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水稻高产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长沙县江背镇公共服务中心长沙市410135

摘要: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技术发展,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也不断提升。针对水稻高产种植以及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分别论述了水稻高产种植技术的要点及相关内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相关内容,旨在不断提升我国水稻种植技术水平,为市场提供更多的高质量水稻产品,帮助广大种植农户提高种植效益。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1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是自古以来民众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为水稻的根系发达,因此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广。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自2014年政府部门公布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八条措施》以来,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2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达到119万亩。水稻的高产种植技术也发展快速,不仅建立的标准化示范基地运作良好,同时水稻种植技术也带动农业机械等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本文主要结合稻田养鱼的水稻种植模式对水稻高产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说明,希望给相关人士带来思路和启发。

2水稻高产种植技术

近几年,湖南省不断创新水稻种植技术,研究出了一系列水稻高产品种,如湘巨1号,湘巨2号等,由于该系列创新水稻具有典型的高大特征,被称为巨型稻,其特征不仅在于植株茎秆比普通的水稻品种更高大笔挺,每蔸水稻植株的平均高度达1.8米,茎秆直径约1厘米,还在于巨型水稻的穗长粒多,圆润饱满,亩产量比普通的水稻更高,可达到1吨/亩,稻米的营养成分也优于普通的稻米。此外,由于采用了稻田养鱼的生态种植技术,因此在实现水稻高产的基础上又为农户提供了经济收入的更多途径,实现了粮食效益,渔业养殖效益以及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是一种可持续性的现代化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种植过程中农户重点注意以下步骤技术内容:

(1)种植区域的选择和稻田的修整

对于种植区域的选择,不仅要从水稻的自身种植方面考虑,同时还要兼顾到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生长环境考虑。通常来说,水源充足、排水和灌溉条件便利、干旱或洪水发生概率低、保水力强的囤水田或者早中晚稻田都可以作为稻田养鱼的水稻种植区域。为了提高保水力,同时考虑到鱼类有跳跃的习惯,应在选择好稻田种植区域后,对稻田的田埂进行加高、加宽和加固处理,同时开掘好鱼沟鱼溜,选好进水口和排水口。稻田的田埂可采用三合土或利用条石进行护坡。田埂的高度由当地地理环境所决定,比如在丘陵地区可将田埂高度设置成高出稻田50厘米左右,在湖区低洼田或者冬闲水田可设置成高出稻田80厘米左右。田埂的宽度通常不少于50厘米。

(2)合理选择种植品种

采用稻田养鱼的水稻种植模式,必须选择茎叶粗壮且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以更好地适应鱼类存在的水环境。同时还应尽量选择本身抗病虫害能力优的品种,尽量减少农药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数,避免水环境受到农药的污染,降低水稻产量,影响到鱼类生长。长沙县水稻种植采用的是本省农业技术单位研究推广的新型巨型水稻品种,由于植株高大且笔挺,抗病虫害能力强,因此能够很好地满足稻田养鱼这一水稻种植模式。

(3)水稻种子的处理

在正式播种前,选择1到2个晴天对水稻种子进行晾晒,期间注意翻晒,晾晒后的种子数量通常按照0.8~1kg/亩的量来准备。为降低一些种子传染所造成的病虫害,工作人员应预先对水稻种子进行浸种消毒处理。消毒液有多种形式,在采用时可根据当地区域水稻种植常见多发的病虫害类型来合理选择。比如对于预防稻瘟病、幼苗立枯病、胡麻斑病,可采用50%的多菌灵加上50%的福美双500倍液或50%的甲基拖布津对种子进行浸泡;对于预防稻恶苗病、稻曲病、稻瘟病,可采用40%的福尔马林500倍液进行浸种处理;对于预防多种真菌或细菌性传染病,可采用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对种子进行浸泡;对于预防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可采用40%强氯精200倍液进行浸种处理。浸种时间需要结合不同的药剂使用说明,通常情况下浸泡时间不低于24小时。种子浸泡结束后,沥干,然后放在保温保湿的环境中进行种子催芽。

(4)播种

水稻播种的时间需要同鱼苗的生长周期结合起来,通常在每年的春季(3月)播种。播种时应控制好播种密度,一般情况下播种量控制在12~13kg/亩范围内,这样可有效保证秧苗的数量和密度。在播种时和秧苗移栽前各施加一次肥料。优先选择带蘖的秧苗进行移栽。播种时采用东西方向播种,同时遵循宽行窄株的播种原则。秧苗的种植总量按照6~8万/亩的量,间距规格为(17~18)厘米×(31~33)厘米。

(5)灌溉和施肥

在水稻的生长前期进行浅灌,有效提高地温,促进水稻幼苗根系的快速发育,同时控制无效的分蘖,减少水稻幼苗大量倒伏。由于此时鱼种刚刚放入,因此个体较小,浅灌对其生长影响较小,只需要注意在鱼沟鱼溜中保有充足水深即可。在水稻种植中后期,需要逐渐加深田水,尤其是在水稻扬花吐穗时,应做好灌溉措施,保障水稻用水需求和鱼类生长环境的需求。稻田养鱼本身形成了小型的生态系统,因此水中的鱼类、青蛙、泥鳅等生物机体排泄物能够为水稻根系提供天然的有机肥料。此外,为更好地促进水稻生长,种植人员可合理施加绿肥、人畜粪肥以及塘泥等天然型肥料。天然有机肥料必须发酵充分,避免在稻田中继续发酵产生甲烷或硫化氢等气体对鱼类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如果追加化学肥料,应注意保护好稻田中的鱼类,先排浅田水,将鱼类驱赶进鱼沟鱼溜内,然后撒施肥料。为了有效提高肥料的效力,同时降低对鱼类和水环境的影响,可以先将化肥和泥土混合成丸粒状,然后将其施加在水稻根部,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量。

此外,因跟踪天气变化状况,及时做好稻田的排水防洪工作。

3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巨型稻本身品种优异,通过两系、三系杂交,利用基因的手段借助分子标记来进行种子的优化和改良,因此该品种对于病虫害的免疫力很强。此外,稻田养鱼的生态型种植模式创建了良好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天然食物链起到了减少水稻病虫害的作用。如水中的青蛙以水稻上寄生的虫子为食,泥鳅以水稻根系的虫子为食等,都大大降低了稻田的病虫害发生几率。在此基础上,针对稻瘟病和纹枯病等病症,可通过稻种预先裹药处理进行前期的病虫害防治。所以在本田不需要防治病虫害。

4结语

长沙县种植的巨型稻本身品种优异,具有高含量的生物量及优良的抗病虫害能力,再加上采用稻田养鱼的生态种植模式,因此,水稻的种植产量大大提升。巨型稻平均每蔸水稻长有40个左右稻穗,稻米粒数可达到800粒,按照稻谷平均重量28g/1000粒来计算,水稻产量将超过1000kg/亩。相比普通型水稻,巨型水稻的亩产量约提高15%~20%。此外,稻田养鱼的种植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使稻田的附加值大大提升,种植户的经济收入更加可观。每亩稻田可收获鱼类、青蛙、泥鳅等生物总量达到1000kg~1300kg,因此为种植户又提供了多条创收的路径,实现了粮鱼共赢。因此,长沙县水稻种植所采用的“巨型稻+鱼+青蛙+泥鳅”的生态种养模式是一条促进农业、养殖业、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高效模式,该水稻高产种植技术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陈章俊,钟齐刚,《农业与技术》,2014(12)

[2]探析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策略,王金强,何春云,《农民致富之友》,2015(24)

[3]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劳成金,《乡村科技》,2017(15)

[4]浅谈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任胜清,《农家科技旬刊》,2015(7)

标签:;  ;  ;  

水稻高产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