响,确定了比较合适的实验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微量热安瓿法研究了用四种不同极性的溶剂(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甲醇)提取姜荆得到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的抑制活性。根据微量热实验的结果,进一步对具有抑菌作用的提取物进行了成分分离。详细工作内容和取得的成果有:1.细菌生长代谢影响因素的考察以大肠杆菌为例,采用安瓿法测定的细菌生长代谢热谱在指数生长期内和停流法测得的代谢产热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为热谱、生长速率常数在第一指数生长期内显现多阶段差异化。这一现象给计算抑制率时选择适当的参数带来了困难。针对此差异,设计了实验,探讨其可能原因,发现安瓿瓶中氧气的分布和含量是导致此差异的重要原因。由于细菌在第一指数生长期内的生长代谢是耗氧的,当氧气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时,会激活细菌体内的两种调控蛋白,进而改变细菌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链中多种电子受体酶的表达水平,细菌的代谢类型及产热也随之改变,最终导致热谱曲线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用安瓿法考察了氧气扩散和初始接种细菌浓度对细菌生长代谢产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3ml安瓿瓶时,加入1ml培养基,初始接种细菌浓度为5×105cell/ml,气氛为空气时,细菌代谢热谱上各个生长期俱全,彼此区分明显,比较适于后续实验研究细菌生长状况之用。考察了两种常用的有机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甲亚砜(DMSO)对大肠杆菌生长代谢产热的影响。实验表明,即使是微量的DMSO也能使大肠杆菌在第一指数生长期内的产热显著提高,说明DMSO对它的生长代谢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而DMF对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热影响相对较小,仅使它的生长速率常数稍微降低。加入DMF为培养基体积5%时大肠杆菌生长和代谢产热几乎不受干扰。2.姜荆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的抑制活性采用微量热安瓿法考察了以四种不同极性的溶剂(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姜荆得到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正己烷和氯仿的提取物对两种细菌的生长都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乙酸乙酯的提取物对两种细菌的生长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甲醇提取物对两种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此外,甲醇提取物对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I=47.31%)又强于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I=29.04%)。3.姜荆甲醇提取物的成分分离在微量热实验测定提取物对细菌抑制活性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制备级薄层层析色谱对抗菌活性最强的甲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从中得到了其中含有的9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1H-NMR、13C-NMR等结果,比照文献,对化合物进行了确认。所得化合物分别为:a-蒎烯,苎烯,桉叶素,原儿茶酸,齐墩果酸,p-谷甾醇,p-胡萝卜甙,紫花牧荆素,6’-对羟基苯甲酰五叶金花苷酸。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量热法概论
  • 1.2 生物热化学的研究进展
  • 1.3 主要的热量计及其基本原理
  • 1.4 选题思路
  • 2 微量热安瓿法测定细菌生长研究
  • 2.1 气氛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 2.1.1 实验部分
  • 2.1.2 结果和讨论
  • 2.2 溶剂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 2.2.1 实验部分
  • 2.2.2 结果和讨论
  • 2.3 本章小结
  • 3 微量热法研究姜荆提取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 3.1 引言
  • 3.2 姜荆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
  • 3.3 姜荆提取物对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
  • 3.3.1 实验部分
  • 3.3.2 结果和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4 姜荆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 4.1 制备薄层层析色谱
  • 4.2 姜荆甲醇提取物的成分分离
  • 4.2.1 实验部分
  • 4.2.2 实验结果
  • 5 全文总结
  • 5.1 工作总结
  • 5.2 工作创新点
  • 5.3 对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 [1].漆树提取物的热稳定性及分解动力学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9(06)
    • [2].铁观音茶香提取物的制备、分析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9(06)
    • [3].蜂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在牙膏中的应用研究[J]. 口腔护理用品工业 2019(06)
    • [4].茶提取物在口腔护理领域的应用和研究[J]. 口腔护理用品工业 2019(06)
    • [5].鸡屎藤提取物对0~4周龄定安鹅免疫功能的影响[J]. 饲料研究 2020(03)
    • [6].车前子提取物凝胶软糖的研制[J]. 食品工业 2020(06)
    • [7].角豆提取物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应用研究[J]. 科技与创新 2020(12)
    • [8].梨子提取物香气成分分析及应用研究[J]. 科技与创新 2020(13)
    • [9].聚醋酸乙烯酯膜非均相皂化制备含聚乙烯醇膜功能提取物的方法[J]. 乙醛醋酸化工 2020(07)
    • [10].橘皮提取物在蛋糕制作中的应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4)
    • [11].石莼绿藻提取物能够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0(09)
    • [12].柚子皮提取物可预防高脂饮食引起的代谢紊乱[J]. 中国果业信息 2017(01)
    • [13].巴豆叶提取物在人肠道菌群中的体外代谢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01)
    • [14].贯叶金丝桃提取物片剂的制备[J]. 甘肃科技 2016(15)
    • [15].中药提取与提取物监管的现状及其完善探讨[J]. 中医药导报 2017(04)
    • [16].丹参片提取物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初步吸收评价[J]. 中药材 2017(01)
    • [17].骨瓜提取物及配伍稳定性研究进展[J]. 环球中医药 2015(S1)
    • [18].金莲花总提取物人肠内菌转化前后的抗炎活性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03)
    • [19].骨瓜提取物致过敏性休克36例文献分析[J]. 中国执业药师 2014(04)
    • [20].生活·资讯[J]. 家庭生活指南 2016(12)
    • [21].这座城市发生的事情[J]. 喜剧世界(下半月) 2016(11)
    • [22].争做人参提取物行业的龙头——抚松县安东参业有限公司简介[J]. 中国食品 2017(09)
    • [23].几种食用地衣提取物抑制幽门螺杆菌活性研究[J]. 食品界 2017(06)
    • [24].甜叶菊的惊喜[J]. 科学大众(中学生) 2017(Z2)
    • [25].马栗种子提取物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J]. 药物与人 2014(07)
    • [26].茶叶提取物有助于修复化疗后受损肌肤[J]. 茶.健康天地 2009(01)
    • [27].迷迭香提取物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饲料研究 2020(05)
    • [28].桑葚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防治作用及机制[J]. 现代实用医学 2020(05)
    • [29].中药及提取物治疗喉癌机制的研究进展[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3)
    • [30].刺五加提取物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J]. 动物营养学报 2020(07)

    标签:;  ;  ;  ;  ;  ;  ;  

    姜荆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热动力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