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影响

体位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影响

江苏省宿迁市儿童医院223800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原因及体位护理疗效。方法选取自2015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新生儿病房诊断吸入性肺炎患儿4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将观察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下进行体位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的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采用头高足低位护理对吸入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头高足低位护理可明显提高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治愈率,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及生活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体位护理;胃食管反流

[中图分类号]R61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4-254-01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属于新生儿早期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轻者引起新生儿身体不同程度的损伤或后遗症,严重者危及生命导致死亡。笔者通过临床护理观察不同的护理体位对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NICU2015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经确诊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患儿46例,所有患儿均为出生2天以内的新生儿,其中男27例,女19例,有34例为足月儿,其余12例为过期产。患儿均符合新生儿吸人性肺炎诊断标准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1.2研究方法

1.2.1吸人性肺炎的诊断标准:(1)有宫内缺氧病史或有呕吐、窒息和吸入乳汁病史;(2)生后不久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大于60次/分)、青紫、鼻翼扇动、和呼吸困难等;(3)肺部听诊可闻湿罗音;(4)X线或CT检查轻者肺纹理增粗,重者可见斑片状阴影。

1.2.2护理措施:

首先所有患儿一经确诊即采用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对其进行翻身、拍背、雾化、吸氧必要时机械吸痰等基础护理干预,进行排痰护理,从而促进患儿痰液的排出。其次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还要针对患儿的不同病情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但是这两护理组的区别仅仅是常规体位的不同(喂养护理除外):对照组常规体位为平卧位、侧卧位;而观察组常规体位为头高足低位(注意头高脚低位不是指单纯抬高枕头,而是上半身一起抬高)。所有患儿在喂奶后一定要扣背,排出胃内空气,防止溢奶;头偏向一侧,减少反流物的吸人,防止呕吐、溢奶时引起窒息。

1.3观察指标及统计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患儿的心率、呼吸变化、体温等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吐奶、病情治疗情况及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这2组患儿均经常规治疗及基础护理后,分别记录并比较这2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吐奶、治愈情况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是胎儿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经呼吸道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或乳汁等异物,导致呼吸道和肺泡机械性阻塞和化学性炎症,由于胎儿或新生儿缺氧,出生后常常伴有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等多系统损害。胎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发生窒息或缺氧时血流重新再分布,肠道与皮肤血流减少,致使肠壁缺血痉挛、肛门括约肌松弛而排除胎粪;同时缺氧对胎儿呼吸中枢的刺激使呼吸运动由不规则逐渐发展为强有力的喘息,将胎粪吸入鼻咽部及气管内[1]。所以在胎儿出生之前,我们首先要做好家庭准妈妈的宣教工作,让她们重视和及早发现宫内缺氧,及时给予吸氧等处理;尽量减少胎儿出生后发生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可能性。

新生儿由于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的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全而致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极易反流而吐奶,再加上新生儿吞咽功能不协调;以及大脑皮层发育尚未成熟,呕吐的乳汁可被误吸入气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新生儿胃呈水平位,胃底肌与喷门肌发育差,幽门肌发育好,在仰卧位时,幽门可高于口腔平面,易发生胃扭转,造成胃容量减少,胃内容物通过受阻,胃内压增高,易导致食管反流[2]。还有报道指出,胃食管反流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婴幼儿顽固性呕吐、反胃、反流性食管炎和生长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3]。从表1不难发现,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头高足低位进行护理)发生吐奶的例数相对对照组(采用平卧位或侧位护理)明显减少,而且血氧饱和度明显波动情况也相对较少。吐奶的次数越少,因误吸而发生或加重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机会也就越小,对血氧饱和度影响也就越小,这样血氧饱和度也就越稳定,说明病情就相对稳定,治疗效果就处于相对理想状态。观察组新生儿头高足低位进行护理,就是应用了流体力学以及重力作用,使胃内容物不容易反流入食管,这就避免因食管反流误吸入气管而导致或加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新生儿吸入胎粪等导致气道内机械性梗阻,引起阻塞性肺气肿和肺不张。小气道内的活瓣性阻塞更容易导致气胸、间质性肺气肿或纵膈气肿,加重通气功能障碍,产生急性呼吸衰竭[4]。在本研究中也出现一例新生儿发生气胸,笔者认为该例新生儿之所以出现气胸,首先与本身吸入性肺炎阻塞小气道产生活瓣性阻塞有关;其次与后期喂养牛奶护理中引起误吸使病情加重也有一定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护理和照顾新生儿时,包括喂奶期间及常规护理,新生儿尽量采用头高足低位,从而减少吐奶乃至误吸的发生。

本文主要对46例吸入性肺炎患儿实施不同体位护理干预,从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新生儿第六天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总的的住院时间观察组(7.45±1.55)d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9.65±1.35)d。通过新生儿头高足低体位的护理,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平卧位或侧卧位护理的患儿;而且患儿住院天数的减少,不仅减少了住院费用,减轻了患儿家庭经济负担,更重要的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让新生儿家长更乐意接受和配合。

综上所述,对吸入性肺炎新生儿采用头高足低位护理,可以有效的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或病情加重,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治愈率,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广大医护人员在临床或生活中进一步应用及推广。

作者简介:杨丽(13101869500):江苏省宿迁市儿童医院邮编223800电子邮箱:68823040@qq.com

标签:;  ;  ;  

体位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