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历史剧研究

元明清历史剧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元明清历史剧为研究对象,以时代因素和文化思潮切入点分析元明清历史剧创作主旨与虚实关系的演变轨迹,并归纳历史剧在各个时代的特征及演变规律,以求对当代历史剧创作提供参考。全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为元初至延祐年间的言情史剧时期,着重探讨言情史剧的创作背景及创作主旨。第一节阐述元代前期社会现状及对历史剧的影响。第二节重点分析追忆英雄与抒发豪气的创作主旨,充满了民族正气与对奸邪的批判。第三节阐述不平之鸣与兴亡之叹的创作主旨。第二章为元延祐至明万历初期的教化史剧时期,着重探讨教化史剧的创作背景与创作主旨。第一节阐述这一时期的时代因素及对教化史剧的影响。第二节分析“厚人伦,美风化”的创作主旨,具体分析元末与明代前中期的教化史剧在各自时期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第三章为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的批判史剧。明清易代之际的政治变革与实学思潮的兴起成为引发批判史剧的触媒。第一节着重分析这一时期的政治变化及对历史剧的影响。第二节主要分析寄寓批判之意的英雄史剧,它们多以伦理道德和政治批判之下的忠奸斗争为创作模式。第三节重点阐述在江山鼎革背景中讥切时弊的时事剧,它以高昂的忠奸斗争和强烈的批判意识成为历史剧浓墨重彩的一笔。第四章为清顺治年间至康熙年间的反思史剧。第一节具体分析了清代初年社会政治变化及对历史剧创作的影响。第二节以吴伟业的历史剧为例,重点探讨遗民文人创作的失国怀旧史剧。第三节重点阐述反思史剧的高峰《长生殿》和《桃花扇》,分析它们表现的三个方面:历史兴亡的失落感、人生如梦的幻灭感以及对正统儒家思想的反思。第五章主要探讨元明清历史剧的虚实关系。虚实关系呈现出渐变的发展过程。第一节阐述“有意驾虚”的言情史剧与教化史剧,作家的史剧意识不强,多关注于创作旨意的抒发,强调历史真实背后的主观情感。第二节分析“若良史焉”的批判史剧与反思史剧,历史剧在选材、尚实创作、戏剧理论上呈现出曲史观的发展轨迹。结语:历史剧的创作主旨经历了从言情到教化再到批判反思的演变,对历史真实的依附也越来越强。同时元明清历史剧创作主旨与虚实关系的演变规律也为当代的历史剧创作提供了借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关于历史剧的界定
  • 二、研究现状
  • 第一章 元初至延祐年间——言情史剧
  • 第一节 元代前期社会与历史剧创作
  • 第二节 追忆英雄与抒发豪气的言情历史剧
  • 第三节 不平之鸣与兴亡之叹:以史写心的旨归
  • 第二章 元延祐至明万历初期——教化史剧
  • 第一节 元代后期至明代前中期社会与历史剧创作
  • 第二节 "厚人伦,美风化"的伦理教化史剧
  • 第三章 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批判史剧
  • 第一节 明末清初社会与历史剧创作
  • 第二节 寓批判之意的英雄史剧
  • 第三节 讥切时弊的时事剧
  • 第四章 清顺治至康熙年间——反思史剧
  • 第一节 清代前期社会与历史剧创作
  • 第二节 遗民文人创作的失国怀旧史剧
  • 第三节 反思史剧的高峰:《长生殿》和《桃花扇》
  • 第五章 元明清历史剧创作的虚与实
  • 第一节 "有意驾虚"的言情史剧与教化史剧
  • 第二节 "若良史焉"的批判史剧与反思史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现存历史剧汇总表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方寸之美 北斗之尊——对于元明清玉雕印章的赏读[J]. 青年文学家 2017(24)
    • [2].简述元明清三个时期的几种火器[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3].元明清近代诗文研究的现状及其可能性[J]. 文学遗产 2013(04)
    • [4].近年日本元明清诗文研究[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 [5].浅谈元代与清代戏剧中爱情主题的不同特点[J]. 传播力研究 2018(22)
    • [6].元明清医家对近视的认识[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7(05)
    • [7].元明清山水画中的“亭子”[J]. 品牌(下半月) 2015(01)
    • [8].杭州的从容[J]. 旅游 2009(03)
    • [9].近年日本元明清诗文研究[J]. 文史知识 2008(06)
    • [10].2014年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元明清诗文)述评[J].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5(02)
    • [11].宋明理学对金元明清医学发展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12)
    • [12].以科研促教学——元明清文学教学和改革刍议[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S2)
    • [13].元明清以来文山地区土司制度问题初探[J]. 大众文艺 2016(16)
    • [14].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J]. 思想战线 2014(06)
    • [15].元明清中央政府治藏失误及其对藏区社会的影响[J]. 青海民族研究 2010(04)
    • [16].“寿亭侯”现象新解——兼论“帝蜀论”对元明清通俗文学的影响[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04)
    • [17].由一道例题看元明清时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措施[J]. 科学教育 2009(05)
    • [18].试论元明清翻案历史剧[J]. 文教资料 2008(28)
    • [19].元明清及民国时期青海宗教政策之启示[J]. 青海社会科学 2010(01)
    • [20].金元明清医家辨治燥证思想探析[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7)
    • [21].宋元明清古籍版本发展概略[J]. 贵图学刊 2010(01)
    • [22].文学作品中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J]. 文学教育(下) 2012(12)
    • [23].元明清山西书院的地域分布与演变[J]. 图书情报工作 2010(09)
    • [24].元明以降皖北地区水系变迁考察[J]. 史志学刊 2015(03)
    • [25].漫谈“京味儿”菜[J]. 中国建材 2016(11)
    • [26].略论史事易学在元明清的发展及其价值[J]. 周易文化研究 2015(00)
    • [27].元明清代诗词的春节民俗发展[J]. 厦门航空 2010(02)
    • [28].元明清时期婺源县朱熹崇拜的建构[J]. 徽学 2011(00)
    • [29].宋元明清古代书画大展再次吸引京城收藏界[J]. 中国拍卖 2010(10)
    • [30].元明清时期河东书院考略[J]. 晋图学刊 2012(05)

    标签:;  ;  ;  

    元明清历史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