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探究王浩宇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探究王浩宇

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市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房屋建筑的不断发展,对房屋建筑的地基工程提出了更多的深入要求,引起了行业内对于地基工程的广泛关注。本文作者根据自身研究房屋建筑地基工程多年的实际经验,对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工程处理技术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并提出房屋建筑质量的控制要点,希望能对现代房屋建筑施工行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今天,用户对于建筑行业的质量问题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而建筑地基工程是建筑行业质量问题的根源,也是行业内应该重点注意的工程项目。地基工程大多在地下施工,它有着极强的隐蔽性,所以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房屋建筑地基的基础特点,对地基工程的处理技术进行不断的改善和优化,同时掌握房屋建筑地基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才能让地基上层房屋建筑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强度,保证了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一、现代房屋建筑地基特点

(一)没有统一建筑标准

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占地面积较广,导致各个地区都有符合自己地区风貌的建筑风格。而各个地区的地质水文以及天气情况都各有不同,导致我国无法建立起一个能够符合我国全部房屋建筑的建筑规范,缺失统一的建筑标准。这导致现行的建筑规范无法配适于所有地区。比方说北方在房屋建筑地基工程施工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北方冬季寒冷漫长的特性,其地基内冻土层分布广,厚度高,很难进行有效施工。而当气温回暖后,又会出现冻土层随着解冻,地基出现大范围沉降的现象。也就是说,我国房屋建筑地基施工要充分考虑到施工地区水文天气等具体条件,以及地貌特形等问题[1]。

(二)极易发生安全性事故

房屋建筑的地基一般都在地下施工,施工人员需要进入足够的地下深度才可以施工,所以可以说地基施工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存在着设计不符合相应规范的现象,就会造成整体建筑的失衡,导致房屋断裂甚至垮塌,为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除了设计因素之外,连续性的雨天施工和地下水过多也会引发安全事故。连续的雨天会给地基施工带来大量的积水,丰富的地下水也会侵蚀地基,导致地基的承载能力不断减弱,最后造成地基承重结构的严重破坏,无法起到支撑房屋整体结构的作用。

二、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要点分析

(一)地基注浆处理技术

地基注浆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土地土层软土过多的房屋建筑,主要施工方式是在进行地基施工时,首先测算出地基软土层的深度和软土含量,接着根据房屋的实际设计需求,在地基软土层中设置好各个浇筑点,利用移动钻孔车来对各个浇筑点进行钻孔作业,然后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浆体喷入浇筑孔内。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给软土层地基注入足够强度的混凝土,使其能够产生足够的应力和稳定性。地基注浆处理技术要注意混凝土水泥浆的配合比,其配合比决定了整体的施工质量,混凝土在拌合的过程中要保证没有过多的杂质掺入。其次要注意浇筑孔的数量和深度。浇筑孔的数量不宜过多,否则会改变土壤结构,造成没有浇筑时土层直接沉降的现象;浇筑孔的深度要进行科学测算,过深的浇筑孔会破坏土层整体结构的均匀,过浅的浇筑孔无法达到稳固地基的实际需求。浇筑时要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浇灌顺序,浆液注满浇筑孔即可停止作业[2]。

(二)夯实基础处理技术

夯实基础处理技术即是在地基施工时,通过压路机等机械设备,对施工地点的土层进行碾压操作,从而消除地基结构土层中的孔隙和水分,增加地基结构的密度,提升地基结构的基础应力,减少地基土层的沉降值,从而保证了地基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在夯实基础施工作业时,首先要进行地基土层的开刨工作,然后进行晾晒,使其充分排除地表水。接着,我们用砂石等吸水性较好的材料作为介质,进行地基土层的填充,从而提高地基的基本强度。接着将整个施工现场进行填平施工,通过压路机等机械设备进行土地压实和找平,完成施工。这种夯实基础的处理技术优势在于作业方式简单,工作效率很高,填充介质的价格较低,性价比很高;缺陷在于这种夯实基础处理技术的施工面积过大,而且并不能适用于全部建筑情况,一旦遇到雨天施工,则不能进行施工,失去了地基施工的效率。

(三)分项工程处理技术

分项工程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大规模房屋建筑之中,对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项,遵循从工程边缘到中央、一边到另一边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将工程情况相同的地段进行同时施工,不同情况的工程进行分阶段施工,最后由深到浅的填筑顺序来加固地基。分项工程的优势在于能够将工程路段的每种情况进行详细分项并且进行归类,将相同施工工艺的地段进行同步处理,保证了地基工程施工现场的秩序,它的缺陷在于这种施工方式的施工速度过于缓慢,同时并非所有地段都需要进行分项施工,所以在普通房屋地基工程建筑中并不实用[3]。

三、房屋建筑地基质量控制要点

(一)地基结构的调研

地基结构的调研是房屋地基施工的重要基础。在调研时要重点研究施工地点的地质和软土层分布情况,以及当地的水文条件,根据这些条件确定地基的埋入深度,同时保证地基能与房屋整体的协调性和完整性。在设计时,要充分体现出地基结构中使用材料的性能参数以及各方面工艺的参数,同时要标注好选用工艺的具体原因,确保地基结构能够满足房屋对于地基负载的要求,地基结构的科学调研能够使设计能够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于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足的准备,并进行有效解决,从而保证设计能够满足当地的基本条件,提升房屋建筑地基设计的可行性。

(二)合理选择施工材料

施工材料是地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进行建材选择时,应该先对当地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选择性能更强,吸排水能力更足的材料。建材选购应该遵循高性价比原则,在性能相同的材料前,选择价格低廉的材料;价格相同的材料,我们选择刚度和强度更强的材料进行采买。同时选择材料时要考虑到工程的具体需求,不能盲目的选择材料。施工材料的合理选择,是房屋地基工程能够满足设计需求的根本[4]。

(三)合理选择支护系统

如果房屋建设地点的软土层过于深入,则需要对于地基内部加入合理的支护系统。支护系统是拓展地基结构的一种形式,一般情况下选用混凝土支护或者钢板桩进行支护。在进行支护系统构架前,首先要将地基结构内的排水进行调整,同时调节施工现场内的管线排布,根据地基结构的深度选择合适的支护长度,支护系统是地基结构的合理延伸,能够在建筑施工中起到稳定基础、地基塑形、增强强度等多种作用,因此对支护系统的材质更要进行慎重选择。混凝土结构的支护系统更适用于接触面过大的房屋地基,钢板桩结构则适用于高度超过3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合理的选择支护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地基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加强地基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保证地基能够满足房屋支撑的实际需求。

四、结束语

本文从现代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没有统一建筑标准与极易发生安全事故两个主要特点入手,深入的阐述了房屋建筑地基工程中地基注浆处理技术、夯实基础处理技术、分项工程处理技术三种基本地基处理技术的技术要点。我们应该通过地基结构的调研、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合理选择支护系统三种对策来提升房屋建筑地基施工质量,从而提升房屋建筑地基的稳定性,使其能够符合设计需求,推动了建筑行业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迪.探究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数码世界,2018,(8):267-268.

[2]刘火.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科学与财富,2017,(17):176-176.

[3]高莎莎,刁鹏翼.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3):1831-1831.

[4]张立波.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要点[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

标签:;  ;  ;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探究王浩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