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专升本院校体育课程模式的研究 ——以龙岩为例

福建省专升本院校体育课程模式的研究 ——以龙岩为例

论文摘要

课程改革是大学体育研究的热点问题。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专升本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专升本院校体育课程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专升本院校体育课程出现多种模式并存的喜人局面,但是大部分院校只是在参照老牌院校或兄弟院校课程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初步尝试,受传统观念等的影响,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偏差、变味甚至背离,并未形成决策层、管理层、执行者、参与者多层面的互动与良性循环。当前福建省专升本院校体育教师在体育观、课程观、教学观上与课程改革要求有较大差距:体育课程内容距新纲要对课程内容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竞技项目占主要部分,一些新兴运动项目选用较少或未被选用,运动项目资源的开发还必须加强。对理论课教学不够重视,所开设的理论课缺乏针对性;体育教材改革相对滞后,亟待加强;体育经费不宽裕,运动场地结构不合理,室内场馆明显不足;体育师资上存在低职称、低学历现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相对僵化、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落后;体育课程设置过程忽略体育区域性特点。通过对现状的把握,结合龙岩学院体育误程模式改革的经验,本文旨在通过对专升本院校体育课程模式的研究为我省专升本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福建省专升本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走向:建立与时俱进的体育课程理念;克服制约福建省专升本体育课程模式发展的因素,充分发挥海西优势;适应课程发展的趋势,提倡多种体育课程模式并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福建省专升本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意义
  • 1.2 几个概念的厘定
  • 1.3 研究现状
  • 1.3.1 建国以来我国大学体育指导思想的演变
  • 1.3.2 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研究
  • 1.3.3 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现状
  • 1.3.4 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体育教学现状
  • 1.3.5 福建省专升本院校课程改革现状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调查法
  • 2.2.2.1 专家访谈法
  • 2.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逻辑分析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模式改革的现状
  • 3.1.1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指导思想演变
  • 3.1.2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改革的存在问题
  • 3.1.3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演变
  • 3.1.4 我国现存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回顾
  • 3.2 福建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现状调查
  • 3.2.1 对体育课程目标的认识现状
  • 3.2.2 选用的教材及体育教学模式现状
  • 3.2.3 课程结构现状
  • 3.2.4 体育教师师资现状
  • 3.2.5 课程模式中的学生评价现状
  • 3.3 福建省专升本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研究
  • 3.3.1 福建省专升本院校体育课程目标认识现状
  • 3.3.2 体育教学基本情况
  • 3.3.3 体育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情况
  • 3.3.4 体育教学内容与常用的教学方法
  • 3.3.5 体育课成绩的评定
  • 3.4 影响福建省专升本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因素
  • 3.4.1 体育课课程设置的基本指导思想不明确,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
  • 3.4.2 体育教师的体育观、课程观、教学观与课程改革要求差距明显
  • 3.4.3 体育教师学历层次、教学科研能力无法满足课程改革要求
  • 3.4.4 体育管理工作链断裂导致体育课程改革无法贯彻落实
  • 3.4.5 体育教学物质资源的严重缺乏,影响了公共体育课的课程设置
  • 3.4.6 体育课课程设置忽略体育区域性特点
  • 3.4.7 体育教材改革相对滞后阻碍课程模式改革
  • 3.4.8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学生需要
  • 3.5 龙岩学院体育课程模式改革的创新
  • 3.5.1 课程指导思想与目标的创新
  • 3.5.2 课程结构的拓展性
  • 3.5.3 课程内容向现代性与生活化转换
  • 3.5.4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 3.5.5 体育课程学分设置的弹性修学
  • 3.5.6 体育成绩评分办法的整体性
  • 3.5.7 体育课程要求的人性化
  • 3.5.8 选课程序
  • 3.5.9 课程特色与存在问题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1.1 结论一
  • 4.1.2 结论二
  • 4.1.3 结论三
  • 4.1.4 结论四
  • 4.1.5 结论五
  • 4.1.6 结论六
  • 4.1.7 结论七
  • 4.1.8 结论八
  • 4.2 建议
  • 4.2.1 课程模式的顺利运作,必须取得学校各级领导部门的支持
  • 4.2.2 加大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深化与外延扩展
  • 4.2.3 认真组织、周密设计体育课程教学运行方案
  • 4.2.4 拓宽课外体育竞赛的内容与途径
  • 4.2.5 重视评价的个体差异和过程评价
  • 附录:问卷调查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及建议[J].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3)
    • [2].“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思考[J]. 公关世界 2020(02)
    • [3].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02)
    • [4].幼儿体育课程设置的新思考[J]. 青少年体育 2020(06)
    • [5].初中起点六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研究——以长沙师范学院为例[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23)
    • [6].南京市部分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21)
    • [7].基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体育课程设置探索[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25)
    • [8].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研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9].河南省高专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探析[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9(01)
    • [10].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未来发展方向的初探[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7(02)
    • [11].健康中国视域下奥运项目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响——以空手道运动为例[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19)
    • [12].四川省一类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状况调查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7(09)
    • [13].德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特征、理念及启示[J]. 教学与管理 2017(24)
    • [14].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解读[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02)
    • [15].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研究[J]. 武术研究 2016(03)
    • [16].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09)
    • [17].探究中职体育课程设置问题及建议[J]. 才智 2016(23)
    • [18].内蒙古民族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20)
    • [19].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探索[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06)
    • [20].从取消长跑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 赤子(上中旬) 2014(15)
    • [21].对我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构想[J]. 当代体育科技 2014(33)
    • [22].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应注重差异性[J]. 田径 2015(04)
    • [23].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 大学教育 2015(04)
    • [24].天津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07)
    • [25].闽台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 [26].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方向的思考[J]. 才智 2015(21)
    • [27].中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状况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10)
    • [28].基于《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视角下的幼儿体育课程设置构想[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17)
    • [29].新时代学校体育:从横向到纵向的体育课程设置[J]. 体育教学 2020(09)
    • [30].公安院校警察体育课程设置研究[J]. 休闲 2019(08)

    标签:;  ;  ;  

    福建省专升本院校体育课程模式的研究 ——以龙岩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