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加试体育的研究

关于高考加试体育的研究

论文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探讨了高考加试体育的意义,分析了高考加试体育各方面的依据,为教育部门改革考试制度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了解了不同人群对高考加试体育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认识。通过不同人群对高考加试体育方案评价的调查,初步确定高考加试体育的方案,以便为今后高考改革和体育加试提供参考。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宪法》、《教育法》、《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都对发展学生的体质做出了系统、一致的要求,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学生体质发展的高度重视,是高考加试体育的重要法律依据;国外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和我国在高考科目“3+X”改革中山东省高考首次把体育作为高考卷面内容,是高考加试体育的理论依据。(2)高考加试体育的意义包括有助于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助于向素质教育转轨;提升学校体育的地位;可以促进学校体育自身的发展;提高社会各界对体育的认识;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3)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领导总体认为高考加试体育是有必要和可行的。不同年级的学生对高考加试体育必要性的认识有所不同;不同年级学生的家长对高考加试体育的态度有所不同;教师所教授科目的不同对教师加试体育的态度有一定的影响。(4)高考加试体育的指导思想是增强青少年体质、推进素质教育;高考加试体育的原则为对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原则和公平性原则。四类人群认为高考加试体育的分值应该在10-60分这个范围内,30-40分最为合适;高考加试体育的项目是跳远/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800m(女)/1000m(男)、掷实心球/投铅球。(5)不同人群对方案一认可度最高,本文认可的高考加试体育方案是:考试项目为800m(女)/1000m(男)、跳远/立定跳远、掷实心球/投铅球、篮球;分值为30分;高考加试体育的标准参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表》中高三的评分标准执行,且考试标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下降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 1.1.2 党中央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问题极为重视
  • 1.1.3 高考加试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有效手段之一
  • 1.1.4 体育课程自身的性质决定了高考加试体育的可行性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考试制度的相关问题
  • 1.4.2 高考制度改革的几个阶段
  • 1.4.3 高考加试体育的研究
  • 1.4.4 体育加试的相关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 3.1 高考加试体育的主要依据
  • 3.1.1 高考加试体育的政策法规依据
  • 3.1.2 高考制度的改革及发展趋势
  • 3.1.3 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及发展趋势
  • 3.2 高考加试体育的意义
  • 3.2.1 高考加试体育有利于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 3.2.2 高考加试体育可以提升学校体育的地位
  • 3.2.3 高考加试体育能促进学校体育自身的发展
  • 3.2.4 高考加试体育可以提高社会各界对体育的认识
  • 3.2.5 高考加试体育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 3.3 不同人群对高考加试体育的态度
  • 3.3.1 学生对高考加试体育的态度
  • 3.3.2 学生家长对高考加试体育的态度
  • 3.3.3 教师对高考加试体育的态度
  • 3.3.4 学校领导对高考加试体育的态度
  • 3.4 高考加试体育方案的研究
  • 3.4.1 制定高考加试体育方案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 3.4.2 高考加试体育考核的内容
  • 3.4.3 高考体育考核的方法
  • 3.4.4 高考体育考核的标准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史上最硬核高考应援”——我就问你:感不感动?不敢动,不敢动……[J]. 人民公安 2019(11)
    • [2].高考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J]. 江苏教育宣传 2018(05)
    • [3].话说高考[J]. 宁夏教育科研 2017(04)
    • [4].“双写”描绘知材融合 “四环”构建答题流程——简析高考哲学主观题的答题方法与流程[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9(31)
    • [5].仰望理论光辉 俯首实践严实——2020年高考备考学理性和应用性的有效结合[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9(34)
    • [6].新高考下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志愿填报的积极作用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 2019(36)
    • [7].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深化高考内容改革[J]. 中国考试 2020(01)
    • [8].运用现代测评理论与技术助推高考综合改革[J]. 中国考试 2020(01)
    • [9].从考试大国到考试强国:面向2035的高考现代化策略[J]. 中国考试 2020(02)
    • [10].新高考“3+1+2”模式的一种观照:江苏“2008方案”及实践分析[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1)
    • [11].新高考背景下高校招生困境与变革研究[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06)
    • [12].新高考下高中生的选择素养:内涵、问题与路径[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1)
    • [13].“阳光高考”下体育高考测试兴奋剂使用情况调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20(03)
    • [14].我的高考[J]. 人民司法 2019(21)
    • [15].对技能高考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职业 2020(04)
    • [16].新高考下教师团队建设策略研究[J]. 华夏教师 2019(35)
    • [17].关于新高考中3+1+2模式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09)
    • [18].我国新高考政策的价值困境与政策建议[J]. 教学与管理 2020(01)
    • [19].新高考形势下民办高校招生宣传策略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06)
    • [20].例析高考生物学试题中的科学探究核心素养[J]. 生物学教学 2020(02)
    • [21].2020年山东高考政治备考方向探寻[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0(07)
    • [22].高考综合改革系统性的基本要义、实践审思与完善路径[J]. 高等教育研究 2020(03)
    • [23].多元视角下高考生物学“原因解释类”试题的模式分析[J]. 生物学教学 2020(04)
    • [24].当国际档案日遇上高考[J]. 档案时空 2019(07)
    • [25].那一年高考[J]. 档案时空 2019(09)
    • [26].“职教高考”制度设计的多重逻辑[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16)
    • [27].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以家校工作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11)
    • [28].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考报名政策的演进逻辑分析[J]. 教师教育论坛 2020(06)
    • [29].政策[J]. 人民教育 2020(08)
    • [30].高考“唯分数”的形成机理与破解之道[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4)

    标签:;  ;  ;  ;  ;  

    关于高考加试体育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