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GF局部应用对2型糖尿病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

bFGF局部应用对2型糖尿病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

论文摘要

口腔种植技术目前已经成为修复牙列及颜面部器官缺损、缺失的理想手段,越来越被广大缺牙患者所接受,但在临床工作中患者的一些全身系统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会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发生,导致种植失败率增高,极大地限制了种植技术的应用。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个人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的人数正逐年增高,现已跃居世界首位。如何更好的让种植技术在广大糖尿病缺牙患者中推广应用并提高其种植体的成功率已经刻不容缓,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针对这一现状,本课题通过构建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于其胫骨内植入种植体,并加载具有刺激新骨形成作用的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于种植体周围,以观察其对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的影响,对解决2型糖尿病患者种植牙高风险这一临床问题进行探索,为降低临床上2型糖尿病患者种植牙失败率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本实验所采用的研究手段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应用SD大鼠成功构建了2型糖尿病动物的种植模型本实验选用9周龄雄性SD大鼠,采用经特制的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W后腹腔一次性小剂量注射STZ的方法对大鼠进行糖尿病建模,通过血糖动态监测最终获得20只血糖持续稳定在19.5±2.5mmol/L范围内的2型糖尿病大鼠;通过对大鼠胫骨解剖结构的分析研究,设计出了3.3×6mm的锥形纯钛种植体,对种植体表面进行了微弧氧化(MAO)粗化处理;并于大鼠胫骨骺端制备种植窝,植入种植体从而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的种植研究模型。2.构建了PLGA包裹bFGF的缓释系统用可降解的生物聚合材料PLGA作为包裹材料,采用W/O/W双层乳液法制备出了bFGF的缓释剂型。对所得的缓释微球进行了扫描电镜(SEM)观察以明确其粒径大小和形态学特征,体外释放动力学试验测试其缓释性能。实验结果显示所获微球平均粒径较小且均匀,bFGF的包封率约为73.5%,体外缓释实验第28d时仍可测到有bFGF的释放,证实所制备的微球达到了较理想的缓释效果。3. bFGF-PLGA在糖尿病大鼠胫骨种植体周围的应用20只建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bFGF干预组(n=10),并以10只同龄的雄性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各组大鼠胫骨骺端植入经MAO表面粗化处理的种植体,bFGF实验组大鼠在种植体植入前抽取种植窝内新鲜血液与bFGF-PLGA缓释微球充分混合并加载于种植体表面,待种植体表面的血液混合物初凝时将种植体植入种植窝内,缝合创口,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4W、8W分批处死实验大鼠,取出带有种植体的胫骨标本,固定后树脂包埋切片,丽春红染色后以各组大鼠的种植体-骨接触率(BIC)作为骨结合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大鼠种植体的骨结合水平。实验结果:4W时组织形态学可观察到在正常对照组大鼠种植体周围为薄层新生骨,骨组织连续性较好;2型糖尿病对照组大鼠种植体周周为骨和纤维结缔组织的混合物,骨组织连续性较差;bFGF实验干预组大鼠种植体周围新生骨量较多且连续性较好,与种植体结合也较紧密。8W各组大鼠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形态整体趋势与4W时大致相同,但均较4W时骨量增多且成熟度更高。对BIC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在4W时糖尿病对照组种植体周围的BIC(44.6%)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57.4%)和bFGF干预组(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GF干预组BIC虽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种植术后8周,正常对照组种植体周围BIC(68.2%)及bFGF干预组BIC(63.7%)均高于糖尿病对照组BIC(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结论:通过在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胫骨种植体周围局部加载具有持续释药功能的bFGF-PLGA微球对种植体周围的初期骨结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临床上解决2型糖尿病患者牙种植高失败率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一、2型糖尿病建模及对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
  • 二、bFGF的性能、作用及相关研究
  • 三、bFGF载药缓释系统的研究进展
  • 实验一 构建2型糖尿病种植研究动物模型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二 BFGF缓释微球的构建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三 BFGF在2型糖尿病大鼠胫骨种植体周围的局部应用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运动对糖尿病影响的生理学分析[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6(01)
    • [2].糖尿病新世界2018年第21卷总目录[J]. 糖尿病新世界 2018(24)
    • [3].吃西兰花或可治疗糖尿病[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7(13)
    • [4].更正[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30)
    • [5].不同运动间歇时间对2型糖尿病大鼠股四头肌GLUT4含量的影响[J]. 山西青年 2017(04)
    • [6].防治糖尿病可贴耳豆[J]. 家庭中医药 2017(10)
    • [7].十字花科蔬菜或可治疗糖尿病[J]. 中老年保健 2017(08)
    • [8].2型糖尿病大鼠各组织及体液中锌、镁、铜、铁、钙五种元素的变化规律[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9(04)
    • [9].外泌体在糖尿病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9(04)
    • [10].糖尿病合并抑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黑龙江中医药 2018(01)
    • [11].糖尿病伴发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1例报告[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08)
    • [12].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热痛阈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02)
    • [13].硫化氢对1型糖尿病大鼠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4)
    • [14].归芪多糖-2A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保护作用的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7(08)
    • [15].环孢素在1型糖尿病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7(17)
    • [16].老龄2型糖尿病大鼠维生素D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17)
    • [17].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元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研究[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01)
    • [18].吡格列酮保护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2020(04)
    • [19].吡哆胺干预对2型糖尿病大鼠行为及认知功能改变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06)
    • [20].提高糖尿病患者种植成功率的研究进展[J]. 口腔医学 2019(05)
    • [21].熊果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5)
    • [22].辣椒素对糖尿病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J]. 营养学报 2016(06)
    • [23].外源性腺病毒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栓调节蛋白-1和Ki-67表达的影响[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7(03)
    • [24].三七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7(10)
    • [25].大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2(06)
    • [26].二氮嗪预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减弱机制的初步研究[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2(04)
    • [27].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炎性反应抑制作用[J]. 中国公共卫生 2009(04)
    • [28].糖尿病大鼠的同病异证与异病同证的研究[J]. 浙江中医杂志 2008(01)
    • [29].基于核磁共振代谢组学分析糖尿病大鼠脑区特异性代谢变化[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05)
    • [30].2型糖尿病治疗新进展[J]. 山西医药杂志 2018(13)

    标签:;  ;  ;  ;  ;  

    bFGF局部应用对2型糖尿病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