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紫金牛属药用植物微形态与黄酮类活性组分的研究

四川紫金牛属药用植物微形态与黄酮类活性组分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紫金牛属植物分布区域广泛,药用历史悠久,对跌打、风湿、痨咳及各种炎症有良效。本专题拟探讨四川分布的紫金牛属10种2变种植物的系统演化(亲缘关系)和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相关性;进而探索四川紫金牛属植物经典形态分类的合理性,并为民间用药优选种质和入药部位提供参考,也为中药材和民族用药的质量控制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的资源植物寻求奠定基础。方法:对四川紫金牛属植物的分布、药材名称、用药历史等进行本草学考证与植物学描述,确定该属植物的应用范围与分类学地位等。调查四川紫金牛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分布状况和分布区域,定点观察、记录四川紫金牛属腋序组、圆齿组、锯齿组的代表植物生长状况和形态特征变化规律:观察四川分布的紫金牛属10种2变种植物的胚珠形态、脉序、叶上下表皮微形态特征,选取21项典型指标进行数据测量,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均值和变异系数分析,筛选出种间差异性大而种内稳定的指标,用四川紫金牛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微形态特征与细胞解剖学特征指标进行Q-聚类分析,拟得到亲缘关系树形图,论证经典形态分类的合理性。对其中9种代表植物的根、茎和叶的三种黄酮成分进行HPLC含量测定,拟建立四川紫金牛属植物杨梅素、山奈酚、槲皮素的质量评价分析方法,横向比较种间,纵向比较种内的叶和根、茎中的含量高低,探讨四川紫金牛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和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相关性,拟利用紫金牛属植物亲缘关系寻找药用黄酮类化合物的资源植物以及用传统功效与药用有效组分的相关性、提供实验依据。结果:紫金牛属植物药用历史悠久,民间应用广泛,疗效突出。四川紫金牛属10种2变种植物分布范围广,其中峨眉山伏虎寺-中峰寺海拔500-800m地区和江安县黄泥湾地区为该属植物种类聚集区。该10种2变种植物的叶均为羽状脉,二级脉末端有:完全连接成环,部分脉末端成环和不成环三种情况,脉岛数也呈现规律。除小紫金牛罗伞为多轮胚珠,紫金牛为2轮胚珠外,其他7种2变种植物均为一轮胚珠。筛选出叶上下表皮微形态19项数据指标,并结合7项定性宏观指标进行Q-聚类分析而得到了合理的系统进化树形图并作出新的植物分类检索表。HPLC含量测定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获得良好基线分离,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36231X-133956,r=0.9996;Y=45758X-53050,r=0.9995;Y=27569X-7263.5,r=0.9996;线性范围分别为0.064-1.920,0.084-2.522,0.061~1.841μg;回收率分别为98.19%、97.88%、99.58%;RSD均小于1.6%;四川紫金牛属7种2变种药用植物均含有杨梅素、山奈酚、槲皮素;相同条件下圆齿组植物的槲皮素含量均高于锯齿组植物;同种不同入药部位中,叶的黄酮类各组分含量远高于根、茎;百两金及其变种大叶百两金的山奈酚含量远高于其他种,其叶含量达6.42-9.13mg/g。结论: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小紫金牛与罗伞亲缘关系较近而与锯齿组其他植物亲缘关系远,可将小紫金牛从锯齿组调至腋序组;将虎舌红放入锯齿组中月月红的临近位置;将九管血放至百两金和大叶百两金的临近位置;同意将红凉伞降为殊砂根的种内变型观点;九节龙与紫金牛形态特征十分近似,但性状相互独立。植物亲缘关系与黄酮类活性组分含量呈正相关;同种不同入药部位中,叶的黄酮类活性组分含量均高于根和茎,而叶的生长周期短,药用量增长快,建议加强该属植物叶的药效学和相关药理学研究,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开发新的药用资源。百两金及其变种大叶百两金的山奈酚含量远高于其他种,可作为山奈酚资源植物加以利用;但该结果是特殊环境还是特殊种质原因造成,有待进一步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紫金牛属分类研究
  • 1.1.2 紫金牛属植物的资源学研究
  • 1.1.3 紫金牛属孢粉学与繁殖器官研究概况
  • 1.1.4 四川紫金牛属植物的本草学研究
  • 1.1.5 紫金牛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 1.1.6 叶脉研究在植物分类中的进展
  • 1.1.7 植物微形态研究进展
  • 1.2 课题意义
  • 1.3 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1.4 课题的创新性
  • 第二章 四川紫金牛属植物的宏观形态特征
  • 2.1 植物形态观察和分类
  • 2.2 脉序观察
  • 2.2.1 仪器与试剂
  • 2.2.2 脉序标本制作方法
  • 2.2.3 脉序观察结果
  • 2.3 栅表比观察
  • 2.3.1 实验材料
  • 2.3.2 实验方法
  • 2.3.3 实验结果
  • 2.4 胚珠形态观察
  • 2.4.1 仪器与试剂
  • 2.4.2 实验材料
  • 2.4.3 实验方法
  • 2.4.4 实验结果
  • 2.5 幼花压片观察
  • 2.5.1 实验仪器
  • 2.5.2 实验材料
  • 2.5.3 实验方法
  • 2.5.4 实验结果
  • 2.6 讨论
  • 第三章 四川紫金牛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
  •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3.2 实验材料
  • 3.3 实验方法
  • 3.3.1 叶表皮玻片标本制作
  • 3.3.2 表皮细胞的观察、测量
  • 3.3.3 气孔的观察、测量
  • 3.3.4 表皮附属物的观察、测量
  • 3.3.5 数据均值和差异性统计
  • 3.4 实验结果
  • 3.4.1 垂周壁情况
  • 3.4.2 气孔器特征
  • 3.4.3 叶表皮附属物特征
  • 3.4.4 均值和变异系数
  • 3.5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基于叶宏观形态、表皮微形态的数量分类研究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植物材料
  • 4.1.2 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 4.2 聚类分析结果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四川紫金牛属植物黄酮类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 5.1 仪器与试剂
  • 5.2 实验材料
  • 5.3 色谱条件
  • 5.4 实验方法与结果
  • 5.4.1 药材粉碎及含水量测定
  • 5.4.2 混合对照品的制备
  • 5.4.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5.4.4 混合对照品色谱图
  • 5.4.5 方法学考察
  • 5.4.6 样品测定
  • 5.5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四川省紫金牛属植物分类研究
  • 6.1 四川省紫金牛属植物分类检索表
  • 6.2 分类单位的分析与讨论
  • 6.2.1 硃砂根与红凉伞
  • 6.2.2 百两金与大叶百两金
  • 6.2.3 小紫金牛与罗伞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四川紫金牛属药用植物的黄酮类活性组分的含量分析[J]. 特产研究 2011(03)

    标签:;  ;  ;  ;  

    四川紫金牛属药用植物微形态与黄酮类活性组分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