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动能力研究

区域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动能力研究

论文摘要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新农村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主题。农业科技园区作为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增长极,正是实践这一发展主题的重要实践范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把先进适用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时代赋予农业科技园区的重要历史使命。在这一大的背景下,本文把示范带动能力作为农业科技园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试图跳出传统的创新线性研究思路,以区域创新环境论和区域创新系统论为基础,集目前有关园区、创新与技术扩散的研究成果,从企业集群、社会组织网络和策略博弈角度,研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的示范带动机理,设计提升区域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动能力的动力机制与对策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把经济外部性纳入园区示范带动能力的研究范畴。从理论角度系统地阐述了示范带动能力的定义、时空演进模式和系统结构,分析了示范带动能力的宏观网络特性及其内在机理,从供求两个方面论述了示范带动能力发挥影响的均衡过程。重点研究了创新采纳的博弈过程与均衡、非对称性博弈条件下创新采纳者参与创新的进化稳定态、有限理性的协调博弈采纳学习过程,网络外部性条件下偏好不一致的采纳者预期协调行为和创新特性对扩散的影响。并围绕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视角。 强调园区示范带动能力建设的着力点要放在园区的持续创新上。围绕园区持续创新,对集群—园区创新的新空间进行了理论总结,分析了园区企业集群的创新机理和创新效率,研究了学习网络中知识流动的动念模式及空间转换规律,对创新文化的结构层次与文化类型进行了理论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园区的管理体制。从企业集群、学习网络、文化支持和园区管理服务效能四个方面,构造了示范带动能力的动力机制。 强调园区示范带动能力建设的落脚点要放在技术扩散上。着重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委托代理推广模式,农民合作组织在园区示范带动能力体系中的作用,农村社会中关键采纳者的形成。并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创新供给、中介体系、关键采纳者和农村信息化五个方面,设计了提升园区扩散效应的具体对策。 确立了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动能力评价的基点。认为农业科技园区评价应以网络协同为切入点,围绕示范带动能力这一农业科技园区的主体功能展开。指标的设置不仅要能反映科技园区发展所依赖的区位条件和积极因子的成长与变化,突出科技园区结网和协同的度量,而且还要体现创新主体的意愿。在这一评价基点上,提出了示范带动能力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构建了反映示范带动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 1.2.1 园区基础理论
  • 1.2.2 国外研究重点
  • 1.2.3 国内研究重点
  • 1.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
  • 1.3.1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动因及历程
  • 1.3.2 农业科技园区的类型模式
  • 1.3.3 农业科技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结构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结构
  • 2 示范带动能力的系统原理
  • 2.1 系统的模式分析
  • 2.1.1 能力的新界定
  • 2.1.2 系统的时空演进范式
  • 2.1.3 系统的结构说明模型
  • 2.2 系统的宏观网络特性分析
  • 2.2.1 网络的根植性
  • 2.2.2 网络的随机结构与小团体倾向
  • 2.2.3 网络的运行机制
  • 2.3 本章小结
  • 3 示范带动能力的影响过程
  • 3.1 微观采纳行为分析
  • 3.1.1 创新采纳的博弈过程与均衡
  • 3.1.2 非对称性条件下创新采纳者参与创新的进化稳定态
  • 3.1.3 有限理性的协调博弈采纳学习过程
  • 3.1.4 网络外部性:偏好不一致的采纳者预期协调
  • 3.2 创新特性影响分析
  • 3.2.1 创新特性(兼容性、表现性能)影响采纳闭值的模型
  • 3.2.2 创新特性(兼容性、表现性能)与扩散
  • 3.3 本章小结
  • 4 示范带动能力的动力机制
  • 4.1 培植集群
  • 4.1.1 集群-创新的新空间
  • 4.1.2 集群的创新效率分析-垄断、竞争与合作
  • 4.1.3 农村发展集群的成功经验借鉴
  • 4.1.4 集群创建的路径
  • 4.2 构建学习型网络
  • 4.2.1 学习网络中知识流动的动态模式及空间转换规律
  • 4.2.2 组织间的合作学习网络
  • 4.2.3 非正式组织的学习网络
  • 4.2.4 “企、学、研、农”相结合的虚拟研发网络
  • 4.3 创新的文化支持
  • 4.3.1 组织的文化意识形态、知识类型与创新
  • 4.3.2 创业文化的知识管理
  • 4.3.3 创业文化的思想建设
  • 4.4 推进园区管理的服务效能化建设
  • 4.4.1 建立灵活的管理体制
  • 4.4.2 管理定位:高效率服务
  • 4.5 本章小结
  • 5 示范带动能力的提升对策
  • 5.1 深入开展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教育
  • 5.1.1 推进农村成人教育
  • 5.1.2 做好新时期农村科普工作
  • 5.1.3 夯实农村基础教育
  • 5.2 创新供给策略的相机选择
  • 5.2.1 兼容性或个性化的创新
  • 5.2.2 优越性能开发的创新
  • 5.2.3 产品改进的创新
  • 5.3 加强技术中介组织服务体系建设
  • 5.3.1 发展市场科技中介机构
  • 5.3.2 发挥好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作用
  • 5.3.3 引导农民组建自我服务的合作组织
  • 5.4 着力培育关键采纳者
  • 5.4.1 关键采纳者的选择
  • 5.4.2 政府的政策扶持
  • 5.5 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信息化
  • 5.5.1 充分认识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长期性
  • 5.5.2 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构想
  • 5.5.3 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路径
  • 5.6 本章小结
  • 6 示范带动能力的评价体系
  • 6.1 国内、国外科技园区评价
  • 6.1.1 国外科技园区评价
  • 6.1.2 国内科技园区评价
  • 6.2 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架
  • 6.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6.2.2 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
  • 6.3 本章小结
  • 7 示范带动能力的实证
  • 7.1 牡丹江国家级持续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现状
  • 7.1.1 园区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概祝
  • 7.1.2 园区的发展成效
  • 7.2 牡丹江国家级持续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发展辨析
  • 7.2.1 园区发展所取得的经验
  • 7.2.2 园区存在的问题
  • 7.3 牡丹江国家级持续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7.3.1 园区示范带动能力持续发展的对策
  • 7.3.2 园区示范带动能力持续发展的建议
  • 7.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院教师再次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农业科技节目[J]. 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2016(04)
    • [2].我市建成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33家[J]. 泰州科技 2010(09)
    • [3].姜堰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现状与思考[J]. 泰州科技 2011(07)
    • [4].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晋升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J]. 榆林科技 2013(04)
    • [5].理清思路明确重点 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J]. 泰州科技 2011(08)
    • [6].我市10家企业获批省农业科技型企业[J]. 泰州科技 2012(01)
    • [7].省级河横农业科技园区新启动一项农业科技项目建设[J]. 泰州科技 2008(01)
    • [8].《农业科技与装备》2019年总目次[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9(06)
    • [9].农业科技创新结硕果——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终盘点[J]. 农村工作通讯 2020(02)
    • [10].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地方立法保护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2)
    • [11].湖南省农业科技创新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 湖南农业科学 2019(11)
    • [12].西乡县农业科技网络书屋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 基层农技推广 2020(01)
    • [13].江西嘉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J]. 农村百事通 2020(06)
    • [14].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农村实用技术 2020(02)
    • [15].农业科技70年[J]. 中国农村科技 2019(12)
    • [16].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中涉农企业间知识共享机制的演化博弈分析[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0(01)
    • [17].我国农业科技对粮食安全贡献率达60%[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06)
    • [18].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J].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20(02)
    • [19].天津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工程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8)
    • [20].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学习应用分析[J]. 基层农技推广 2020(04)
    • [21].简析乡村振兴视野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 农家参谋 2020(14)
    • [22].以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新技术的推广[J]. 农家参谋 2020(14)
    • [23].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分析[J].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0(02)
    • [24].新时期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考[J]. 辽宁农业科学 2020(03)
    • [25].奥禾农业科技(佛山)有限公司[J]. 热带农业工程 2020(02)
    • [26].“农业科技网络书屋”为乡村振兴梦插上腾飞的翅膀[J]. 基层农技推广 2020(05)
    • [27].我国省域农业科技创新效率评价与比较分析[J]. 学习与探索 2020(05)
    • [28].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园定位研究——以扬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J]. 产业科技创新 2019(04)
    • [29].安阳县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 基层农技推广 2020(07)
    • [30].农业科技创新助力河南省精准脱贫的路径[J]. 乡村科技 2020(18)

    标签:;  ;  ;  ;  

    区域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动能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