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氟尿苷棕榈酸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细胞毒性研究

5-氟尿苷棕榈酸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细胞毒性研究

论文摘要

5-氟尿苷(5-fluorouridine, 5-FUR)是制备多种抗肿瘤、抗病毒药物(如氟铁龙、卡培他滨)的原料药,其抗肿瘤活性远高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氟尿嘧啶类药物,但因无选择性,毒副作用大,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毒等,而未用于临床。脂质体是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与细胞膜的组成相似,能显著增强细胞摄取,从而减少药物剂量,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近年来,人们对脂质体进行改良,用一系列的生物分子对脂质体表面进行修饰,设计出pH敏感脂质体、免疫脂质体等具有主动靶向功能的新剂型(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近一步增强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一系列优点。将脂质体做为5-FUR的载体,理论上能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发挥药物的抗肿瘤活性。但5-FUR为亲水性药物,脂质体包封率较低。本文在不改变5-FUR药物活性的前提下,通过对5-FUR戊糖环上5′羟基进行酯化修饰,使其转变为脂溶性前药5-氟尿苷棕榈酸酯(5′-Palmitoyl -5- Fluorouridine 5-FURP),提高脂质体包封率。本文采用逆向蒸发法分别制备5-氟尿苷棕榈酸酯脂质体(5′-Pal mitoyl-5-Fluorouridine liposome,5-FURP-L)。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制备5-FURP脂质体的最佳处方:药脂比1:10,磷脂-胆固醇比例3:1,超声时间5min。以最佳处方制备的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94.35%。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质体制剂中5-FURP的含量与包封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可满足检测需要。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5-FURP-L呈圆而规则的小单室结构。将脂质体分别在4℃和25℃下密闭放置1个月,以包封率、脂质体中磷脂含量变化为指标考察其稳定性。结果显示,脂质体于4℃贮存时,以上指标无显著变化,脂质体比较稳定。脂质体的体外释药实验表明5-FURP经脂质体包裹后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本文以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人喉癌细胞系HEP-2为模型细胞,考察5-FURP-L的细胞毒性。细胞实验结果表明,酯化修饰并未改变5-FUR的抗肿瘤活性,5-FURP经脂质体包裹后,细胞毒性较游离药物增高。针对以上三种不同肿瘤细胞,IC50分别是游离药物的5、3.4、2.6倍,说明脂质体能显著增强细胞摄取,具有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剂量的作用。使5-FUR这一廉价原料药有了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节 5-FURP 的合成
  • 1 材料与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节 5-FURP 脂质体含量测定及包封率测定方法的建立
  • 1 材料与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节 5-FURP 脂质体的制备
  • 1 材料与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节 5-FURP 脂质体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五节 5-FURP 脂质体的细胞毒实验
  • 1 材料与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六节 IL-2 靶向脂质体的制备
  • 1 材料与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RP-HPLC法同时测定维生素AD小丸中维生素A棕榈酸酯和维生素D_2的含量[J]. 中国药品标准 2017(04)
    • [2].茶多酚棕榈酸酯在猪油中的应用[J]. 粮食与油脂 2017(07)
    • [3].茶多酚棕榈酸酯在食用油脂中的应用[J]. 中国油脂 2015(06)
    • [4].青藤碱-4-羟基-棕榈酸酯的合成及其抗炎作用[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4(03)
    • [5].L-抗坏血酸-2-磷酸-6-棕榈酸酯的研究进展[J]. 江西科学 2010(03)
    • [6].维生素C棕榈酸酯乳化性能的研究[J]. 食品科学 2009(04)
    • [7].RP-HPLC法测定肠内营养乳剂中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含量[J]. 中国医药科学 2015(19)
    • [8].L-抗坏血酸-2-磷酸-6-棕榈酸酯的合成工艺研究[J]. 江西科学 2013(01)
    • [9].维生素A棕榈酸酯粉含量测定[J]. 饲料广角 2009(10)
    • [10].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A棕榈酸酯中5种有机溶剂残留量[J]. 今日药学 2013(08)
    • [11].直接酯化法合成维生素C棕榈酸酯的工艺改进[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1(05)
    • [12].一步法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J]. 广州化工 2011(14)
    • [13].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作为维A酸载体的研究[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8(02)
    • [14].离子液体中葡萄糖棕榈酸酯的酶法合成及表征[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15].固定化脂肪酶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J]. 生物工程学报 2008(05)
    • [16].固定化脂肪酶转酯化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分离纯化[J]. 中国食品学报 2017(12)
    • [17].超声酶促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J]. 食品工业科技 2010(01)
    • [18].维生素A棕榈酸酯传递体处方及工艺优化[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4(08)
    • [19].眼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阳离子脂质体-原位凝胶的研制及体外释药研究[J]. 中国药师 2010(05)
    • [20].微波辐射下稀土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蔗糖棕榈酸酯[J]. 稀土 2008(02)
    • [21].RP-HPLC法测定哈蟆油中胆固醇棕榈酸酯含量[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4)
    • [22].维生素A棕榈酸酯凝胶动力黏度测定方法的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 2009(11)
    • [23].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分离纯化与分析[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3(01)
    • [24].Sn-2棕榈酸酯对婴幼儿健康的促进作用[J].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8(04)
    • [25].超声酶促维生素A棕榈酸酯反应的动力学[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26].VC棕榈酸酯的合成及工艺研究[J]. 现代盐化工 2017(06)
    • [27].酯交换工艺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2(03)
    • [28].HPLC法快速测定乳粉中VC棕榈酸酯的含量[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13)
    • [29].维生素A棕榈酸酯联合妥布霉素修复角膜上皮损伤[J]. 国际眼科杂志 2019(02)
    • [30].VC棕榈酸酯的合成工艺研究[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8(06)

    标签:;  ;  ;  ;  

    5-氟尿苷棕榈酸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细胞毒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