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技术对自然人群心脏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超声心动图技术对自然人群心脏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论文摘要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是目前国内外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影像学技术之一,具有安全无创、准确可靠、可床边检查、可重复进行等优点。超声心动图技术不仅可以对心血管解剖结构进行测量,也可以完成对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评价,从而将形态学检查和功能检查完美地结合起来,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由于超声心动图学的不断发展,超声检查方法逐渐规范化,超声检查指标逐渐统一化,人群水平的超声心动图研究已成为可能。本研究的目的:在自然人群水平,研究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同时研究代谢综合征及其诊断组分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从而为这些常见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研究分为三个部分:1、左心室肥厚在人群水平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目的:在自然人群水平,研究左心室肥厚的患病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在浙江省东部沿海一个相对隔离地区邀请当地居民参加研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血压。运用标准化问卷收集饮酒、吸烟、高血压用药等资料。抽空腹血利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分析检测血糖和血脂。采用MY LAB 30超声心动图检查仪,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Devereux公式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并按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推荐标准诊断左心室肥厚。利用多因素Linear和Logistic回归探讨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自然人群水平,左心室向心性重构、左心室离心性肥厚以及左心室向心性肥厚的患病率分别为12.7%、3.1%和1.9%。Linear回归的结果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后,收缩期血压(p<0.01)、脉率(p=0.01)、抗高血压药物治疗(p=0.06)、血清总胆固醇(p=0.08)和甘油三脂(p=0.04)为左心室质量(LVM)的独立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的结果显示:年龄(OR=1.16)和收缩期血压(OR=1.19)为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中国南方人群中,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受到年龄和收缩期血压的影响。2、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在人群水平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目的:在自然人群水平,研究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二尖瓣瓣口血流频谱、肺静脉瓣瓣口频谱以及左房容量指数(LAVI)综合分析受检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利用多因素Linear和Logistic回归探讨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自然人群水平,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Ⅰ级)的发生率为13.7%,而左心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Ⅱ级)及舒张功能严重受限(Ⅲ、Ⅳ级)的发生率为3.4%。Linear回归的结果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后,舒张期血压(p<0.01)、脉率(p=0.01)和血浆葡萄糖(p=0.09)为二尖瓣口血流E峰、A峰比值(E/A ratio)的独立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的结果显示:年龄(OR=3.00)、舒张期血压(OR=1.40)、体重指数(OR=1.16)和脉率(OR=1.03)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中国南方人群中,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发生受到年龄、舒张期血压、体重指数和脉率的影响。3、代谢综合征及其诊断组分对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及其诊断组分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Y LAB 30超声心动图检查仪,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并计算LAVI、LVEDV、LVMI、LVEF、E/A比值、DTE、Tei指数等。根据MS组分的数目将人群分为四组:正常组、1个危险因素组、2个危险因素组和MS组。采用方差和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843例受检者,包括288(34.2%)名女性,191(22.7%)例高血压患者,其中82(42.9%)例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与正常组相比,MS患者随着诊断组分的增加,LVEF和E/A比值逐渐下降,LAVI、LVEDV、LVMI、DTE和Tei指数逐渐增加(P<0.001)。结论:在自然人群中,随MS诊断组分的增加,心脏逐渐出现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和功能受损的改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正文
  • 第—部分:左心室肥厚在人群水平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在人群水平的发生率及英危险因素的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代谢综合征及其诊断组分对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相关论文文献

    • [1].2008年大连市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J]. 预防医学论坛 2011(02)
    • [2].云南农村自然人群冠状动脉钙化与脉压差的关系[J]. 中国循环杂志 2014(06)
    • [3].成都市龙泉驿区自然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03)
    • [4].不同民族和职业对青海地区自然人群体质影响的调研分析与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3)
    • [5].云南农村自然人群冠状动脉钙化情况的调查研究[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3(06)
    • [6].北京市某农村社区自然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调查[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1(05)
    • [7].2009年大连市自然人群甲肝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1(01)
    • [8].吉林地区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11)
    • [9].铜陵市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0(06)
    • [10].安徽省不同地区自然人群无形体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1(04)
    • [11].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和年龄对青海省高原地区自然人群体质影响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9)
    • [12].闽东畲族自然人群体液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水平调查[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23)
    • [13].2009年新疆奇台县自然人群乙型肝炎流行现状调查[J]. 地方病通报 2010(05)
    • [14].宾阳县刘村自然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 2014(01)
    • [15].北京市西城区社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13(10)
    • [16].江苏省常州地区自然人群人体测量指标与血压、血脂关系的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01)
    • [17].广州市自然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现况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0(05)
    • [18].我国不同地区自然人群甲肝平均感染力的定量研究[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1)
    • [19].全程化药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作用[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11)
    • [20].大连市自然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J].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0(11)
    • [21].恩施自治州H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分析[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1(01)
    • [22].兰州市自然人群口腔变形链球菌的分布[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3(04)
    • [23].上海市松江区社区自然人群大肠癌筛查结果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4(07)
    • [24].常州社区骨密度水平的初步调查[J]. 吉林医学 2012(31)
    • [25].上海郊区自然人群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0(09)
    • [26].深圳市自然人群戊型肝炎感染状况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2(10)
    • [27].飞行人员、自然人群副鼻窦炎的对比调查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 2010(12)
    • [28].宁波市区人群空腹血糖水平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09)
    • [29].大肠癌筛查策略和进展[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2(10)
    • [30].无锡市城区社区自然人群糖尿病及其患病风险现况[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1(10)

    标签:;  ;  ;  ;  ;  

    超声心动图技术对自然人群心脏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