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以“一个中心、两个翅膀”发展区域产业

武义县:以“一个中心、两个翅膀”发展区域产业

一、武义县:发展“一中心两翼”的区域工业(论文文献综述)

万庆良[1](2009)在《洼地效应、政治资源与民营企业总部选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进一步深入和国际竞争环境的改变,国内区域制度落差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出生于小城市的优秀民营企业的总部选址问题凸显,获取制度优势和市场优势成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也成为民营企业实施全球战略、布局全球竞争的一种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区位优势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结合前人的研究和中国制度转型期的特殊环境,本文将民营企业总部选址的重要影响因素概括和归结为洼地效应和政治资源。本文认为:(1)中国经济转型的渐进性、分权性和试验型特征所带来的制度落差,客观上使得民营企业为获取政治优势而追求政治资源的以制度为基础的战略思维方式成为其重要战略问题解决的首要思路。(2)中国经济转型的渐进性、分权性和试验型特征所带来的市场差异,客观上使得民营企业为获取市场优势而追求市场资源的以资源为基础的战略思维方式仍然在其战略制定和执行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小城市的洼地效应和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之间的选择构成了民营企业总部选址的重要因素。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观点,本文详细分析民营企业总部选址决策的两种驱动力量:促使民营企业总部再选址的力量和阻碍民营企业总部再选址的力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本文的概念模型。基于以制度为基础的战略观点和以资源为基础的战略观点,本文将民营企业总部选址的两种驱动力在制度因素和市场资源的框架下进行归纳和总结,详细分析洼地效应和政治资源对民营企业总部选址决策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鉴于研究问题的特殊性,本文采取了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资料获取的可信性、模式匹配的程度、命题建立的合理性、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和可靠性检验保证案例研究的科学性。通过深度访谈、相关报道和查询公司历史资料三种方法获得研究资料和数据,通过三角验证以保证资料的可信性,并通过构念效度、内部效度和信度三个方面进行检验。通过对8家案例企业总部选址决策的深入分析和讨论,得到如下的主要研究结果:(1)中国经济转型特殊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对民营企业总部选址决策具有实质性影响,对洼地效应和政治资源的追求成为民营企业应对政治和经济环境的重要方式。(2)中国经济转型的特殊环境造就了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政府所拥有的政治资源具有实质性差异,民营企业不得不在追求政治资源的战略思维指引下考虑企业总部选址决策。(3)中国经济转型的特殊环境造就了民营企业在出生地的洼地效应,民营企业不得不在追求市场资源的战略思维指引下慎重考虑企业总部选址决策。(4)企业商业模式对洼地效应和政治资源的使用方式存在实质性差异,导致企业商业模式的洼地效应关联性、市场化程度、政治资源依赖性、政治资源优化性等因素成为民营企业总部选址决策的中介变量。(5)高层管理者的价值观在企业总部选址决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政治资源还是洼地效应,以及作为中介变量的商业模式,都通过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价值观在企业总部选址决策中得以充分体现。研究结果显示,在洼地效应方面,企业商业模式的市场化程度、商业模式的地域性以及企业家对洼地效应的追求显着影响民营企业的总部选址决策。在政治资源方面,企业商业模式的政治资源关联性、商业模式的政治资源优化性以及企业家对政治资源的追求显着影响民营企业的总部选址决策。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民营企业的总部选址决策在经济转型背景下表现出独特的特征:对政治资源的追求和对洼地效应的权衡。这种特征即体现了中国民营企业总部选址的特殊规律,也映射了中国经济转型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基于对中国民营企业总部选址规律的认识,本文的研究结论既能够为民营企业总部选址决策提供理论指引,也能够为中国经济转型的进一步深入提供理论建议。

海路,徐伟[2](2007)在《工业园区论——新农村建设武义经验之三》文中指出武义是传统农业县,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改革开放后,武义逐渐从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化初期阶段,及时调整了工作思路,创办了工业园区,引发了洼地效应、鲶鱼效应和蛟龙效应,使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促进了武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工业园区也成为武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胡华江[3](2004)在《调整产业结构 实现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武义县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与启示》文中认为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和实践的问题。本文通过剖析武义县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及其成因 ,并进一步透视这种演变所带来的启示 ,旨在对其他欠发达地区如何缩短与发达地区的距离 ,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有指导或借鉴的作用

彭杰[4](2003)在《武义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武义县原是浙江省定的8个贫困县之一。近几年全县致力于经济建设,引发了“三大效应”,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加大了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友善。本文分析了武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径与模式;指出了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郑文哲[5](2003)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模式——"武义现象"及其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浙江武义县为样本,探讨了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由发展战略、发展区位、发展极、发展主体与发展机制等变量构成。这一研究对欠发达地区正在实施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金中梁[6](2001)在《下山异地脱贫:“三个代表”思想的实践》文中研究指明 武义县是革命老区县,也是原来省定的8个贫困县之一。由于历史地理和区位等原因。全县23个乡镇中有13个山区乡镇是贫困地区,面积占全县一半,人口占1/3,有8万人居住在高山、深山和石山区。其中有4万人生存环境特别恶劣。经过几年的艰苦探索,我们摸索出了一条下山异地脱贫的扶贫攻坚成功之路。实践证明。下山异地脱贫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扶贫单纯由政府大包大揽的被动局面,实现了“造血”功能的更新,真正拔了穷根。同时,为下一步县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地老百姓形象地说,山上一千年,

金中梁[7](2001)在《“三个代表”思想与下山异地脱贫》文中指出 武义县是革命老区县,也是原来省定的八个贫困县之一。由于历史地理和区位等原因,全县23个乡镇中有13个山区乡镇是贫困地区,面积占全县一半,人口占三分之一,有8万人居住在高山、深山和石山区,其中有4万人生存环境特别恶劣。经过几年的艰苦探索,我们摸索出了一条下山异地脱贫的扶贫攻坚成

金中梁[8](2001)在《武义县:发展“一中心两翼”的区域工业》文中研究说明 历经了20多年改革开放,许多区域的农民已经告别了“小农经济”时代,逐步选择依靠工业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工业已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浙江省武义县顺应这一经济走势,于1998年形成了“一中心两翼”区域工业发展的思路,掀起了一场以发挥特色优势和集聚生产要素为基本方式,追求规模效益和提升产业水平为主要目标的经济运动,找到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发展工业经济的路子。 一、按照“洼地效应”规律构建区域工业框架 “水往低处流”,这是一个物理现象。我们权且把发达区域的一部分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区域的经济运动称之为“洼地效应”。而“洼地”形成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化组合为条件的。(如图所示)

金中梁[9](2000)在《实施四大战略 发展生态经济》文中研究表明

二、武义县:发展“一中心两翼”的区域工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武义县:发展“一中心两翼”的区域工业(论文提纲范文)

(1)洼地效应、政治资源与民营企业总部选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的现实背景
        1.1.2 研究的理论背景
        1.1.3 研究问题的确定
    1.2 研究概念界定
        1.2.1 民营企业
        1.2.2 民营企业总部
        1.2.3 洼地效应
        1.2.4 政治资源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区位优势与“洼地效应”
        2.1.1 区位理论与区位优势
        2.1.2 洼地效应的区位作用
    2.2 政治资源与区位优势
        2.2.1 政治资源的含义与作用
        2.2.2 政治资源对区位优势的作用
    2.3 出生于中小城市的中国民营企业总部选址
        2.3.1 总部经济的兴起
        2.3.2 民营企业总部选址的意愿、条件和制约因素
    2.4 文献评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发展
    3.1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3.2 中国制度环境对企业竞争的影响
    3.3 中国民营企业获得快速发展
    3.4 出生于小城市的民营企业面临总部选址困惑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概念模型与研究框架
    4.1 民营企业总部选址的作用力分析
        4.1.1 “出走的诱惑”
        4.1.2 “出走的羁绊”
        4.1.3 概念模型的提出
    4.2 洼地效应和政治资源对民营企业总部选址的作用
        4.2.1 洼地效应
        4.2.2 政治资源
        4.2.3 研究框架的形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方法与典型案例分析
    5.1 研究方法的选择
    5.2 案例企业的选择
    5.3 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5.3.1 构念效度
        5.3.2 内部效度
        5.3.3 信度
    5.4 案例描述
        5.4.1 康德莱集团(KDL)
        5.4.2 深圳齐心文具
        5.4.3 广东鸿轩实业集团
        5.4.4 广润集团
        5.4.5 广东恒兴集团
        5.4.6 温氏集团
        5.4.7 阳江十八子集团
        5.4.8 广东凌丰集团
    5.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5.1 数据准备
        5.5.2 数据整理和分析
    5.6 研究框架的修正
        5.6.1 商业模式的界定和引入
        5.6.2 商业模式相关概念的界定
        5.6.3 修正后的评分体系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6.1 研究结果
        6.1.1 洼地效应与民营企业总部区位选择
        6.1.2 政治资源与民营企业总部区位选择
        6.1.3 民营企业总部区位选择的其他因素
        6.1.4 理论模型的完善与修正
    6.2 研究结果的讨论
        6.2.1 政府的权力差异构成了民营企业总部选址的制度基础
        6.2.2 城市间经济水平差异构成了民营企业总部选址的市场基础
        6.2.3 洼地效应和政治资源通过企业家价值取向影响民营企业总部选址
        6.2.4 商业模式在民营企业总部选址决策中起重要的中介作用
        6.2.5 进一步提升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工业园区论——新农村建设武义经验之三(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业园区:打造工业化的载体
二、洼地效应:栽好梧桐引凤凰
三、鲶鱼效应:本土企业的再生
四、蛟龙效应:龙头企业的脱颖而出
五、工业园区:以工促农的必由之路
    (一) 工业征地:促进农村收入多元化
    (二) 打工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
    (三) 第三产业:工业园区的边际效应
    (四) 财政转移支付: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5)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模式——"武义现象"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制订适合区情的发展战略,是跨越式发展的基本前提
二、构建相对有利的发展区位,是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形成富有集聚与辐射效应的发展极,是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四、塑造富有创业活力的发展主体,是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1、彻底的国有集体企业改制。
    2、招商引资。
    3、下山脱贫。
五、培育富有整合功能的发展机制,是跨越式发展的保证

(8)武义县:发展“一中心两翼”的区域工业(论文提纲范文)

一、按照“洼地效应”规律构建区域工业框架
二、发展区域工业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必经之路
    1. 发展区域工业有效地推进农村工业化模式的转变。
    2. 区域工业园区是推进城市化的有效载体。
三、遵循规律,大胆创新,加快发展区域工业经济
    1. 以资产重组推动区域工业发展。
    2. 创造条件,引导资源向重点区域流动。
    3. 冲破行政区划的围墙,统盘规划工业园区。

四、武义县:发展“一中心两翼”的区域工业(论文参考文献)

  • [1]洼地效应、政治资源与民营企业总部选址[D]. 万庆良. 华南理工大学, 2009(10)
  • [2]工业园区论——新农村建设武义经验之三[J]. 海路,徐伟. 百色学院学报, 2007(01)
  • [3]调整产业结构 实现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武义县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与启示[J]. 胡华江. 农村经济, 2004(05)
  • [4]武义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考[J]. 彭杰.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3)
  • [5]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模式——"武义现象"及其启示[J]. 郑文哲.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3(01)
  • [6]下山异地脱贫:“三个代表”思想的实践[J]. 金中梁. 当代经济, 2001(09)
  • [7]“三个代表”思想与下山异地脱贫[J]. 金中梁. 观察与思考, 2001(07)
  • [8]武义县:发展“一中心两翼”的区域工业[J]. 金中梁. 当代经济, 2001(01)
  • [9]实施四大战略 发展生态经济[J]. 金中梁. 中国林业, 2000(11)

标签:;  ;  ;  ;  ;  

武义县:以“一个中心、两个翅膀”发展区域产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