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研究

《商君书》研究

论文摘要

《商君书》是法家的重要文献,反映了商鞅及其学派的主要思想,曾对延续二千馀年的君主专制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起过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思想价值,有必要从这两方面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由文献研究和思想研究两部分组成的。文献研究部分主要探讨了《商君书》的成书、真伪及各篇的作者和作时等问题。《商君书》当成书于战国末期,上限当不早于公元前260年,下限当在秦统一天下前后,编者应为商鞅学派中人。后经刘向手校,编订为二十九篇,并命名为《商君》,至迟到三国时代又称《商君书》,宋代又称《商子》。今存二十四篇。《商君书》的大部分虽然并非商鞅亲著,但也不是秦以后人的有意伪造,而是出于商鞅后学的追记和创作,可视为商鞅学派的集体之作,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派的思想主张,这可以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的有关记载中得到印证,因而不可定为伪书。根据各篇中出现的时代、事件、人物、制度、名称以及文体文风、观点主张、与其他学派的关系等线索,可初步推断《垦令》、《境内》二篇最有可能为商鞅所作,但仍有一些疑点,所以恐怕也不是原貌;《战法》、《立本》、《兵守》三篇军事著作以及《开塞》、《农战》、《靳令》等篇看不出有伪托的明显痕迹,仍当归于商鞅名下。这八篇反映了商鞅本人的思想。其他均为战国晚期的法家所作,继承和发挥了商鞅的思想,写作时间难以确考,但相对的写作先后大致为:《算地》、《壹言》、《错法》、《去强》、《说民》、《弱民》、《修权》、《赏刑》、《慎法》、《画策》、《君臣》、《徕民》、《禁使》、《更法》、《定分》。其中《更法》、《定分》是对商鞅事迹和思想的追记,比较可靠。《去强》、《弱民》、《修权》、《画策》、《禁使》等篇则夹杂有不同于商鞅思想的观点;其他各篇的思想可以说都不出商学派的范围。思想研究部分主要对其历史观、“法治”观及社会价值观进行了辨析和批判。其历史观是变法的根据,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它并没有对社会的变迁作出今胜于昔的价值判断,因而不是进步观或进化论,而是战国时代很普通的变易观,可用“当时而立法”一语概括。其“法治”观则与西方的法治(the rule of law)思想刚好相反,是以君主为本位,以法律为工具的专制理论;其“刑无等级”的观点虽很值得称道,但并不是真正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法律公开、明白易知、使吏民皆以自治的主张确为难得的创举,但远没有司法独立的性质;至于其轻罪重刑、以刑去刑的主张则完全违背了罪刑相称的原则,是统治者残忍本性的表现,无积极意义可言。其以农战为中心、以富强和兼并天下为目的的社会价值观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并不尊重人民的意愿,不关心人民的幸福,打击工商业和《诗》《书》辩慧一类知识活动;排斥道德,以仁义礼乐贞廉诚信羞耻等为“国害”而加以取缔,通过控制一切社会资源,以赏罚的手段驱民农战,使人泯灭人性,愚昧无知,乐战好杀,完全变成战争工具。因此,它的社会价值观是反人性、反价值的价值观。《商君书》思想的付诸实践虽然为秦国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但并没有给社会带来真正的进步,反而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商鞅及其变法
  • 二、本选题的价值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史的回顾和反思
  • (一) 商鞅生平事迹的研究及评价
  • (二) 《商君书》的流传和校释
  • (三) 《商君书》成书及真伪的研究
  • (四) 《商君书》思想的研究
  • (五) 反思与展望
  • 四、本文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一章 《商君书》的成书与真伪
  • 第一节 《商君书》的成书
  • 一、“商君之书”与“商君之法”
  • 二、《商君书》的成书时间与编者
  • 三、《商君书》的命名
  • 第二节 《商君书》真伪问题讨论中的两种倾向
  • 一、以偏概全的倾向
  • 二、矫枉过正的倾向
  • 第三节 对前人判断《商君书》各篇作者作时的方法和依据的检讨和补充
  • 一、文体与文风
  • 二、商鞅与《商君书》的刑赏观
  • 三、“国害”与儒墨思想的关系
  • 四、古史传说的引用
  • 第二章 《商君书》各篇的作者和作时
  • 第一节 商鞅言行的追记:《更法》《定分》
  • 第二节 商鞅遗著:《垦令》《境内》
  • 第三节 疑为商鞅所著者:《开塞》《农战》《靳令》《战法》《立本》《兵守》
  • 第四节 商鞅后学写于战国晚期的政论文:《画策》《修权》
  • 第五节 商鞅后学献给国君的书奏:《算地》《徕民》《错法》《赏刑》《君臣》《慎法》《禁使》
  • 第六节 其他:《去强》《说民》《弱民》《壹言》《外内》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商君书》思想的再认识
  • 第一节 历史观的再认识:进步观还是变易观
  • 一、《商君书》的历史观
  • 二、《商君书》的历史观不是进步观
  • 三、《商君书》的历史观是先秦很普通的变易观
  • 四、结语
  • 第二节 “法治”观的再认识:法治还是专制
  • 一、《商君书》中“法”的涵义和功能
  • 二、“法治”的根据
  • 三、“刑无等级”的实质和“吏民知法自治”的司法精神
  • 四、商君“法治”的本质与理想
  • 五、结语
  • 第三节 社会价值观的再认识:反价值的价值观
  • 一、谁之富贵,何种富强
  • 二、“求过不求善”与“以奸民治”
  • 三、“立法去私”和“名利出于一孔”
  • 四、结语:反价值的价值观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商君书》关于建立法治“大一统”的思路[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6(01)
    • [2].《商君书》法治名言精选[J]. 中国法治文化 2016(12)
    • [3].法之管窥[J]. 作文成功之路(上) 2017(02)
    • [4].如何面对喜欢打压你的人[J]. 科学大观园 2017(01)
    • [5].试论商鞅变法中的百姓观——以《商君书》为例[J]. 长江丛刊 2017(19)
    • [6].《商君书》中的官民监督思想[J]. 史学月刊 2019(11)
    • [7].《商君书》的“以”字研究[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05)
    • [8].《商君书》的形成与流传[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03)
    • [9].《商君书》“诛而不怒”释义[J]. 汉字文化 2018(16)
    • [10].《商君书》中的否定副词“不”初探[J]. 语文学刊 2010(17)
    • [11].《商君书》法律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 人民论坛 2014(23)
    • [12].论《商君书》军事法治规则的建构[J].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09(02)
    • [13].《商君书》新疏撷要(续)[J]. 电影评介 2008(24)
    • [14].商鞅及《商君书》研究——《商君书研究》序[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8(04)
    • [15].千秋功罪论《商君书》[J]. 现代交际 2017(19)
    • [16].从《商君书》高频词透视其驭人之道[J].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7(04)
    • [17].《商君书》文体及话语方式形成原因探究[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 [18].“创”出一片新天地[J]. 高中生之友 2020(13)
    • [19].《商君书》中的和谐观及其对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05)
    • [20].《商君书》内部控制思想探究与现代启示[J]. 商业会计 2020(11)
    • [21].《商君书》法治思想的新时代阐释——基于良法与善治的视角[J]. 保定学院学报 2018(05)
    • [22].立制必须重“度”[J]. 领导科学 2015(09)
    • [23].重观法德之道——略读《商君书》有感[J]. 新西部(理论版) 2015(07)
    • [24].《商君书》制度设计方法的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12(08)
    • [25].《商君书》中人的形象与人的规制[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1(04)
    • [26].《商君书》刑赏思想探析[J]. 安康学院学报 2019(02)
    • [27].《商君书》以法治国的成败及其现代意义[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30)
    • [28].试析《商君书》的“尚力”哲学与强国之道[J]. 哲学研究 2015(01)
    • [29].当个好农夫才是正经事[J]. 中学生天地(C版) 2016(06)
    • [30].《商君书》注释商榷三则[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标签:;  ;  ;  ;  ;  ;  ;  ;  ;  

    《商君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