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对产妇血糖、皮质醇及循环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对产妇血糖、皮质醇及循环的影响

一、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产妇血糖、皮质醇及循环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马艳丽[1](2021)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疗效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镇痛在产妇阴道分娩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行阴道试产的20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产妇104例,采用罗哌卡因持续硬膜外镇痛,观察组产妇105例,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镇痛效果、应激反应、阴道分娩成功率及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通过Apgar评分对新生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糖、皮质醇及胰岛素增值/血糖增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及剖宫产分别为71.43%、3.81%、24.76%,对照组为38.46%、17.31%、44.23%;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好、持续时间长,两药联用能减少药物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硬膜外用药能减轻药物对产妇神经系统和新生儿呼吸系统的不良影响,提高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杨璇[2](2021)在《比较剖宫产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剖宫产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接受剖宫产术产妇共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产妇实施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的分组处理,研究组产妇有51例,对比组产妇有51例,研究组产妇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主要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对产妇麻醉处理,而对比组产妇在手术治疗的时候,主要使用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方式加以处理,对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应激激素水平、镇痛效果、镇静效果、恶心呕吐评分、麻醉指标以及其麻醉处理的效果等加以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 T0、T1时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之间的差异均不显着(P> 0.05),T2、T3、T4时研究组产妇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显着低于对比组(P <0.05)。T0时两组产妇的COR、NE、TDR、TCTH水平之间的差异均不显着(P> 0.05),T1、T2、T3时研究组产妇的COR、NE、TDR、TCTH水平均显着低于对比组(P <0.05)。术后1 h、3 h、6 h、12 h、24 h,研究组产妇的VAS评分均低于对比组(P <0.05),但两组产妇的Ramsay评分、PONV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着(P> 0.05)。研究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和阻滞时间等明显由于对比组,两组差异显着(P <0.05)。研究组产妇的麻醉效果有效率主要显示为97.91%,对比组产妇的麻醉效果有效率为83.31%,研究组产妇的麻醉效果和对比组产妇的麻醉效果对比差异较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产妇的感觉阻滞评分和产妇的Bromage评分等都明显要比对比组产妇高,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母婴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要比对比组母婴少,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方式在剖宫产术后中加以应用的时候,其麻醉的效果起效相对较快,其镇痛效果也比较显着,这一麻醉处理方式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祝丽娇,林鹏[3](2021)在《分娩镇痛在妊娠期糖尿病产程中的应用对母儿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产程中应用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2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糖尿病产妇进行分组,将其分为研究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36例产妇采用常规镇痛分娩,研究组36例产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将研究组产妇产程、产后出血量、产时血糖、糖皮质醇、新生儿脐血糖皮质醇、血糖值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产妇活跃期产程比对照组产妇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潜伏期、第二产程用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T1、T2、T3时血糖与T4时糖皮质醇比对照组产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脐血糖皮质醇与血糖值比对照组新生儿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在产程中应用分娩镇痛效果较显着,可以有效控制产妇血糖,改善新生儿脐血糖皮质醇与血糖,确保母婴健康。

胡静[4](2020)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肝脏部分切除术(包括左半肝切除和左肝外叶切除)老年患者80例,年龄60~88岁,体重指数(BMI)21.34~26.98 kg/m2,ASAⅠ~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组Ⅰ和组Ⅱ),组Ⅰ,即患者接受单纯全身麻醉,其中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25例,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15例。组Ⅱ,即患者接受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23例,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17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时以及手术结束时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记录两组患者全麻药物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气腹开始时即刻、气腹后1小时、气腹后2小时以及气腹结束即刻这四个时间点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数值、并于这四个时间点抽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以及p H数值。记录两组患者48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数值。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血清CD3+、CD4+、CD4+/CD8+水平;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皮质醇(Cor)以及血糖(Glu)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1.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SA分级、BMI、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以及输液量无明显差异性(P>0.05)。2. 麻醉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组Ⅰ相比较,组Ⅱ患者手术开始时以及手术结束时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均明显降低(P<0.05)。3. 与组Ⅰ相比,组Ⅱ患者舒芬太尼、罗库溴铵、瑞芬太尼以及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5)。4. 两组患者的Pet CO2数值气腹1小时后至气腹结束时均显着升高(P<0.05);两组患者气腹2小时后至气腹结束时Pa CO2数值显着升高,p H数值显着降低(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 与组Ⅰ相比,组Ⅱ患者术后1h,6h,12h静息痛VAS评分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Ⅰ相比,组Ⅱ患者术后1h,6h运动痛VAS评分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麻醉前,两组患者IL-1、IL-6以及TNF-α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组Ⅰ相比,组Ⅱ患者在术后2小时以及术后24小时,IL-1、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7. 麻醉前,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组Ⅰ相比,组Ⅱ在术后2小时以及24小时CD3+、CD4+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但是CD4+/CD8+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8. 两组患者在麻醉前血糖以及皮质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组Ⅰ相比,在术后2小时以及术后24小时,组Ⅱ患者皮质醇以及血糖水平比组Ⅰ患者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 与组Ⅰ相比,组Ⅱ患者术后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组Ⅰ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下肝脏部分切除术,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较全身麻醉相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免疫功能影响较小,降低患者应激反应以及炎症反应,缩短术后拔管时间以及PACU停留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日,促进老年患者术后康复。

凌泉[5](2020)在《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对腰硬联合麻醉下择期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是产后常见精神疾病,国内发病率为16.3-24.2%[1,2]。PPD严重影响产妇及新生儿的身心健康[3]。研究表明剖宫产术(Cesarean section,CS)是PPD重要风险因素之一[4,5],而相关的不良事件,如紧张焦虑、睡眠障碍、寒颤、内脏牵拉反应、恶心呕吐、镇痛不全等,不仅在生理上给产妇造成痛苦,也可能引发其心理创伤,进一步增加PPD的发生[6]。如何有效减少PPD的发生,已不单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α2-AR),具有镇静、镇痛、抗交感、抗焦虑和抗炎作用,产生可唤醒且无呼吸抑制的生理性睡眠[7-9],且可稳定CS术中血流动力学状态,减少寒颤及恶心呕吐的发生,改善睡眠[10-13]。另外也有研究认为,DEX可能有预防PPD的作用[14]。然而,因涉及母婴安全,镇静药物在CS术中的使用较为谨慎,因而DEX在这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少。新近研究认为,DEX的使用并未增加产妇及新生儿围术期风险,显示DEX用于CS麻醉可能是安全的[15-17]。因此,本研究拟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行CS术的产妇术中使用DEX的效应及其对PPD的影响。研究目的通过观察在CSEA下行CS术的产妇术中使用DEX,研究其在产妇的麻醉效果及对PPD的影响,为DEX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及CS后PPD的防治提供参考及依据。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与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于CSEA下行择期CS的产妇226例,ASA I-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DEX组)及对照组(NS组)。两组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用药为0.5%罗哌卡因15mg。依照双盲法原则,由麻醉护士按照随机数字分组表,于术前十分钟将外观相同的试验药剂:4μg/ml的DEX溶液(试验组)或等容量生理盐水(对照组)交予麻醉医生并对试验药剂内容保密,待本研究全部完成数据收集后,再将随机数字分组表交予麻醉医生。麻醉医生于胎儿娩出后即使用专用输注泵按0.8μg/kg剂量静脉泵注试验药剂,泵注完成时间为10min。并记录相关数据。所有产妇均按照CSEA下行CS的麻醉常规进行管理,一旦术中改变麻醉方式则剔除该病例。2.观察指标:(1)一般资料:年龄,孕周,体重指数(BMI),孕产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新生儿Apgar评分及出生体重(BW),手术时间。(2)入室(T1)、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10分钟(T2)、泵注DEX/NS 10分钟后(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OAA/S镇静评分;T2及手术结束(T4)数字疼痛评分(NRS);术前(T0)及术后24小时(T5)的SDS指数,术后1周(T6)、6周(T7)PSQI评分与EPDS评分;胎儿娩出后产妇不良事件(低血压,口干,恶心呕吐,寒颤,内脏牵拉反应)的发生情况。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定性资料以例数(构成比)表示,观察指标的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差异性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同组间构成比的差异及组内比较采用配对?2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设为α=0.05,当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最终纳入研究200例,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00例。1、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2、全体产妇在各自T1~T3各观察点之间MAP、Sp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在T3时的HR(80.46±11.88)低于T1(85.76±16.88)(P<0.05),亦对应地低于对照组T3(87.72±10.09)(P<0.05)。试验组T3时的OAA/S评分(2.60±0.64)高于对照组T3(1.32±0.47)(P<0.05)。4、试验组在T4、T5时的NRS评分(1.02±0.65,1.08±0.63)均低于T2(1.52±1.07),亦相应地低于对照组的T4、T5(1.29±0.76,1.40±0.62)(P<0.05)。5、试验组T5、T6、T7时的PSQI评分(8.6±3.75,7.18±2.76,9.01±2.81)低于T0(10.68±2.82)(P<0.05),亦相应地低于对照组T5、T6、T7时的评分(11.26±3.67,10.99±4.33,10.56±3.67)(P<0.05)。6、试验组T5时的SDS指数(0.42±0.14)低于T0(0.53±0.22)(P<0.05),亦对应地低于对照组的T5(0.47±0.15)(P<0.05)。试验组T5时的SDS指数≥0.6(中重度抑郁)的发生率(12%)明显低于对照组(29%)(P<0.05)。试验组T6及T7时的平均EPDS评分(6.82±2.2,6.63±1.79)均低于对照组T6及T7时的评分(7.72±2.97,7.43±2.71)(P<0.05)。其中,试验组的抑郁(EPDS≥13)的发生率(6%,1%)均低于对照组(15%,8%)(P<0.05)。7、试验组麻醉期间恶心呕吐、寒颤、内脏牵拉反应、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3%、5%)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22%、15%、14%)(P<0.05);口干发生例数(8例)与对照组(3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采用向后法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T0 SDS指数越高,T5 SDS指数倾向于越高;新生儿BW越小,T5 SDS指数倾向于越高;文化程度越高,T5 SDS指数倾向于越低,(F=7.978,P<0.05)。家庭人均收入越高,T6 EPDS评分倾向于越低;BW越小,T6 EPDS评分倾向于越高,(F=3.925,P<0.05)。文化程度越高,T7 EPDS评分倾向于越低;家庭人均收入越高,T7 EPDS评分倾向于越低,(F=147.588,P<0.05)。T3 OAA/S评分越高、T5 NRS评分越低,T5 SDS指数、T6 EPDS评分、T7EPDS评分倾向于越低(P<0.05)。结论1、在CSEA下的CS中以0.8μg/kg剂量静脉注射DEX,可提供满意的镇静效果并强化镇痛,减少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术后睡眠,且对产妇循环及呼吸无不良影响,降低术后PPD发生。2、术后24h疼痛评分与CS术后产妇早期抑郁状态呈正相关;术中镇静评分、新生儿BW、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与CS术后产妇早期抑郁状态呈负相关。

朱宝平[6](2018)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及产时发热影响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在医学疼痛指数中,分娩痛仅次于烧灼伤痛而位居第二。过度疼痛对母胎均会造成不良影响,也是造成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一个主要原因。分娩镇痛对广大产妇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且在国内开展的历史已逾六十余年,可惜研究表明即使在一线城市,分娩镇痛率仍不足10%。究其原因,除了传统观念局限、医疗体制不健全、医疗人员短缺等之外,其实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其对母婴的影响。腰-硬联合阻滞是临床上主要的分娩镇痛方式,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等优点,不足在于容易引起产时发热。当孕妇出现产时发热,尤其是高热时,可能导致胎儿窘迫、胎死宫内、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等不良妊娠结局。因此亟需对腰-硬联合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及其引起产时发热的相关因素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从而实现真正的无痛安全分娩。研究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对分娩过程及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分娩镇痛后产时发热对分娩过程及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引起产时发热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7月3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分娩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的产妇共242例为镇痛组;确立同一时期非分娩镇痛产妇242例为非镇痛组。其中镇痛组根据是否产时发热,划分发热组82例、无发热组160例。比较各组间对产程及分娩方式、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发热相关原因。研究结果镇痛组与非镇痛组相比,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均延长(P<0.05);催产素应用率、会阴侧切率、产时发热率均增高(P<0.05);两组间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镇痛组新生儿窒息率与非镇痛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转科率明显高于非镇痛组(P<0.05)。发热组与无发热组相比,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延长(P<0.05),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增加且产后出血量增加(P<0.05);新生儿转科率亦增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镇痛前基础体温和分娩镇痛后产程时间是产时发热的高危因素(OR>1.0,P<0.05)。结论1.实施分娩镇痛虽然可能会延长产程、增加产时发热风险和会阴侧切比率,但其对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妇的健康均无显着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分娩镇痛可增加新生儿转科率,可能与镇痛组产时发热比率增高有关。2.实施分娩镇痛后出现产时发热的产妇,产程时间可延长、剖宫产率增加,同时可伴有出血量增加的风险;并可增加新生儿转科率。需积极处理产时发热以避免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3.分娩镇痛产妇的产时发热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镇痛前基础体温和分娩镇痛后产程时间。避免分娩镇痛后产程过度延长;对分娩镇痛初始体温较高者严密监护、积极处理,是避免产时发热的有效措施。

彭俊旭,任从才,王庭国[7](2015)在《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子痫前期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对比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子痫前期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子痫前期产妇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都采用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实验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结果实验组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到阻滞平面T10时间、达到阻滞平面T8时间与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都明显缩短,两组数据在4项目都具有差异性(P<0.05)。两组在不同检测时间点的血糖和皮质醇、血压和心率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都处于正常范围内。术后实验组的肌肉松弛程度与牵拉反应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在子痫前期患者的应用对血流动力学与血糖、皮质醇无明显影响,能有效发挥阻滞效果,肌肉松弛与牵拉反应程度低,值得推广应用。

葛小军,秦广平,王君艳[8](2011)在《单次剂量吗啡在剖宫产术中镇痛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吗啡是镇痛中最常用的阿片受体类药物之一,微小剂量(腰麻)或小剂量吗啡(硬膜外麻醉)不但能减轻吗啡所致的副作用,还能满足镇痛要求。本文就微小剂量或小剂量吗啡联合氟哌利多镇痛及其对产妇的催乳素、皮质醇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叶雯[9](2011)在《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患者围术期皮质醇和D-二聚体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围产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当静脉血栓脱落时,血栓的全部或一部分随着血流到达肺部,引起急性肺栓塞,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剖宫产术中的应激反应可激活凝血系统,使术后的凝血功能增强,进一步增加了发生产后DVT的风险。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Fb)的特异降解产物,是早期筛查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敏感指标。其水平增高提示体内血液呈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任何伤害性刺激均可引起机体发生应激反应。手术前病人的焦虑不安、术中麻醉和手术的侵袭、术后疼痛均可使循环血内垂体—肾上腺皮质的终末激素皮质醇等浓度急剧升高,其强度与刺激的大小有关。因此,皮质醇(Cor)是反映应激程度敏感的指标之一硬膜外麻醉(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是目前国内剖宫产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两者均能较好地阻断从手术来的伤害刺激向中枢传入,可有效抑制Cor的分泌。但术中产妇的心理应激及迷走反射仍然存在,影响了麻醉对应激的有效控制。低血压是剖宫产椎管内阻滞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交感神经阻滞引起的相对低血容量和回心血量减少。循环容量不足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剖宫产围术期影响Cor分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关EA和CSEA对围术期Cor的影响,国内观点不一。而对围术期D-D的影响,国内未见报道。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患者围术期皮质醇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足月妊娠、ASAI-II级择期剖宫产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组,n=20)和腰硬联合麻醉(C组,n=20)。术中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时(T1)、胎儿娩出(T2)、手术结束(T3)、术后24小时(T4)、术后72小时(T5)采集静脉血标本,测产妇血清皮质醇(Cor)的浓度并用免疫比浊法测D-二聚体(D-D)水平,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1. C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在T1时就开始下降(P<0.05);E、C两组产妇在T2时的MAP(83.60±9.76,75.65±11.72mmHg),较同组T0时的MAP(89.60±9.22,87.20±8.83 mmHg)降低(P<0.05),且C组下降比E组更明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T1、T2时的心率(HR)较T0时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2、T3时的心率(HR)较T0时增快,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产妇T0时的血清皮质醇(Cor)浓度(320.30±81.89,316.30±77.56 u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皮质醇(Cor)浓度在T1时就开始升高(P<0.05),两组产妇T2时的Cor(357.15±72.57,406.50±93.84 ug/L), T3时的Cor(349.20±71.78,392.40±64.83 ug/L)较同组的T0值均有升高(P<0.05),且C组较E组升高明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产妇TO时的D-二聚体(D-D)水平(0.28±0.17,0.26±0.16mg/L),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3时的D-D (0.41±0.21, 0.36±0.18mg/L),较同组的T0值均有升高(P<0.05),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T4时两组的血浆D-D上升到较高值(0.46±0.29,0.65±0.37 mg/L),较同组的T0值升高(P<0.05),且C组较E组升高明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5时D-D开始回落,分别为(0.19±0.11,0.31±0.17 mg/L),但C组仍高于E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可以减少剖宫产术中血清皮质醇的分泌,并使术后血浆D-二聚体升高程度减小,可能更有利于改善术后的血液高凝状态。

高元丽[10](2006)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科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胸科手术病人血管紧张素II、血清皮质醇、血糖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全麻复合TEA对应激反应的影响,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上的探索。方法40例ASA I-II级择期普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GA+EA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0.1,东莨菪碱0.3mg。开放静脉通路后,复合组根据手术部位做相应的硬膜外穿刺(T6-7或T7-8),穿刺成功头向置管3cm,给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合剂5ml-8ml,待出现满意阻滞平面后开始全麻诱导。各组均用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4μg /kg、依托米脂0.3mg/kg、琥珀胆碱1mg/kg及维库溴胺0.1mg/kg诱导,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控制呼吸。术中全麻用静脉泵注丙泊酚、维库溴胺维持麻醉,芬太尼间接静注。复合组每隔4550min经硬膜外导管定时追加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合剂46ml。所有病人入室后,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并于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5分钟(T1),切皮后5min (T2),手术60min (T3),术毕拔管后5分钟(T4)抽静脉血,分离出血浆冷藏。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标本中皮质醇、血管紧张素II,比色法测定血糖浓度。并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出血量,尿量,输液量,异丙酚、芬太尼总量剂量。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1)GA组MAP,SBP,SDP,HR麻醉后明显升高,而GA+EA组相对稳定,各组间比较,MAP,SBP,DBP都有差异,但HR组间比较无意义;(2)两组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各时间点与TO比较都降低(PO. 05),但组间比较无差别,(3)GA+EA组在T3,T4时血糖浓度显着高于TO,GA组在T3, T4时显着高于TO;两组相同时间血糖浓度比较,GA组在T1,T2,T4时显着高于GA+EA组;(4)血管紧张素II与麻醉前相比,各组无差异,但组间比较各时点有差异结论:全身麻醉应激反应多发生在气管插管时和手术结束病人苏醒期。全麻复合TEA有效减轻术中(气管插管时和病人苏醒期)应激反应,并且可减少全麻药用量病人苏醒迅速,利于术后止痛和减轻术后应激。

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产妇血糖、皮质醇及循环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产妇血糖、皮质醇及循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疗效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程及镇痛效果比较
    2.2 两组产妇应激反应比较
    2.3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2.4 两组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比较
3 讨论

(2)比较剖宫产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麻醉方法
    1.3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比较
    2.2 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点的应激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2.3 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镇静效果、恶心呕吐评分比较
    2.4 两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时间、感觉阻滞评分、Bromage评分比较
    2.5 两组产妇麻醉效果对比
    2.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3)分娩镇痛在妊娠期糖尿病产程中的应用对母儿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与产后出血量对比
    2.2 两组产妇产时血糖与糖皮质醇对比
    2.3 两组新生儿脐血糖皮质醇与血糖值对比
3 讨论

(4)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
    2.2 研究方法
    2.3 观察记录指标
    2.4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术中全身麻醉药物用量比较
    3.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3.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etCO_2、Pa CO_2和pH的比较
    3.5 两组患者术后48h内VAS评分
    3.7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的比较
    3.8 两组患者IL-1、IL-6 以及TNF-α水平水平的比较
    3.9 两组患者CD3+ 、CD4+、CD4+/CD8+水平比较
    3.10 两组患者血糖以及皮质醇水平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术后康复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参考文献

(5)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对腰硬联合麻醉下择期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引言
一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伦理
    3.仪器与药品
    4.麻醉实施与管理
    5.研究方法
    6.统计分析
二 结果
    1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分析
    2新生儿相关情况及手术时长分析
    3不同时间点两组产妇MAP、HR及 SPO2分析
    4两组产妇OAA/S评分分析
    5不同时间点两组产妇NRS评分分析
    6不同时间点两组产妇PSQI评分分析
    7不同时间点两组产妇SDS指数及EPDS评分分析
    8胎儿娩出后产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
    9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成果
致谢

(6)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及产时发热影响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方法
        2.2.1 分组方法
        2.2.2 麻醉镇痛方法
        2.2.3 体温测定方法
        2.2.4 观察指标
        2.2.5 数据收集、整理及统计学处理方法
三、结果
    3.1 镇痛组及非镇痛组的比较
        3.1.1 一般情况比较
        3.1.2 体温情况的比较
        3.1.3 产程情况的比较
        3.1.4 分娩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的比较
    3.2 镇痛发热组及镇痛无发热组的比较
        3.2.1 一般情况比较
        3.2.2 体温情况的比较
        3.2.3 分娩镇痛情况的比较
        3.2.4 产程情况的比较
        3.2.5 分娩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的比较
        3.2.6 分娩镇痛组发热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四、讨论
    4.1 分娩镇痛的裨益及其对母婴安全性的影响
        4.1.1 分娩镇痛为产妇所带来的裨益
        4.1.2 分娩镇痛对产妇安全性的影响
        4.1.3 分娩镇痛的对新生儿安全性的影响
    4.2 分娩镇痛对分娩过程和结局的影响
        4.2.1 分娩镇痛的对子宫收缩力的影响
        4.2.2 分娩镇痛的对产程的影响
        4.2.3 分娩镇痛的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4.3 分娩镇痛对产时体温的影响
        4.3.1 分娩镇痛与产时发热的相关性
        4.3.2 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机制
    4.4 产时发热对母儿的影响及处理
        4.4.1 产时发热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4.4.2 产时发热对产妇结局的影响
        4.4.3 产时发热的处理措施
    4.5 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高危因素
        4.5.1 产时发热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4.5.2 产时发热高危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7)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子痫前期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8)单次剂量吗啡在剖宫产术中镇痛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微小剂量或小剂量吗啡联合氟哌利多应用现状
    1.1 术前应用微小剂量吗啡
    1.2 术后用小剂量吗啡和氟哌利多注入硬膜外
2 吗啡最适镇痛剂量
3 吗啡镇痛对催乳素、皮质醇、血糖的影响
    3.1 吗啡镇痛对催乳素的影响
    3.2 吗啡镇痛对皮质醇、血糖的影响
4 总结

(9)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患者围术期皮质醇和D-二聚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引言
2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麻醉方法及管理
    2.3 术后镇痛
    2.4 观察指标
    2.5 所用的仪器和器具
    2.6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
    3.2 围术期MAP、HR、SPO_2的变化
    3.3 围术期皮质醇的变化
    3.4 围术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10)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科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麻醉分组
    2 方法
        2.1 术前用药
        2.2 麻醉诱导方法
        2.3 麻醉维持方法
        2.4 硬膜外麻醉方法
        2.5 循环呼吸管
        2.6 拔除气管导管指标
    3 观察内容
    4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5. 实验方法
        5.1 标本采集与处理
        5.2 检测方法
        5.2.1 血糖浓度测定
        5.2.2血浆皮质醇(COR)检测
        5.2.3 血管紧张素II检测
        5.3 循环指标测定
    6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手术情况
    2. 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
        2.1 两组病人麻醉前血流动力学指标
        2.2 收缩压的变化
        2.3 舒张压的变
        2.4 平均动脉压的变化
        2.5 心率的变化
    3血浆应激激素和血糖浓度的变化
        3.1 两组病人之间麻醉前血浆应激激素和血糖浓度
        3.2 血管紧张素II的变化
        3.3 皮质醇的变化
        3.4 血糖的变化
    4 麻醉药的使用情况
    5 病人苏醒时间、拔管时间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致谢
作者简历
导师评语

四、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产妇血糖、皮质醇及循环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疗效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 马艳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21(35)
  • [2]比较剖宫产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J]. 杨璇. 中国医药指南, 2021(35)
  • [3]分娩镇痛在妊娠期糖尿病产程中的应用对母儿影响[J]. 祝丽娇,林鹏. 糖尿病新世界, 2021(06)
  • [4]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D]. 胡静.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5]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对腰硬联合麻醉下择期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D]. 凌泉.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6]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及产时发热影响的相关性研究[D]. 朱宝平. 南方医科大学, 2018(01)
  • [7]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子痫前期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彭俊旭,任从才,王庭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19)
  • [8]单次剂量吗啡在剖宫产术中镇痛作用的研究进展[J]. 葛小军,秦广平,王君艳. 中国现代医生, 2011(27)
  • [9]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患者围术期皮质醇和D-二聚体的影响[D]. 叶雯. 浙江大学, 2011(01)
  • [10]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科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D]. 高元丽. 石河子大学, 2006(11)

标签:;  ;  ;  ;  ;  

腰硬联合麻醉对产妇血糖、皮质醇及循环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