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非生物碱部位的活性研究

山豆根非生物碱部位的活性研究

论文摘要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由山豆根制备的肝炎灵注射液,能显著的降低转氨酶、提高机体免疫力,是临床上治疗慢性肝炎的首选中药;通常山豆根中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生物碱被认为是主要的活性物质基础。然而我们前期的活性研究表明,其中的非生物碱部分同样表现出明显的保肝降酶活性。为了能更好地综合利用山豆根药材资源以及正确评价其抗肝损伤的作用,我们对非生物碱部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首先在肝炎灵注射液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技术和有机溶剂萃取分离技术,分别得到山豆根非生物碱部位Ⅰ和山豆根非生物碱部位Ⅱ。经化学试管反应和薄层层析检查发现部位Ⅰ为不含任何生物碱成分的非生物碱部分,而部位Ⅱ中仍有残留生物碱存在。所得到的非生物碱部位Ⅰ和部位Ⅱ,经D-氨基半乳糖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和α-萘异硫氰酸酯所致的小鼠黄疸肝炎模型实验发现,部位Ⅰ和部位Ⅱ均有保肝降酶活性,然而作用的效果有明显差异,并且部位Ⅰ比部位Ⅱ表现出更强的保肝降酶活性的同时,还具有明显的退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对部位Ⅰ和部位Ⅱ进行了对小鼠脏器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以及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影响的评价,结果同样发现,非生物碱部位Ⅰ比部位Ⅱ具有更明显的刺激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器官的增长,激活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且能明显增加血清溶血素含量的作用。基于以上的药效实验结果,对山豆根非生物碱部位Ⅰ的成分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通过化学试管反应和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其中含有糖、有机酸、皂苷和酚类等物质,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了糖、皂苷和酚类的总含量;利用酸碱滴定法定量测定了有机酸的总含量。此外,还对山豆根非生物碱部位Ⅰ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考察,结果表明其稳定性良好。本论文为更全面地评价山豆根抗肝损伤作用进行了探索,同时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其物质基础,以及更好地开发利用山豆根药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山豆根的研究概况
  • 1.2 肝炎灵注射液
  • 1.3 课题的立题背景及意义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山豆根非生物碱部位的制备工艺
  • 2.1 仪器与试药
  • 2.2 方法与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山豆根非生物碱部位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作用
  • 3.1 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实验结果
  • 3.1.4 讨论
  • 3.1.5 小结
  • 3.2 对 α-萘异硫氰酸酯所致小鼠黄疸肝炎模型的研究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方法
  • 3.2.3 实验结果
  • 3.2.4 讨论
  • 3.2.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山豆根非生物碱部位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4.1 实验材料
  • 4.2 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山豆根非生物碱部位的质量控制
  • 5.1 仪器与试药
  • 5.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5.3 讨论
  • 5.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山豆根非生物碱部位的稳定性研究
  • 6.1 影响因素实验
  • 6.2 加速稳定性实验
  • 6.3 长期稳定性实验
  • 6.4 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7.1 研究工作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符号与标记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山豆根非生物碱部位的活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