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法理学解读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法理学解读

论文摘要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现阶段实施的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体现了当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互补,宽严适度的刑罚理念。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长期以来预防犯罪、控制犯罪得出的重要结论。从刑事犯罪发展的规律来看,严打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单靠严打不可能完全抑制犯罪、减少犯罪,而且随着严打斗争的持续进行,严打本身的边际效应也在递减。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在发展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和总结严打刑事政策弊端的的基础之上对刑事政策的重大调整。明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论前提和价值基础是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论基础。本文拟从法理学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入手,重点探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论前提、价值基础,同时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司法运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论文除了导言和结语外分为四部分。第一章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概述。介绍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产生过程、与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和严打刑事政策等相关刑事政策的关系。从整体上论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情况,理清其与相关刑事政策的继承与批判的关系,避免适用中的混乱。第二章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论前提。理论前提的目的是解决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某些理论问题的冲突,如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罪刑法定原则的冲突与协调,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轻轻重重”两极化刑事惩罚理念的关系。同时,从法理学的视角在理论上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论证,如刑事惩罚目的的转变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影响,明确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需要实现的社会目标,运用法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最佳惩罚。第三章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价值基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建立在一定的价值基础之上,人权价值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价值,不仅应当从程序上保障人权也要从实质上保障人权。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保障司法公正价值的实现。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体现法的效益价值,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追求良好社会秩序的建立,促进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第四章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司法运作。理论前提和价值基础的阐述可以保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司法实践中的良好运行。目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司法中可供操作的规则仍然不多,司法部门适用起来存在盲目性,因此,需要明确“宽”、“严”的标准,出台更详细的适用规则,合理限制自由裁量权,建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运行评估机制,防止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司法实践中出现更大的偏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概述
  • 第一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
  • 一、当宽则宽,当严则严
  • 二、宽严互补
  • 三、宽严适度
  • 第二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产生过程
  •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酝酿
  •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
  • 第三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其他相关刑事政策的关系
  •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关系
  •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严打”刑事政策的联系
  • 第二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论前提
  • 第一节 刑事惩罚目的
  • 一、刑事惩罚目的之争
  •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惩罚目的
  • 第二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社会目标
  • 一、节制刑罚权
  • 二、多元化解刑事纠纷
  • 第三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法经济学分析
  • 一、刑法的最佳威慑
  • 二、刑罚严厉性与刑罚确定性的有效组合
  •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最佳威慑
  • 第四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罪刑法定原则
  •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作用
  •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
  • 第五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轻轻重重”两极化刑事惩罚理念
  • 一、“轻轻重重”刑事政策的两极化刑事惩罚理念
  •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轻轻重重”两极化刑事惩罚理念的关系
  • 第三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价值基础
  • 第一节 人权
  • 一、人权的定义
  •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人权的保护
  • 第二节 公正
  • 一、公正的内涵
  •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公正的实现
  • 第三节 效益
  • 一、效益的概念
  •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效益的实现
  • 第四节 秩序
  • 一、秩序的内涵及实现
  •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和谐秩序的实现
  • 第四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司法运作
  • 第一节 “宽”与“严”的标准
  • 一、社会危害性
  • 二、同案同罚
  • 第二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弹性刑罚”
  • 一、“弹性刑罚”
  • 二、合理运用自由裁量权
  • 第三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运行评估机制
  • 一、建立刑事政策运行评估机制的重要性
  •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执行评估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刑法的独立性与刑事政策刑法化的路径[J]. 三江高教 2012(02)
    • [2].从供需法则看“严打”毒品犯罪刑事政策[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反思与重构[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20(04)
    • [4].刑事政策对民意的必要考量与批判采纳[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1)
    • [5].现代化治理视域下的刑事政策导向——能动与有限的分野[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 [6].我国现阶段刑事政策研究述评[J]. 公安学研究 2018(04)
    • [7].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的价值、内容及选择根基[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9(01)
    • [8].罪刑法定与司法规则和刑事政策[J]. 中国检察官 2019(13)
    • [9].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之中外比较分析[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8(01)
    • [10].我国当前刑事政策的发展趋势及特征[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10)
    • [11].暴恐犯罪刑事政策纵向实现的路径重构[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12].环境刑事政策的概念和价值——以司法解释和刑事政策的关系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 2015(35)
    • [13].当代美国刑事政策发展新趋势及其启示[J]. 法商研究 2016(06)
    • [14].李斯特刑事政策观浅析[J]. 法制博览 2015(13)
    • [15].当代中国反恐刑事政策法治化问题研究[J]. 刑法论丛 2019(03)
    • [16].刑事政策社会化:社会治理的新方向[J]. 社会治理法治前沿年刊 2012(00)
    • [17].刑法论丛第46卷[J]. 刑法论丛 2016(02)
    • [18].“反腐”国家战略与刑事政策的法治转型[J]. 刑法论丛 2016(03)
    • [19].如何跨越“李斯特鸿沟”——《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论》书评[J]. 山东大学法律评论 2016(00)
    • [20].我国反有组织犯罪刑事政策观念的检讨与重塑——基于对《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立法精神的解读[J]. 刑法论丛 2012(03)
    • [21].社区矫正刑事政策价值考察[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1(03)
    • [22].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施及其影响[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1(09)
    • [23].减刑假释规定修订对监狱工作影响的研究[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2(10)
    • [24].论我国监狱的分类及其完善[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9(08)
    • [25].德国刑事政策的当前形势[J]. 刑事法评论 2018(01)
    • [26].刑事政策在犯罪过程中的作用[J]. 法制与社会 2019(03)
    • [27].我国性侵幼女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J]. 淄博师专论丛 2019(01)
    • [28].改革开放四十年:刑事政策的里程碑[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9(01)
    • [29].反恐背景下我国民族刑事政策走向[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9(05)
    • [30].我国反腐败刑事政策转型背景下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研究[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标签:;  ;  ;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法理学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