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中国文化

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中国文化

李金萍陕西省富县县委党校727500

摘要:文化自信是促进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带动我国文化步入世界文化的重要指导,文化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软实力,是带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武器。结合当前文化自信认识展开详细分析,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空间,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发展中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中国文化文化自信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文化观,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文化担当。文化发展一直是社会发展非常重视的内容,文化的传承是民族发展的重要血脉支撑,同时也是国家进步的精神支柱,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竞争中,文化是重要的竞争条件,所以需要重视文化自觉以及文化自信的正确认识。

一、文化自信的当代价值

文化自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是当下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课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文化自信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动力。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和文化信息多元化趋势向纵深发展,全球性的文化交流、碰撞和融合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1990年,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软实力》一文,首次将国家的综合国力划分为两种,即硬实力和软实力。他认为,由资源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四大因素构成的硬实力,始终是有限的,而真正具有无限张力的力量,是软实力。同年,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他正式将“软实力”界定为民族文化、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国民凝聚力等,也就是指通过感召力、吸引力、同化力来影响、说服别人认同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从而获得一种理想的预期效果的能力。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而言,文化软实力主要表现为一种精神上的向心力,它有利于国家凝聚力的形成和民族性格的养成,有助于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国民精神上的自信。

2.文化自信是应对世界异质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心理支撑。自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各国在意识形态、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领域的冲突与碰撞不可避免。随着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渗透,越来越多地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外来异质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碰撞将会愈演愈烈,严重影响我国文化主体地位和国民价值观念,造成思想上的多元化与文化自信的缺失。世界多元文化思潮激荡碰撞,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和社会文化思潮之间相互交错,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面临着冲击,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状态。

二、不忘初心,增强文化自信

1.正确认识文化自觉,重视文化建设的发展意义。对于文化自觉来讲,主要是正确认识文化在社会发展以及国家进步中的地位,对文化能够一直保持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同时严格遵循文化的发展规律,对文化发展中的历史正确对待,能够主动承担历史文化发展责任。在提升文化发展中的文化自觉期间,需要对文化发展的历程进行详细了解,这样才能更理想地提升文化自觉。在历史发展基础上,文化也在不断演变,从文化变化演变过程中,能够非常全面地将历史进步以及发展展现出来,这期间就需要准确抓住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以及当前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坚持做到我党领导、结合时代发展需求,满足文化发展潮流的要求。当前我国对于文化发展非常重视,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象征,在进行文化自觉提升期间,一定要对文化展开全面了解以及详细探究,提高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掌握。在国际大舞台上,每个国家都在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国力,在综合国力提升过程中,就包含文化竞争。只有提高文化发展,才能帮助国家在国际大舞台竞争中谋取主动权,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在世界各国思想文化交汇过程中,我国文化需要正视自身的发展,并且不断提升文化自觉,我国文化发展正在进行变革,也是对世界文化竞争做出的重要回应。我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经历过很多的波折,在国家以及人民的努力下得到发展,积极对中华文化进行革新、丰富,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增强文化自觉,这样不仅能够为我国文化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能很好地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为以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社会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情况更加复杂,坚持文化自信,面临许多方面的考验和挑战,最突出的就是文化虚无主义,它是历史虚无主义在文化方面的重要表现:

(1)散布革命文化“过时”论。有人认为,现在是和平建设时期,再提倡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已不合时宜。他们采取“解构”“恶搞”“颠覆”等手法,抹黑英雄人物,甚至说什么在中小学校学生中号召向英雄人物学习,会在下一代心中埋下“血腥、残忍和仇恨的种子”。这种观点是十分荒谬和有害的。(2)宣扬传统文化“糟粕”论。他们说,中国传统文化反映的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充满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和自私、狭隘、封闭、保守的小农经济思想,是长期阻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紧箍咒”,应该像当年“打倒孔家店”那样彻底否定。这种不分精华与糟粕的文化虚无主义,不仅违背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而且割断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脉络,显然是错误的。(3)鼓吹现代文化“西化”论。他们打着“反思历史”“还原历史”的旗号,歪曲党史国史军史,否定革命历史和革命文化。他们数典忘祖,唯洋是举,大肆散布中华文化不如西方文化,主张全盘西化,包括西方的宪政民主、公民社会、等等。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决不能掉以轻心。

3.与时俱进,谱写文化自信的新篇章。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文化软实力竞争日益激烈。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不断提升文化实力,攀登文化高峰,赢得文化优势,是坚定文化自信面临的新课题。

(1)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对待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就是,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发其生命力;按照现实的新进步新发展,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拓展、补充和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使之在新时期发扬光大。(2)处理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关系。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根”,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革命文化是“魂”,改革开放时期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体”。它们既有一脉相承的优秀“基因”,又有与时俱进的高度“融合”,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完整体系。我们既不能割断中华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保持其完整性,又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固本求新,推陈出新,赋予其时代性。(3)处理好“本来”与“外来”的关系。今天,我们要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也必须在坚持自我为主、不忘本来的前提下,消化吸收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发展是一个国家进步强大的重要代表,坚定文化自信,我们必须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并在与世界不同文明的对话中,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为全球治理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注入更多的中国精神、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奉献更强大的中国力量。

参考文献

[1]徐雪闪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J].现代管理,2016,(04)。

[2]亓静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之路[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4,(07)。

[3]叶小文在市场经济中激活中国民族的精神基因[J].人民论坛,2014,(09)。

[4]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3)。

[5]李敏文化自信与习近平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论述[J].史志,2015,(17)。

标签:;  ;  ;  

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中国文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