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诱导效应参数及QSPR/QSAR研究

新的诱导效应参数及QSPR/QSAR研究

论文摘要

构效关系(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AR)是随着药物化学这门学科的产生而出现的.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QSAR)以化合物的理化参数或结构参数等为自变量,生物活性为因变量,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起化合物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其关键是找到能够反映物质本身而又简单的分子描述符。本文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在电负性均衡原理的基础上提出诱导效应均衡,并推导出一个新型的计算公式。利用该式给出了580个中性基团的诱导效应参数(IG)。计算简单,物理意义明确,可广泛应用于QSPR/QSAR的研究,诸如:反应中键的形成、分裂、活化等的能量变化、酸碱的电离常数、电离能和化学位移等,其合理性优于文献报道的方法。(2)诱导效应是有机化学中最重要的效应之一,将新的诱导效应参数(IG)与极化效应指数(PEI),以及α,β,γ结构参数作为模型参数,提出核磁共振“内屏蔽”和“外屏蔽”的概念及碳谱位移“内屏蔽”和“外屏蔽”模型,由此定量描述了饱和醇类化合物13CNMR化学位移,相关系数R为0.9947,LOO法交互检验系数RCV=0.9927,模型具有优良的预测性和稳定性。(3)利用新的诱导效应参数与原子序数自相关拓扑指数0F,1F,研究了胺、醇、醚类化合物第一电离能(IP)的定量构效关系,结果表明胺、醇、醚类化合物第一电离能可用IE,0F,1F来定量描述,IE为分子中杂原子N、O、S的平衡诱导效应参数。公式物理意义明确,用该式预测了32种胺、醇、醚类化合物的第一电离能,平均绝对误差仅为0.0445ev,预测值与实验值十分吻合,优于文献报道的方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构效关系研究和分子拓扑指数
  • 1.1 物质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拓扑指数
  • 1.2.1 Wiener 指数
  • 1.2.2 Randi 指数
  • 1.2.3 Balaban 指数
  • 1.2.4 诱导效应指数
  • 1.3 拓扑指数的应用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内容
  • 第2章 预测数学模型的建立
  • 2.1 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 2.1.1 变量的评估
  • 2.1.2 模型的回归效果分析
  • 2.1.3 模型的合适性检验
  • 2.2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 2.3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3章 中性基团诱导效应参数的计算方法
  • 3.1 诱导效应参数的构建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与文献的比较
  • 3.2.2 在QSPR/QSAR 方面的应用
  • 3.3 结论
  • 第4章 一种预测醇化学位移的新方法
  • 4.1 模型建立
  • 4.2 结果与讨论
  • 4.3 模型稳定性和预测能力检验
  • 4.4 结论
  • 第5章 诱导效应描述符与胺、醇、醚类化合物电离能的关系
  • 5.1 模型建立
  • 5.2 结果与讨论
  • 5.3 模型检验
  • 5.4 结论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成果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含氮杂环化合物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QSPR/QSAR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4(01)
    • [2].离子液体的QSPR/QSAR研究[J]. 化学进展 2009(09)
    • [3].咪唑类离子液体毒性的QSAR/QSPR研究[J]. 环境科学 2013(05)

    标签:;  ;  ;  ;  ;  

    新的诱导效应参数及QSPR/QSAR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