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全过程管理探讨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全过程管理探讨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天长供电公司安徽省天长市239300

摘要:新型的智能变电站对于技术管理的系统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继电保护的效率得以提升,为整个电力系统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因此,要及时的对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并做好调度管理工作。本文就对智能变电站的主要特征以及继电保护全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管理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全过程;管理

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与常规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具有节能、环保、结构紧凑、提高自动化水平、消除大量安全隐患等优点,其实现了一二次设备的智能化,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更深层次体现出坚强智能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的技术特点。

1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结构

智能变电站主要是利用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在运用环保、低碳的设备和材料的同时融入智能、绿色、环保的理念,通过数字和信息共享网络平台使变电站真正达到可以根据需要来实时进行智能的调节、在线进行分析和决策、协同一起互动等高级的功能。通常情况下,完整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主要包括八个比较强大的功能,分别是智能终端、互感器、保护单元、合并单元、断路器、传输的介质以及交换机同步到时钟源等功能。其工作原理是这些元器件的每个互感器会将收集回来的数据和信息统一的传递给交换机,而交换机的主要是替换了传统二次电缆的功能并建立二次设备、单元传递的平台,进而帮助智能变电站完成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共享,也就达到了智能变电站具有信息数字化、通信网络化的巨大功能。

智能变电站的网络结构主要是分为三个层和两个网的结构,三层主要包括间隔层、过程层以及站控层;两网主要是站控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继电保护系统是在间隔层和过程层之间且通过间隔层的信息交互再经过过程层实现网络共享。智能变电站想要实现利用继电保护系统来判断其故障发生的准确时间,就需要对变电站的设备进行时间的统一核对且设置一样的时钟源。

2介绍智能变电站的主要特征

2.1节能性的特征

智能变电站的电网是由一条主线网络来分部控制全站的其他网络,在实际操作中主要的操作方式有:监测的方式、监控的方式和集中录波的方式。监测的方式和监控的方式主要是利用网络对变电站进行监测并同时监控电路,这两个方式很大程度上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且保障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集中录波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能够保障电路波段数据的稳定和安全。由于智能变电站的网络消耗比较大,因此利用智能控制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各线路的消耗,进而有效减少继电保护系统数据的消耗,也就有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提升电路工作的效率。

2.2分辨能力高的特征

智能变电站分辨能力高的特征体现在能够及时的发现电路、线路中出现的故障,并立即将故障信息向控制中心进行汇报,那么电网维护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中心来接收故障信息,这样能够减少人力故障排查的时间,更加方便工作人员处理问题。而且智能变电站具有一项特别的功能是隔离功能,比如电路出现了故障,那么这个功能就是通过网络对电路重新的进行构造,然后将出现故障的线路进行隔离,以确保没有出现故障的线路能够快速的恢复供电。

2.3经济性的特征

智能变电站经济性的特征是指智能变电站可以利用网络对电网进行有效的控制,只需要监管人员和几个高技术的人才在主控制室进行操作,这大大减少了人员的投入和节约了服务的成本。智能变电站网络技术可以利用网络程序对电网的线路进行合理的更改,将目标锁定在出故障的线路,只需对故障线路进行断电即可,不影响其他用户的使用。这样减少了电路维修的成本,提高了智能变电站的经济性。

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当中存在的问题

3.1准确性和稳定性达不到要求

早期,由于智能变电站在技术和规范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就投入了运行,那么就出现一些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达不到如今我国电网的要求。因此,需要对早期已投入运行的智能变电站的设备进行硬件升级或者更换,比如,更换CPU、对软件的版本进行升级等。

3.2故障发生后会影响很多台保护装置

在智能变电站设计时,由于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的设计不是只针对一台保护装置,通常情况下是一对多,因此,会影响其他保护装置的运行。

3.3室外装置出现老化

由于需要就地对智能变电站进行配置因此,需要将智能终端、合并单元和一次设备一起被放置在室外。虽然在智能控制柜内配置了加热器、温度控制器、排风扇等维护设备的机器,但是时间长了还是会出现大量的积尘和一些腐蚀的现象,那么设备就会不断老化。

4全过程管理分析

4.1装置本身的管理

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主要有六种装置,而这些装置本身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由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不断的在变化,因此对于数据的采样和同步的方法也在变化,这时候就需要对SV数据进行固定延期的管理。但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交换机对于延期时的数据传输不稳定,那么这就需要继电保护装置利用直采直跳的方式对继电动作进行保护,来保障继电动作的可靠性

4.2软压板的管理

在继电保护装置中,除了保留检修压板,就需要将其他的压板都改成软压板,并建立GOOSE接收软压板和SV接收软压板,以这样的改变能够实现远方投退的重要目标。软压板的管理,主要对压板的保护装置和配置以及对运行设备软压板投退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运行设备本身的功能投退软压板进行管理,以确保保护装置能够和监控后台所配置的压板相一致,避免因不一致而发生远方投退出现错误。

4.3检修机制的管理

在对智能变电站的压板进行检修时,需要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检修机制,这对继电保护系统的管理尤为重要。检修机制的基本原则是当所接收到的检修位置和设备自身的检修位置相同时,就可以接收这些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而当所接收到的检修位置和设备自身的检修位置不同时,就只能接收数据但对数据不会进行处理。在对设备进行检修时要确保检修压板跟SV、GOOSE等装置的软压板相配合,一旦出现投退不正确的情况,就会造成继电保护装置出现问题,因此需要对检修机制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避免发生这样的问题。

5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前景

如今,虽然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电力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但是在此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有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的继电保护信息和共享信息严重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检修和调试的工作。当继电保护装置在验证变电站系统的配置时,如果现场的调试工作和审查SCD配置离线文件的工作不能够有效的结合,就会导致设置的某一个参数出现数据不准确的现象,那么继电保护装置就会出现拒动或误动的情况。在未来希望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全过程管理中,要重点研究和反复校验全站配置的在线、离线功能上并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先进的技术将各个设备的配置进行镜像备份,即使在离线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反组态、对比分析等工作。

6结语

总之,当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时,需要各种智能设备的有效配合才能完成。本文最后指出了今后智能站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配置文件反校验将是对全站实际配置正确性管控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李融,郭凡.智能电网背景下继电保护新技术的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3):34+48.

[2]司志舟,赵明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全过程管理[J].工程技术研究,2017(07):166+170.

标签:;  ;  ;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全过程管理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