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身份认同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村官”身份认同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论文摘要

为了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农村人才缺乏的困境,国家推出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引导大学应届毕业生到农村基层组织中担任职务。在新农村建设这一时代背景下,它与以往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一计划的推行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之一便是大学生“村官”的流失。这一现象不仅违背了大学生“村官”这一计划的初衷,而且会影响社会各界对该计划的信心。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现象进行干预。国内对于大学生“村官”流失的研究也较多,但绝大多数都是从制度层面对其解读并提出政策建议,却忽视了大学生“村官”主体的心理因素。大学生“村官”的身份是由多种外在力量作用下建构的,群体成员在面对多种期望时必然要实现一种平衡,完成自身的定位。在身份认同形成的过程中,大学生“村官”个体能够通过对先进代表的模仿和自身的摸索积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基于身份认同带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给村官带来了积极的情绪体验,这些有助于个体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积极乐观的去对待工作。因此,本文从身份建构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出发,探索了身份认同、自我效能感与离职倾向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江苏省内的大学生“村官”进行调查,发现身份认同与离职倾向之间存在的负相关关系,而自我效能感在身份认同与离职倾向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最后,本文从社会、政府及大学生“村官”个体三个层面就如何提高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提出了建议,并认为培训及其他保障机制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村官”的自我效能感,从而降低其离职倾向。本文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除了从制度层面对大学生“村官”计划进行完善以外,不要忽视了对大学生“村官”的主观能动性和心理因素的研究,大学生“村官”内在的变化也能促使其扎根农村服务基层,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方法与过程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过程
  • 2 文献综述
  • 2.1 大学生“村官”相关文献综述
  • 2.1.1 大学生“村官”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 2.1.2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现状及问题
  • 2.1.3 对大学生“村官”体制机制的研究
  • 2.1.4 对大学生“村官”个体心理的研究
  • 2.2 身份认同相关文献综述
  • 2.2.1 身份认同的含义与相关概念
  • 2.2.2 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
  • 2.2.3 身份认同的相关研究
  • 2.3 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文献综述
  • 2.3.1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作用机制
  • 2.3.2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 2.3.3 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 2.4 离职倾向的相关文献综述
  • 2.4.1 离职与离职倾向的概念
  • 2.4.2 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
  • 2.4.3 离职倾向的相关研究
  • 3 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大学生“村官”为例
  • 3.1 江苏省大学生“村官”情况
  • 3.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3.2.1 身份认同与离职倾向
  • 3.2.2 自我效能感与离职倾向
  • 3.2.3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 3.3 数据获取、整理及分析
  • 3.3.1 调查程序与样本结构
  • 3.3.2 调查程序与样本结构
  • 3.3.3 量表的信度检验
  • 3.3.4 量表的效度检验
  • 3.3.5 相关性分析
  • 3.3.6 回归分析
  •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 4.1 研究结论与总结
  • 4.2 研究建议
  • 4.2.1 提高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
  • 4.2.2 提高大学生“村官”的自我效能感
  • 4.2.3 重视大学生“村官”的心理状态
  • 4.3 研究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大学生“村官”身份认同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