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弗兰肯斯坦》中人文主义因素的研究

关于《弗兰肯斯坦》中人文主义因素的研究

论文摘要

英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玛丽·雪莱(1797-1851)是著名诗人珀斯·雪莱的第二位妻子。她的父亲是英国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母亲则是著名女性主义运动先驱玛丽·沃斯。我们发现这部小说体现了人物之间在责任、人际关系方面对话的失衡,也表现了多种声音的对话,包括小说中提及的人物、社会成员和不同时代的读者。《弗兰肯斯坦》体现了玛丽·雪莱的反叛精神,具有跨时代的现实意义。《弗兰肯斯坦》的不幸遭遇和命运不仅是寓言式的,而是预言式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人类在掌握了克隆技术的今天,不能盲目追求科学,而要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合理应用科学,使人性的发展得到更大空间,使人与自然更加亲近和谐。玛丽·雪莱之所以能够在一百多年前创造出弗兰肯斯坦这一文学人物,是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及她本人的家庭背景和亲身经历分不开的。弗兰肯斯坦身上既体现了科学先驱者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品质,同时又体现了人性的局限性。他始终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尽管他敢于公然反抗上帝,自己亲手创造了一个巨人,但他和他的创造物都摆脱不了孤独的特性,最终陷入毁灭的结局。本论文由三个章节以及结语部分组成。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弗兰肯斯坦》的文学创作背景以及国内外评论界对《弗兰肯斯坦》的文学评论进行的文献概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中心议题:人文主义因素在小说中的运用及小说的现实主义意义。第二章阐述了超现实主义这一概念,然后从小说场景、情节与人物塑造上挖掘小说中体现的超现实主义因素,以及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意义。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分析了玛丽·雪莱在小说中所运用的这些因素的原因及目的的探讨。论文结语部分对本论文的观点进行总结。作者认为小说通过营造一个充满恐惧意味的环境及魔幻化的人物,玛丽·雪莱试图展现她对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反思,科学技术不是至善至美的,而是有利有弊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盲目地追求科学,而是要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合理地应用科学,使人性的发展得到更大的空间,使人与自然更加亲近和谐。这就是《弗兰肯斯坦》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克隆时代不可忽视的问题。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Frankenstein
  • 2 The Literature Reviews of Frankenstein at Home and Abroad
  • 3 The Synopsis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Humanistic Factors in the Novel
  • 1 The Surrealistic Factors in the Novel
  • 1.1 The Definition of Surrealism
  • 1.2 The Surrealistic Features in the Novel
  • 1.2.1 The Effects of Monstrous Scenes
  • 1.2.2 The Effects of the Plot
  • 2 The Supernatural Factors in the Novel
  • 3 A Brief Summary
  • Chapter Three Reasons of Using These Factors in the Novel
  • 1 Historical Reasons
  • 2 Personal Reasons
  • 3 A Brief Summary
  • Chapter Four Purposes of Using These Factors in the Novel
  • 1 A Balance between Reason and Sensibility
  • 2 A Satire on Justice
  • 3 Anti-Calvinism
  • 4 The Exposure of Women’s Anxiety
  • 5 The Concern of Child Education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相关论文文献

    • [1].《弗兰肯斯坦》人物塑造中普罗米修斯精神及渊源[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9(06)
    • [2].《弗兰肯斯坦》作为奇幻文学的研究[J]. 现代交际 2020(02)
    • [3].现代启示录:科学技术与自然伦理间的悖论——《弗兰肯斯坦》的现实意义[J]. 戏剧之家 2020(19)
    • [4].《弗兰肯斯坦》小说与电影中的友谊书写[J]. 电影文学 2018(22)
    • [5].《弗兰肯斯坦》中怪物形象的后殖民解读[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04)
    • [6].人类自我认同焦虑:基于《弗兰肯斯坦》《莫罗博士之岛》的分析[J]. 求索 2017(06)
    • [7].《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身份认同与建构之解析[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04)
    • [8].浅析《弗兰肯斯坦》的生态主义思想[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5(01)
    • [9].女性主义批评的“母矿”——《弗兰肯斯坦》的国外女性主义批评研究[J]. 国外文学 2015(04)
    • [10].《弗兰肯斯坦》中的后人类伦理探析[J]. 青年文学家 2020(05)
    • [11].从1818到2019,《弗兰肯斯坦》的“重生”——记一次中英跨国团队的集体创作[J]. 新剧本 2020(01)
    • [12].《弗兰肯斯坦》中的母亲身份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6(36)
    • [13].从社会学看《弗兰肯斯坦》悲剧之成因[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6(03)
    • [14].从生态科学的角度分析《弗兰肯斯坦》中的科学观及其对当代科学研究的启示[J]. 青年文学家 2017(14)
    • [15].《弗兰肯斯坦》中对话艺术研究[J]. 校园英语 2017(11)
    • [16].《弗兰肯斯坦》的女性主义解读[J]. 青年文学家 2017(21)
    • [17].《弗兰肯斯坦》中的人文诉求[J]. 牡丹 2017(02)
    • [18].试论《弗兰肯斯坦》中主人公与怪物形象的关联性——兼谈作者对“人性”的理解[J]. 北方文学 2017(12)
    • [19].书信体探究:以小说《弗兰肯斯坦》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7(24)
    • [20].论哥特式小说之《弗兰肯斯坦》[J]. 校园英语 2015(27)
    • [21].《弗兰肯斯坦》的现实主义意义[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03)
    • [22].玛丽·雪莱代表作《弗兰肯斯坦》中的自我迷失与浪漫科幻主义[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8)
    • [23].西方文化中疯狂科学家的影视形象呈现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4].对号错号交织到结尾──评话剧《弗兰肯斯坦》[J].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20(03)
    • [25].《弗兰肯斯坦》中的存在主义解析[J]. 学语文 2010(06)
    • [26].作为后现代寓言的《弗兰肯斯坦》——女性科幻小说中的异形自我[J]. 文教资料 2019(35)
    • [27].爱迪生版《弗兰肯斯坦》电影述评[J]. 科普创作 2018(03)
    • [28].崇高的倒塌——弗兰肯斯坦们走向毁灭[J]. 青年文学家 2018(30)
    • [29].论述《弗兰肯斯坦》的悲剧理论[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4(11)
    • [30].解读《弗兰肯斯坦》小说中的时代心理[J]. 芒种 2013(19)

    标签:;  ;  ;  ;  ;  

    关于《弗兰肯斯坦》中人文主义因素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