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论角度考察政论文体翻译 ——以汉朝翻译为中心

从信息论角度考察政论文体翻译 ——以汉朝翻译为中心

论文摘要

有关翻译理论的研究已在近百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理论大部分都是以印—欧语系和其他某一个语言的翻译来研究的,因此,必然内在了局限性。因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适用的翻译理论也各不相同。比如说,印—欧语系的语言和拉丁语的翻译理论的研究成果不能直接适用于中朝翻译。因而,本人认为翻译理论研究要进行分类研究,即单独进行原文语言和译文语言的翻译理论研究。 现在有关中朝两国语言翻译的理论研究只是刚开始而已,需要翻译理论研究者去深入研究。特别是关于政论文体翻译领域的理论研究更是少的可怜。其实政论文是各种文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翻译理论的研究决不能忽视这个文体。 译界通称的政论文翻译,从文体角度而言应为议论文的翻译,包括政论文、社科论著、评论及政治性演说等的翻译。 政论翻译的特点在于概念抽象、逻辑严密、语言精确、风格质朴和言词规范;不是用方言、俚语或古词废义;笔法平铺直叙、少用修辞格;句法工整,有较多长句;叙述客观,少有感情色彩。就翻译的要求来说,着眼于忠实、通顺,一般不存在再神韵、形象之类的问题。 本论文通过整理、分析政论文翻译实践中能接触到的各种现象,并应用理论来解释翻译中的现象,最终得到具有说服性的结果,给以后的翻译工作者提供帮助。翻译工作者必须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找到最理想的翻译手段来提高翻译的质量。 关于中朝翻译的理论研究,以中国和韩国为中心,广泛的展开。但很缺少怎样把中文政论文体翻译成朝鲜语的理论研究。己出版或发表过的有关中朝两国语言翻译的理论著作和论文中,只是在很有限的篇幅中提过政论文体翻译,并没有对这方面的专门的研究成果。因此,本论文在这些既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要填补一些不足点,在理论和应用上给后人留下有用的东西。 将“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选集”等权威的政论文的中文版和朝鲜文译本为主,选择大量比较典型的句子,进行比较研究,找到了一些翻译规律。中文句型基本上都是SVO的结构,句子中的中心词位于最后的“O”位置。但,朝鲜语的中心语位于“V”的前面。这表明两国语言的对应关系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这种特点在政论文体中表现的更明显,对语序的要求也更高。 政论文体翻译与文学、新闻报道文体的翻译不一样,要求高度的正确性和文章结构的完整,并且尽可能地避免给读者带来误解。把中文政论文体翻译成朝鲜文的时候,译文中不能随意的增加或减少词汇,必须要通过对场面信息的深入分析、理解,完整、准确地转换为译文中的文字信息。 两个定语修饰一个中心语的时候,以(Dl+D 2)A一DIA+DZA的形式将场面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一个定语同时修饰两个中心语的时候,可以以D( Al+A2)一DAI十DAZ的形式将场面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两个公/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前人的研究成果与最近进展
  • 1.3.1 翻译的文艺学理论
  • 1.3.2.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 1.3.3 翻译的美学理论
  • 1.3.4 翻译的文体学理论
  • 第二章 翻译的概念与翻译标准
  • 2.1 翻译的概念
  • 2.2 翻译标准
  • 第三章 信息论与政论文翻译
  • 3.1 信息的概念与种类以及特点
  • 3.1.1 信息的概念
  • 3.1.2 信息的种类与特点
  • 3.2 新旧信息与政论文体翻译——有关语序颠倒问题
  • 3.3 场面信息与政论文体翻译——增加
  • 3.3.1 为了明确表达语义,采取场面信息转换文字信息
  • 3.3.2 为了避免误解,采取场面信息转换文字信息
  • 3.3.3 一个定语同时修饰中心语的时候,采取场面信息转换文字信息[D(A1+A2)→DA1+DA2]
  • 3.3.4 两个定语同时修饰一个中心语的时候,采取场面信息转换文字信息[(D1+D2)A→D1A+D2A]
  • 3.3.5 两个谓语同时带一个宾语的时候,采取场面信息转换文字信息
  • 3.3.6 为了明确表达时间关系,采取场面信息转换文字信息
  • 3.4 文字信息与政论文翻译——省略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政治传播视域下视听政论片“政治认同”构建策略、路径与反思[J]. 新闻传播 2019(21)
    • [2].言论史上的“讲理课”——政论素养产生机制的一种梳理[J]. 青年记者 2016(33)
    • [3].兵团政论片发展初探[J]. 东南传播 2017(06)
    • [4].论宋代政论散文的兴盛之因[J]. 新西部(理论版) 2014(22)
    • [5].俄语报刊政论语言的对话性[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02)
    • [6].论梁启超《时务报》的政论风格及其影响[J]. 东南传播 2015(03)
    • [7].大型政论片《家园》广受好评[J]. 共产党人 2018(19)
    • [8].胆识、严谨与创新 评孟冰的政论剧[J]. 剧本 2011(12)
    • [9].论郁达夫政论散文的古典情怀[J]. 社会科学论坛 2015(08)
    • [10].暴力煽情、随意爆料、党派争斗 台湾政论节目:一场煽情的剧场表演秀[J]. 人物画报 2011(07)
    • [11].浅析晁错政论散文[J]. 科技信息 2012(20)
    • [12].从政治性看中国政论文献的英译[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8)
    • [13].略论晁错政论散文的艺术特色[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14].政论白话文:毛泽东的话语形式[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15].一个需要思想的时代——用思想政论节目讲好中国故事[J]. 上海广播电视研究 2020(03)
    • [16].智库型政论期刊传媒集团[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02)
    • [17].新媒体环境下政论片的制作与传播——《永远在路上》的启示[J]. 电视研究 2017(04)
    • [18].崔寔《政论》成书时间与辑录流传考[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9].论宋代政论散文之风骨[J]. 新西部(理论版) 2014(24)
    • [20].党报政论如何改文风[J]. 新闻前哨 2015(01)
    • [21].论台湾政论节目“2100全民开讲”中的名嘴现象[J]. 新闻传播 2014(03)
    • [22].良剂,还是毒药?——台湾政论节目的“疗伤”功能[J]. 南风窗 2009(06)
    • [23].省级卫视频道开办时评政论节目的思考[J]. 当代电视 2009(04)
    • [24].傅玄政论散文的内容与特点简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11)
    • [25].西汉政论散文的衰落与东汉文体的创新[J]. 龙岩学院学报 2008(01)
    • [26].政论宣传片对国家形象的构建——以复兴路上工作室系列宣传片为例[J]. 传媒论坛 2019(16)
    • [27].新媒体时代政论片的创作与传播——以《巡视利剑》为例[J]. 视听 2018(09)
    • [28].解放前《观察》周刊的政论探究[J]. 视听 2016(02)
    • [29].刘少少的报刊活动及报刊政论思想分析[J]. 读天下 2016(20)
    • [30].孔子为政论的现代价值[J]. 行政与法 2009(02)

    标签:;  ;  ;  

    从信息论角度考察政论文体翻译 ——以汉朝翻译为中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