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核壳结构论文-刘瑞铭,刘畅

多层核壳结构论文-刘瑞铭,刘畅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层核壳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头纸,核壳,多层包覆,结构设计

多层核壳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刘瑞铭,刘畅[1](2018)在《多层包覆核壳结构的石头纸功能性母粒及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头纸是以无机粉体为主要原材料,经与树脂载体混炼熔融、挤压及薄膜化处理而成的,具有抗拉力强、耐水性好和耐腐蚀等优异特性和环保特性的新型复合材料。传统的表面改性技术无法实现无机填料与有机载体树脂的均匀共混,通过填料层、载体层、偶联层、分散层、增容层、特殊功能层进行核-壳多层包覆结构设计和制备,解决了高填充无机粉体团聚、界面相容性和加工流动性差等技术难题。(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8年11期)

黄飞[2](2018)在《基于多层纳米核-壳结构复合材料模拟酶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体中氧的毒性主要来自于其被部份还原所产生的氧自由基,又称活性氧(ROS),是一系列生物和化学氧化过程中由于氧化不完全而产生的副产物。而过氧化氢(H_2O_2)则是一种最稳定的ROS,具有如免疫和信号传导过程的功能和作用,但是过多的活性氧将会造成细胞膜结构改变、DNA损伤、细胞内损伤和凋亡,导致身体的各种疾病,如:帕金森、阿尔茨海默氏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和癌症等,其含量可以被用于追踪生化反应进程的指标。因此,H_2O_2含量的测定在生物医药和临床诊断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酶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催化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酶促反应一般具有极高的反应效率和高效选择性。然而,由于天然酶存在易失活、稳定性差、难回收等不足,严重限制了天然酶在实际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本论文基于这一问题,制备了一系列具备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的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模拟酶用于H_2O_2含量的检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以乙二醇作为溶剂,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两种不同结构的四氧化叁铁纳米粒子,并且通过XRD、TEM等测试来对其进行表征。同时建立了Fe_3O_4/H_2O_2/TMB反应体系,研究反应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等相关问题。结果发现,实心结构Fe_3O_4NPs对于H_2O_2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81-1.8 mmol/L,检测限为0.81 mmol/L;空心结构Fe_3O_4 NPs对于H_2O_2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1-4.0 mmol/L,检测限为1.1 mmol/L。同时,我们还对其进行了米氏常数(K_m)的测定,发现实心结构Fe_3O_4 NPs的K_m为2.46mmol/L,空心结构Fe_3O_4 NPs的K_m为3.41 mmol/L。较低的K_m数值说明所制备的材料具备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其次,以所制备的空心结构Fe_3O_4 NPs为内核,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Fe_3O_4@CeO_2 NCs。再以TMB、OPD以及ABTS等作为反应底物测定其催化活性时,结果发现该材料具有较强的过氧化物酶催化性能,同时可以在强酸环境下保持高效活性,其最佳反应温度与人体温度相近,并且具有高可重复利用性。Fe_3O_4@CeO_2NCs的米氏常数(1.13 mmol/L)相比单纯Fe_3O_4 NPs(3.75 mmol/L)以及CeO_2 NPs(2.50 mmol/L)明显降低,也证实了两种材料之间的协同效应。另外,该材料对反应底物的灵敏度极高,可以检测到极低含量的H_2O_2(8.5μmol/L)以及葡萄糖(21μmol/L),也即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实际检测当中。最后,利用所制备的实心结构Fe_3O_4 NPs作为内核,在其表面生长了一层MnO_2MCs,构建了Fe_3O_4@MnO_2/H_2O_2/TMB反应体系,研究该材料对H_2O_2以及葡萄糖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该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具备高效的催化性能,能够快速与反应底物发生作用。同时,本课题还对其重复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多次使用之后,依然可以保持高效的催化活性(90%)。在最优催化条件下,该体系对H_2O_2和葡萄糖的检测限分别为0.5μmol/L和1.1μmol/L,低于糖尿病人(9 mmol/L)以及正常人(3.9 mmol/L)体内所含葡萄糖浓度,因此该材料在糖尿病检测方面有着巨大的实际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期刊2018-05-30)

徐鹏,梁旭光,曹小勇,刘松灿,王利莹[3](2018)在《Fe_3O_4@SiO_2@PAA多层核-壳结构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吸附染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溶剂热法合成Fe_3O_4磁性微球,并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在Fe_3O_4磁性微球表面包裹SiO_2壳层,利用3-(异丁烯酰氧)叁甲氧基硅烷(APTES)对SiO_2壳层进行修饰后,通过交联沉淀聚合法在SiO_2壳层外部合成聚丙烯酸(PAA)层,形成Fe_3O_4@SiO_2@PAA多层核-壳结构复合微球。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仪(TGA)对合成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就多层结构复合微球对染料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制备的Fe_3O_4磁性微球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其表面可分步包裹SiO_2和PAA壳层,形成Fe_3O_4@SiO_2@PAA多层核-壳结构复合微球,该复合微球对罗丹明6G和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分别达到1.04和1.14 mg/g(吸附质量浓度为2.4 mg/L,吸附时间为10 min),表现出良好的染料吸附性能。(本文来源于《林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杨婷,马银朋[4](2018)在《大跨度多层曲面焊接球网壳结构质量控制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化进程加进的需要,如影剧院、体育馆、大会堂等大跨度结构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了,多层曲面焊接球网壳结构是空间网壳结构施工安装的一个难点,本文就如何才能有效、合理的预控整个网壳结构的工程质量展开分析。(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8年03期)

杨莉君,Dustin,Banham,Elod,Gyenge,叶思宇[5](2017)在《Nafion含量与阴离子吸附对于铂单原子层核壳结构催化剂制备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利用铜的欠电位沉积技术,在旋转圆盘电极上以碳负载的钯纳米颗粒为核,制备铂单原子层核壳结构催化剂.电化学测试用于表征不同Nafion含量的添加对于核壳结构催化剂制备的影响.实验证明,Nafion的存在会影响铜的欠电位沉积,铂与铜的置换反应,并决定最终制备的核壳结构催化剂的氧还原催化反应的活性.当催化剂薄层中Nafion的含量低于5%的时候,添加Nafion不但可以帮助催化剂附着在旋转圆盘电极表面,而且可以保证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氧还原反应催化活性.在H_2SO_4溶液中,钯纳米颗粒的表面存在特殊的阴离子吸/脱附电化学信号峰,这些信号峰可以用来监测Nafion含量对于铂单原子层核壳结构催化剂制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化学》期刊2017年02期)

聂志伟,王亚平,张伊放,潘安强[6](2016)在《多层壳结构α-Fe_2O_3中空微球用作高倍率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空结构的金属氧化物在能源储存和转化系统中已被广泛研究.本文报道了纳米纺锤自组装的多层中空α-Fe_2O_3微米球.β-FeOOH前驱体纳米锤首先在炭球表面沉积生长得到β-FeOOH@炭球复合材料,然后在空气中烧结移除模板,转变为多层中空α-Fe_2O_3微米球.该材料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具有高容量和良好的倍率性能该电极在1和5 A g~(-1)的条件下,可以释放630和510 F g~(-1)的比放电容量(本文来源于《Science China Materials》期刊2016年04期)

柳丽敏[7](2016)在《多层化核—壳结构生物活性复相陶瓷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各类骨损伤病例快速增长,从而为骨修复人工材料制品带来巨大的需求和增长空间。微球颗粒性材料因其良好的流动性而易于塑形和填充,同时其堆积体的孔隙完全贯通,有利于新骨再生和修复。本文通过自行搭建核-壳结构陶瓷微球制备新装置,以及相关制备工艺参数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成功制备出以p-硅灰石/p-磷酸叁钙(β-CaSiO3/β-TCP)为主要成分的单相陶瓷微球、核-壳复相陶瓷微球、双壳层型核-壳结构复相陶瓷微球。通过SEM、EDX分析可见,所得微球尺度均一,壳-核结构完整,界面清晰。研究发现尽管干燥过程会引起微球收缩,并随着升高煅烧温度引起更大的收缩,但是球形始终维持良好形态。体外降解特性分析显示微球的生物活性、降解性可调性能良好,并证实以降解性缓慢的β-TCP为外壳层的陶瓷微球的降解速率和离子释放水平低于以降解性较快的β-CaSiO3为外壳层的陶瓷微球。其次,通过添加有机微球造孔剂(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在15μm左右),在内、外壳层分别构建出孔径10μm左右的多孔性结构,从而构建出双壳层型核-壳结构的多孔性复相陶瓷微球。经其体外降解行为分析表明,改变组分分布、烧结温度制度以及不同壳层微结构的调控,复相陶瓷体外降解特性实现显着的可剪裁性,即微球降解性按多孔结构所处位置而存在显着差异,并且内核层β-CaSiO3掺杂的Sr离子释放水平也与内、外壳层的多孔性密切相关。为了说明这种微球制备方法对其他生物活性材料的普适性,本文还进一步引入13-93生物玻璃和不同镁掺杂率的硅酸钙作为外壳层组分,成功制备出成分分布可调的叁相双壳层核-壳结构生物玻璃陶瓷微球;针对掺镁的硅酸钙的体外降解性评估也显示,外壳层硅灰石中掺镁含量差异对复相陶瓷微球的降解性能产生明显影响。综上所述,本文所提出的新型非均相杂化复相陶瓷微球制备工艺,具有工艺简单、核-壳结构成球性能好,适用于各种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等优点,有望解决组分降解速率调控问题,以及由此堆砌颗粒形成叁维网络孔道演化可调可控性能,势必在研究骨缺损修复和微球载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3-20)

南皓雄[8](2015)在《单原子壳层核壳结构催化剂及铂基合金催化剂的制备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低操作温度、零排放、快速启动等优点,有望作为便携式电子设备、交通工具、电站等用途的发电技术。然而,由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自身的一些限制因素阻碍了其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其中一个限制因素便是使用昂贵的铂催化剂带来的高成本。目前,降低燃料电池催化剂成本的主要方法是使用低铂催化剂和非铂催化剂,尤其是核壳结构低铂催化剂的出现。核壳结构低铂催化剂可以大幅度降低铂的用量,从而降低燃料电池的高成本。因此,核壳结构低铂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燃料电池领域内的热点研究课题。本论文使用合金纳米粒子为核,利用欠电位沉积技术,制备了一系列合金为核的核壳结构低铂催化剂;同时,使用浸渍法和有机溶胶法制备了Pt WRu/C催化剂,并考察了这些催化剂的氧还原反应和甲醇氧化反应催化活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电镜技术(TEM和STEM)、热重分析(TGA)、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旋转圆盘电极技术(RDE)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同时也对催化剂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首先,成功制备了以叁元纳米粒子Pd、Ir、Ni为核以Pt为壳层的PdIrNi@Pt/C单原子层核壳结构催化剂。采用欠电位方法,使Cu沉积到叁元纳米粒子PdIrNi表面,然后利用Cu与Pt的置换反应在PdIr Ni表面形成单原子层的Pt。PdIrNi@Pt/C单原子层核壳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氧还原反应活性,其质量活性明显高于以PdIr和PdNi为核的单原子层核壳结构催化剂,并且是商业20%Pt/C的4倍。在0.1M HClO4,半波电位高达0.91V,高于20%Pt/C 30 mV。通过XRD、XPS、透射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谱证实了催化剂的核壳结构。最后,对催化剂进行了稳定性试验,结果证明制备的PdIr Ni@Pt/C单原子层核壳催化剂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我们认为镍溶解产生的多孔结构及残留的镍可能是催化剂的性能增强的主要原因。第二,采用有机溶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以碳粉为载体的合金纳米粒子PdRu/C,接着利用欠电位沉积方法,制备出以合金纳米粒子PdRu为核以铂为壳的PdRu@Pt/C单原子层核壳催化剂。在这些PdRu@Pt/C单原子层核壳结构催化剂里,Pd3Ru1@Pt/C表现出最好的氧还原活性,半波电位比Ru@Pt/C高30 mV,其质量活性高达1.05 A mg-1Pt。同时,也对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催化剂进行了甲醇氧化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Ru@Pt/C对甲醇氧化催化活性最高,Pd1Ru3@Pt/C次之。第叁,利用两步法制备了以叁元纳米粒子PdRuNi为核以Pt为壳的单原子层核壳结构催化剂Pd1Ru1Ni2@Pt/C。首先,用化学还原法制备出叁元合金纳米粒子Pd1Ru1Ni2;接着通过欠电位沉积技术,在PdRuNi表面生成Pt单原子壳层。结果发现,核中的Ni对氧还原活性和稳定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试验优化,当Pd:Ru:Ni摩尔比为1:1:2时,所形成的单原子层核壳结构催化剂Pd1Ru1Ni2@Pt/C具有最好的活性,其半波电位比PdRu@Pt/C高出65 mV,质量活性高达1.06 A mg–1 Pt,是商业20%Pt/C的5倍。通过XRD、XPS、透射电子显微镜和EDS mapping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EDS mapping和XPS结果很好地证实了催化剂的核壳结构。最后,对催化剂进行了稳定性试验,结果证明,相对于JM Pt/C(20 wt%Pt),制备的单原子层核壳催化剂Pd1Ru1Ni2@Pt/C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第四,采用欠电位沉积技术,成功地制备了一系列以合金纳米粒子Pd3M(Fe、Co、Ni)为核、Pt为壳的Pd3M@Pt/C核壳结构催化剂。其中,Pd3Fe@Pt/C单原子层核壳催化剂呈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Pt的表面积活性和质量活性分别为:0.46 mA cm-2、1.14 mA mg-1Pt,分别是20%Pt/C的3倍和5.4倍,已经超过美国能源部要求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Pt使用效率在2017年需要达到的目标。在0.1M HClO4,半波电位高达0.905 V,高于Pd@Pt/C 65 mV。最后,对催化剂进行了稳定性试验,结果证明制备的Pd3Fe@Pt/C单原子层核壳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第五,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以碳粉为载体的合金纳米粒子PdW/C,接着利用欠电位沉积方法,制备出以合金纳米粒子PdW/C为核以铂为壳的Pd W@Pt/C单原子层核壳催化剂。在酸性溶液里,我们研究了这些单原子层核壳结构催化剂的氧还原活性。不同原子比的20%PdW@Pt/C催化剂,对于ORR的表观催化活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Pd3W1@Pt/C>Pd9W1@Pt/C>Pd1W1@Pt/C>Pd1W3@Pt/C。Pd3W1@Pt/C具有最高的质量活性和比表面活性,分别是商业20%Pt/C的2.6倍和4.6倍。第六,制备了Pt RuW/C纳米粒子催化剂。研究了不同原子比的Pt RuW/C催化剂,对于ORR的表观催化活性次序为:Pt Ru1W4/C>Pt Ru1W1/C>Pt Ru3W1/C>Pt Ru1W1/C>Pt Ru/C。Pt Ru1W4/C具有最高的MA和SA,分别是商业40%Pt/C的3.1倍和6.3倍。最后,采用计时电流法对Pt Ru1W4/C进行了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我们制备的Pt Ru1W4/C具有非常优秀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10-13)

潘翠莲,张恒,胡振华,殷树梅,田民格[9](2015)在《氟改性多层核壳结构丙烯酸乳液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半连续核壳乳液聚合方法,并结合预乳化工艺,选用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进行复配,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别作为软硬单体,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叁丙烯酸酯SR444为功能性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a HCO3为缓冲剂,在反应温度分别为70,85,65℃时,制备了氟改性多层核壳结构丙烯酸乳液。核层、过渡层、壳层质量比为3∶4∶4时,交联单体SR444用量为单体总用量的2%,氟单体用量为单体总用量的3%时,可得到性能优良的乳液。所得聚合物有3个玻璃化转变温度,证实该聚合物有3层核壳结构。(本文来源于《合成树脂及塑料》期刊2015年05期)

马丹阳,廖媛媛,赵永霞,钟声亮[10](2015)在《多层核壳结构二氧化铈空心球的无模板法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配位聚合物为前驱体,采用简单的无模板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了具有多层核壳结构的Ce O2空心球。考察了配位聚合物前驱体的制备时间、反应温度、金属离子与配体的比例、溶剂的组成、煅烧温度等对多层核结构制备的影响。对多层核结构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其可能的生长机理。在紫外灯照射下二氧化铈空心球能够有效降解溶液中的Rh B。有趣的是,载金后的多层核壳结构的Au-Ce O2空心球在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的实验中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I稀土及分离化学》期刊2015-07-25)

多层核壳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物体中氧的毒性主要来自于其被部份还原所产生的氧自由基,又称活性氧(ROS),是一系列生物和化学氧化过程中由于氧化不完全而产生的副产物。而过氧化氢(H_2O_2)则是一种最稳定的ROS,具有如免疫和信号传导过程的功能和作用,但是过多的活性氧将会造成细胞膜结构改变、DNA损伤、细胞内损伤和凋亡,导致身体的各种疾病,如:帕金森、阿尔茨海默氏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和癌症等,其含量可以被用于追踪生化反应进程的指标。因此,H_2O_2含量的测定在生物医药和临床诊断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酶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催化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酶促反应一般具有极高的反应效率和高效选择性。然而,由于天然酶存在易失活、稳定性差、难回收等不足,严重限制了天然酶在实际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本论文基于这一问题,制备了一系列具备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的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模拟酶用于H_2O_2含量的检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以乙二醇作为溶剂,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两种不同结构的四氧化叁铁纳米粒子,并且通过XRD、TEM等测试来对其进行表征。同时建立了Fe_3O_4/H_2O_2/TMB反应体系,研究反应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等相关问题。结果发现,实心结构Fe_3O_4NPs对于H_2O_2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81-1.8 mmol/L,检测限为0.81 mmol/L;空心结构Fe_3O_4 NPs对于H_2O_2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1-4.0 mmol/L,检测限为1.1 mmol/L。同时,我们还对其进行了米氏常数(K_m)的测定,发现实心结构Fe_3O_4 NPs的K_m为2.46mmol/L,空心结构Fe_3O_4 NPs的K_m为3.41 mmol/L。较低的K_m数值说明所制备的材料具备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其次,以所制备的空心结构Fe_3O_4 NPs为内核,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Fe_3O_4@CeO_2 NCs。再以TMB、OPD以及ABTS等作为反应底物测定其催化活性时,结果发现该材料具有较强的过氧化物酶催化性能,同时可以在强酸环境下保持高效活性,其最佳反应温度与人体温度相近,并且具有高可重复利用性。Fe_3O_4@CeO_2NCs的米氏常数(1.13 mmol/L)相比单纯Fe_3O_4 NPs(3.75 mmol/L)以及CeO_2 NPs(2.50 mmol/L)明显降低,也证实了两种材料之间的协同效应。另外,该材料对反应底物的灵敏度极高,可以检测到极低含量的H_2O_2(8.5μmol/L)以及葡萄糖(21μmol/L),也即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实际检测当中。最后,利用所制备的实心结构Fe_3O_4 NPs作为内核,在其表面生长了一层MnO_2MCs,构建了Fe_3O_4@MnO_2/H_2O_2/TMB反应体系,研究该材料对H_2O_2以及葡萄糖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该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具备高效的催化性能,能够快速与反应底物发生作用。同时,本课题还对其重复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多次使用之后,依然可以保持高效的催化活性(90%)。在最优催化条件下,该体系对H_2O_2和葡萄糖的检测限分别为0.5μmol/L和1.1μmol/L,低于糖尿病人(9 mmol/L)以及正常人(3.9 mmol/L)体内所含葡萄糖浓度,因此该材料在糖尿病检测方面有着巨大的实际应用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层核壳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刘瑞铭,刘畅.多层包覆核壳结构的石头纸功能性母粒及制备[J].云南化工.2018

[2].黄飞.基于多层纳米核-壳结构复合材料模拟酶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

[3].徐鹏,梁旭光,曹小勇,刘松灿,王利莹.Fe_3O_4@SiO_2@PAA多层核-壳结构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吸附染料研究[J].林业工程学报.2018

[4].杨婷,马银朋.大跨度多层曲面焊接球网壳结构质量控制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8

[5].杨莉君,Dustin,Banham,Elod,Gyenge,叶思宇.Nafion含量与阴离子吸附对于铂单原子层核壳结构催化剂制备的影响(英文)[J].电化学.2017

[6].聂志伟,王亚平,张伊放,潘安强.多层壳结构α-Fe_2O_3中空微球用作高倍率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英文)[J].ScienceChinaMaterials.2016

[7].柳丽敏.多层化核—壳结构生物活性复相陶瓷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6

[8].南皓雄.单原子壳层核壳结构催化剂及铂基合金催化剂的制备与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9].潘翠莲,张恒,胡振华,殷树梅,田民格.氟改性多层核壳结构丙烯酸乳液的制备[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5

[10].马丹阳,廖媛媛,赵永霞,钟声亮.多层核壳结构二氧化铈空心球的无模板法合成[C].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I稀土及分离化学.2015

标签:;  ;  ;  ;  

多层核壳结构论文-刘瑞铭,刘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