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凹陷罗家地区古近系沙三下泥页岩储层形成与分布规律研究

沾化凹陷罗家地区古近系沙三下泥页岩储层形成与分布规律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常规油气资源逐渐减小,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显得日益重要,其中页岩油气勘探潜力巨大,有着广阔的勘探前景。沾化凹陷是济阳坳陷泥页岩油气藏最发育的地区之一,以生油为主,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口探井获得工业油流,但是对于泥页岩储层的形成规律研究很少,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因此有必要针对泥页岩岩石学特征、储集特征以及影响泥页岩储层发育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建立一套泥页岩储层的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内泥页岩储层分布的有利区域进行预测,从而指导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及勘探目标评价。本文在岩芯、薄片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的基础上,结合X-衍射,有机地化测试等各种分析化验资料,将研究区沙三下亚段泥页岩划分为4大类7种类型,分别为:纹层状粘结岩、纹层状泥灰岩、块状泥灰岩、纹层状灰质页岩、块状灰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块状泥岩。研究区泥页岩储集空间主要有3种孔隙和4种裂缝,孔隙包括:有机质演化孔、重结晶晶间孔以及粘土矿物晶间孔;裂缝包括:构造裂缝、异常压力裂缝、矿物收缩裂缝、层间微裂缝。影响本区泥页岩储层发育的因素有四个,分别为:岩性和岩石矿物组成、有机质含量及赋存方式、构造作用以及成岩作用。岩性对泥页岩储层的影响很大,通过对不同岩性所发育的储集空间类型以及相对含量的分析,可以将本区泥页岩储层定性的分成三类,一类储层包括纹层状粘结岩、纹层状泥灰岩以及纹层状灰质页岩三种岩性;二类储层包括块状泥灰岩以及块状泥岩;三类储层包括块状灰质泥岩以及粉砂质泥岩两类。其中,构造裂缝密度与方解石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矿物收缩缝主要集中于粘土矿物中,层间缝则主要发育在纹层状泥页岩中。研究区有机碳含量高,多位于1%-4%,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裂缝的发育;有机质的赋存方式对油气的储集以及运移起到重要作用,本区泥页岩中有机质主要有三种赋存方式,分别为:A模式-连续的条带状、B模式-断续较连通的条带状以及C模式-孤立的短条带状。构造作用对于构造裂缝的形成影响巨大,通常距离断层越近,裂缝发育越密集。成岩作用对于储层起到一定的改造作用。本区泥页岩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粘土矿物转化、成烃作用以及重结晶作用对泥页岩储层有较大影响。综合影响泥页岩储层发育的四大因素,对有利区进行预测。层序1低位体系域储集空间最为发育,是勘探的重点层段,其中纹层状粘结岩是最好的勘探目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国内外泥页岩储层研究现状
  • 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1.4 完成工作量
  • 1.5 主要认识及创新点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地层特征
  • 2.3 构造特征
  • 2.3.1 区域构造演化
  • 2.3.2 研究区构造特征
  • 第3章 泥页岩分类及其岩石学特征
  • 3.1 泥灰岩
  • 3.1.1 纹层状粘结岩
  • 3.1.2 纹层状泥灰岩
  • 3.1.3 块状泥灰岩
  • 3.2 灰质泥岩
  • 3.2.1 纹层状灰质页岩
  • 3.2.2 块状灰质泥岩
  • 3.3 块状泥岩
  • 3.4 块状粉砂质泥岩
  • 第4章 泥页岩储集空间类型及其特征
  • 4.1 孔隙
  • 4.1.1 有机质演化孔
  • 4.1.2 重结晶晶间孔
  • 4.1.3 粘土矿物晶间孔
  • 4.2 裂缝
  • 4.2.1 构造裂缝
  • 4.2.2 异常压力裂缝
  • 4.2.3 矿物收缩裂缝
  • 4.2.4 层间微裂缝
  • 第5章 泥页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 5.1 岩性和岩石矿物组成
  • 5.1.1 不同岩性储集空间的发育类型及其组合特征
  • 5.1.2 不同岩性孔渗特征分析
  • 5.2 有机质含量及赋存方式
  • 5.2.1 有机质含量
  • 5.2.2 有机质的赋存方式
  • 5.3 构造作用
  • 5.3.1 岩心构造裂缝统计结果
  • 5.3.2 断裂发育情况
  • 5.3.3 综合破裂率平面展布特征
  • 5.4 成岩作用
  • 第6章 沙三下泥页岩储层有利区域预测
  • 6.1 层序 1 低位体系域有利储层预测
  • 6.2 层序 1 湖侵体系域有利储层预测
  • 6.3 层序 1 高位体系域有利储层预测
  • 6.4 层序 2 有利储层预测
  • 第7章 结论与认识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山西省域石炭二叠纪煤系泥页岩气储层评价指标体系[J]. 煤炭学报 2018(06)
    • [2].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泥页岩水化特性及分类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01)
    • [3].对有机质泥页岩甲烷吸附特征的相关分析[J]. 石化技术 2017(03)
    • [4].深部泥页岩水化特性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06)
    • [5].中国非常规泥页岩油气藏特征及勘探前景展望[J]. 天然气工业 2012(04)
    • [6].专家解读我国的泥页岩油气藏[J]. 复杂油气藏 2012(02)
    • [7].新型聚合物钾盐抑制泥页岩水化的性能与机理[J]. 化工进展 2020(S1)
    • [8].沁水盆地有机泥页岩孔隙表征[J]. 石化技术 2017(02)
    • [9].富有机质泥页岩有机质孔隙研究进展[J]. 石化技术 2016(07)
    • [10].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泥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及地质意义[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 [11].泥页岩水化试验研究[J]. 断块油气田 2008(04)
    • [12].西山—金鸿山地区下侏罗统泥页岩有机地化特征[J]. 青海大学学报 2018(05)
    • [13].山西沁南太原组泥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J]. 特种油气藏 2016(02)
    • [14].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泥页岩储层含油性特征与评价[J]. 沉积学报 2014(01)
    • [15].泥页岩裂缝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1(02)
    • [16].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暗色泥页岩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学前缘 2016(01)
    • [17].高压压汞法研究煤系泥页岩孔隙结构[J]. 科技与创新 2016(21)
    • [18].涪陵地区大安寨段优质泥页岩地震预测[J]. 断块油气田 2015(03)
    • [19].烃源岩滞留油气作用及其对泥页岩含油气率的影响[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20].渤南地区沙一段泥页岩储层叠后属性预测[J]. 油气地球物理 2013(03)
    • [21].应用测井数据计算泥页岩厚度——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_3油层为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12(05)
    • [22].裂缝吸水对泥页岩强度的影响[J]. 辽宁化工 2010(08)
    • [23].氮气吸附法在研究泥页岩孔隙特征中的应用[J]. 江汉石油科技 2015(04)
    • [24].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系伴生泥页岩孔隙特征及主控因素[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02)
    • [25].考虑含水率的水敏性泥页岩本构关系建立[J].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17(02)
    • [26].南堡3号构造深层脆性泥页岩井壁稳定机理分析与实践[J]. 钻采工艺 2016(05)
    • [27].淮南煤田煤系泥页岩组成特征及吸附性能[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5(01)
    • [28].江苏油田泥页岩测录井评价方法应用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3(12)
    • [29].泥页岩孔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J]. 电子显微学报 2013(04)
    • [30].泥页岩储层各向异性正演模拟与属性分析[J].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3(05)

    标签:;  ;  ;  ;  ;  

    沾化凹陷罗家地区古近系沙三下泥页岩储层形成与分布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