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问题研究(1949-2010)

中国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问题研究(1949-2010)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公民权利问题逐渐成为多门学科共同关注的一个重点领域,而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问题成为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门问题。中国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问题涉及的方面较多,也比较复杂,从经济结构理论视角探讨是较新的尝试和努力。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反映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结构演变轨迹以及经济结构演变对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问题产生影响的程度,文章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结构演变按照时间顺序展开阐述。新中国成立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国家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和条件,制定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发展战略。为了解决从分散的小农生产中获取最大剩余的问题,逐步实行了统购统销、户籍制度、生产合作社等制度和政策,城乡二元分割体制逐步形成。国民经济结构重工业偏向和城乡不平等关系形成导致了城乡公民权利之间巨大差距和不平等关系的产生。为了进一步贯彻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继续维持农业向工业提供积累,国家掀起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从而进一步固化了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导致城乡公民权利不平等关系长期沉淀。城乡公民权利不平等是基于户籍身份地位,但在城市和农村内部表现为相对的平等。因而,经济结构落后是中国城乡公民权利不平等关系产生的主要经济根源,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城乡公民权利不平等关系形成的关键原因。改革开放从经济发展战略来看,是国家对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放弃,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统购统销、人民公社等制度相继退出历史舞台,户籍制度有所松动,城乡关系转型起步;从经济体制发展来看,改革开放是国家改变了指令性计划经济,引进市场要素,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步起基础作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制定了许多经济政策改变过于畸形发展的经济结构,要求发展农业和轻工业;鉴于粮食和生活用品的缺乏,市场选择将资源配置到农业和轻工业领域。政策和市场共同促进了农业和乡镇企业快速发展。这个时期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表现为农村经济地位上升,促进了农民权利发展,城乡公民权利不平等关系逐步转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恰好是经济全球化新浪潮兴起之际。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和国家开发开放政策引导下,国际资本和产业结构转移逐步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积聚,国内政策优惠和财政投入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从而推进了沿海经济发展极的快速形成。与此同时,立体化全方位改革开放格局形成,内地的大中城市也享受开放的政策优惠,经济也得到一定程度发展。这样国民经济结构再次发生了重大改变,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城市,而对农村经济发展却是双重的。由于农业是国家一直扶持的基础产业,因而农村的农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农村的乡镇企业开始萎缩,导致农民大量跨地区外出务工。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发展呈现了双向性特征。中国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基础彻底瓦解,而且二元结构成为推进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了解决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和社会凸显的各种矛盾,实现经济社会更加协调快速发展,国家在新时期提出了统筹发展战略。在统筹发展战略下,国民经济结构进一步协调、优化和升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经济结构有利于农村经济地位提升,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趋势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演变与公民权利发展关系揭示了经济结构对城乡公民权利地位关系起着基础和决定性作用,国家提出的各种战略以及为此制定和实施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导致了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乡结构变化,从而引起了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问题产生和变化。中国公民权利发展最重要的特征是城乡公民权利(地位关系)结构的变化。城乡二元结构是城乡公民权利结构的基础,城乡公民权利结构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一部分和重要保障,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国公民权利发展是渐进的发展,与经济结构变化基本适应,这种模式有利于政治稳定,是由于公民权利发展与国家的根本利益、战略目标和紧迫任务基本保持一致;是由于公民权利发展建立在足够的物质保障基础之上;是由于公民权利发展适时推进并获得社会大部分成员的基本认同,发展成本较低。从政治学和政治社会学的视角看,政府根据时代主题和国家发展基础条件,从民族和国家最根本的利益、最重要的目标、最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等方面出发,利用掌握的各种资源制定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导致经济结构演变,从而形成了中国公民权利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政治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作用体现为问接和直接两种方式,即政府通过制定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影响公民权利发展变化和通过制定有关政策直接影响公民权利发展变化。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二、基本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 (一) 基本概念界定
  • (二) 研究综述
  • 三、理论基础
  • (一) 公民权利理论
  • (二) 经济结构理论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一) 研究思路与框架
  • (二) 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与论文的贡献
  • (一) 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 (二) 可能存在的理论贡献
  • 第二章 城乡公民权利不平等格局的形成(1949-1957)
  •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公民权利发展的条件与基本状况
  • (一) 新中国成立对公民权利发展的意义
  •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民权利发展的基本状况
  • 二、城乡公民权利不平等关系的格局
  • (一) 城乡公民权利不平等的经济根源
  • (二) 城乡公民权利不平等格局逐步形成
  • 三、城乡公民权利不平等关系的形成
  • (一) 城乡公民权利差距分析
  • (二) 城乡公民权利差距的制度体现
  • 小结
  • 第三章 城乡公民权利不平等关系的沉淀(1958-1978)
  • 一、城乡公民权利不平等关系沉淀的主要原因
  • (一)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持续
  • (二) 为继续推行战略进行的思想教育运动
  • (三) 城乡分割体制强化
  • 二、城乡不平衡发展加深城乡公民权利不平等关系
  • (一) 城乡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
  • (二) 城乡社会不平衡发展的影响
  • 三、城乡公民权利不平等关系沉淀
  • (一) 城乡公民权利差距固化与扩大分析
  • (二) 城乡公民权利差距扩大的制度体现
  • 小结
  • 第四章 城乡公民权利不平等关系转型的起步(1979—1991)
  • 一、城乡公民权利平等的新需求
  • (一) 公民权利平等
  • (二) 国际社会的影响
  • (三) 公民权利意识教育与平等的内在需求
  • 二、城乡公民权利不平等关系转型
  • (一) 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不平等关系转型
  • (二) 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不平等关系转型
  • 三、改革中的农民公民权利发展:从承包上地到外出务工
  • (一) 农村改革与农民公民权利发展
  • (二) 村民自治与农民公民权利发展
  • (三) 外出务工与农民公民权利发展
  • (四) 农民公民权利发展的制度体现
  • 小结
  • 第五章 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发展中的反复(1992-2002)
  • 一、市场经济与公民权利发展
  • (一) 市场经济对公民权利发展的影响
  • (二) 市场中的阻力与动力
  • 二、经济结构调整新趋势对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发展的影响
  • (一) 导致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
  • (二) 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 三、城乡公民权利变化的双向性
  • (一) 城乡公民权利差距变化分析
  • (二) 城乡公民权利差距变化的制度体现
  • 小结
  • 第六章 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趋势的增强(2003—2010)
  • 一、经济结构优化与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发展
  • (一) 城乡分治基础的瓦解
  • (二) 经济结构优化战略与举措
  • (三)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平等化发展
  • 二、新时期有利于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的政治社会条件
  • (一) 有利的政治条件
  • (二) 有利的文化条件
  • (三) 有利的社会条件
  • 三、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发展的新趋势
  • (一) 城乡公民权利差距进一步缩小分析
  • (二) 平等化发展趋势下的差距鸿沟
  • (三) 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发展的制度体现
  • 小结
  • 第七章 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与公民权利发展模式分析
  • 一、政治权力与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问题
  • (一) 政治权力作用下的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问题
  • (二) 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 二、中国公民权利发展模式
  • (一) 公民权利发展模式
  • (二) 中国公民权利发展模式的特征
  • 三、公民权利发展模式与政治稳定
  • (一) 公民权利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
  • (二) 中国公民权利发展模式对"亨廷顿铁律"的超越
  • (三) 中国公民权利发展模式有利于政治稳定
  • 小结
  • 总结与讨论
  • 一、本文的主要结论
  • 二、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三、余论:城乡公民权利平等的必然与对策思路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的财税政策[J]. 时代金融 2013(27)
    • [2].三级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发展[J]. 商周刊 2011(24)
    • [3].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8(01)
    • [4].信息技术变革时期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体系的矛盾与协调[J].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8(03)
    • [5].浅析信息化条件下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J]. 成功(教育) 2009(07)
    • [6].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J]. 前进论坛 2011(08)
    • [7].我国贸易结构对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作用分析[J]. 现代商业 2011(09)
    • [8].走向蓬勃——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纵览[J].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0(01)
    • [9].基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难分析及对策[J]. 国际商务财会 2009(06)
    • [10].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投融资政策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6(18)
    • [11].产业结构优化进行时[J]. 资本市场 2009(10)
    • [12].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在改革[J]. 新经济导刊 2016(11)
    • [13].人大打出“组合拳” 跟踪旅游促发展[J]. 人大建设 2009(08)
    • [14].浅谈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对策[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12)
    • [15].进一步增强国企竞争力的几点建议[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14)
    • [16].经济结构巨大变迁的60年[J]. 中国统计 2009(11)
    • [17].我国企业“走出去”典型问题研究[J]. 市场论坛 2014(07)
    • [18].罗马尼亚国家创新体系在追逐中趋同[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4(05)
    • [19].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政工工作浅谈[J]. 东方企业文化 2014(06)
    • [20].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J]. 咸宁学院学报 2012(05)
    • [21].陈云在六十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中的理论贡献[J]. 党史博采(理论) 2011(01)
    • [22].“一条麻绳”闹出的大型企业[J]. 中国经济周刊 2009(Z2)
    • [23].河南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J]. 河南农业 2014(22)
    • [24].从博弈论角度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 中国市场 2013(13)
    • [25].以十八大精神为动力 推动我省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J]. 新长征(党建版) 2013(03)
    • [26].产业链效应与产业链传导机制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11)
    • [27].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三版)[J]. 中国大学教学 2018(11)
    • [28].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会计与经济研究 2013(04)
    • [29].浅析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地位与存在问题[J]. 南方论刊 2010(03)
    • [30].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制度性缺陷分析[J]. 中国财政 2010(14)

    标签:;  ;  ;  ;  ;  

    中国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问题研究(1949-2010)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