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胸段食管切除术预防颈椎吻合口漏的体会

右胸段食管切除术预防颈椎吻合口漏的体会

一、经右胸胸段食管癌切除术颈部吻合口瘘的预防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任廷楷[1](2020)在《微创食管癌手术管状胃两种重建路径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背景: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17.87/10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第6位。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第一,河南省更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地区。食管癌的治疗是以外科肿瘤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模式。传统的开放手术切口长、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近十几年来,食管癌微创手术已被证实其安全性和临床效果不亚于传统开放手术,而且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减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优势更显着。手术主要包括食管及肿瘤切除、消化道重建两个步骤,目前最常见用于重建食管的器官是胃组织,通过进一步修剪制作完成的管状胃,更符合食管的生理解剖形态,而重建路径主要有胸骨后路径和后纵隔(食管床)径路两种选择,不同的重建途径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不同,目前尚未就管状胃代食管颈部吻合的路径选择达成相关共识。目的:由于相关临床研究纳入病例偏少、且结果报告侧重点不一,在评价不同重建径路的实际临床效果方面不能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比较微创食管手术管状胃经胸骨后与后纵隔两种不同重建路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按Cochran系统评价方法和PRISMA(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报告规范,两名研究者通过独立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CT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食管癌”“微创手术”“胸腔镜”“重建路径”“胸骨后路径”“后纵隔路径”等,英文检索词为Esophageal Neoplasms、Thoracic Surgery,Video-Assisted、retrosternal route*、prevertebral route*、posterior mediastinal route*、anterior mediastinal route*。检索时间从每个数据库创建至2019年4月,收集微创食管手术管状胃经胸骨后与后纵隔两种不同重建路径手术方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CT)和病例对照试验(Case Clinical Trials,CCT);经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数据资料(结局指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并对纳入研究进行风险偏倚评估;应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对所提取的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研究,共计116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创食管癌手术管状胃经胸骨后路径与经后纵隔路径消化道重建相比,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OR=2.27,95%C,(1.50~3.42),P=0.0001];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更低[OR=0.40,95%CI,(0.27~0.58),P<0.00001];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4,95%CI,(0.60~1.78),P=0.89];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7,95%CI,(0.51,1.49),P=0.62];术后胃肠减压时间较短[WMD=-0.71,95%CI,(-1.12,-0.31),P=0.0005];术后返流发生率更低[OR=0.31,95%CI,(0.15,0.66),P=0.002]。结论:1.微创食管手术管状胃经胸骨后路径与经后纵隔路径重建相比,其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但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返流症状较少,远期生活质量更高;2.经后纵隔路径对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一定作用,但术后肺部并发症及返流发生率较高;3.两种重建路径在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赵方超[2](2020)在《胸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模型构建及预测能力的初步验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食管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淋巴结转移及阳性淋巴结数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是胸段食管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有研究者认为,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也有学者认为,盲目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会破坏阴性淋巴结的功能,且易引起声嘶、饮水呛咳等并发症。为了探讨胸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规律,更准确判断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性质,我们基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像学检查参数构建一套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9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为建模集,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转移组与未转移组,分析可能影响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的相关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权重,构建风险模型。同时,连续性收集2017年2月2018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的47例患者为验证集,外部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浸润深度、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SUV值、CT下淋巴结转移征象是影响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2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指标全部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SUV值、CT下淋巴结转移征象是影响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3结合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P预测=-0.754-1.347X1-1.361X2+1.282X3+3.380X4+1.912X5(X1:肿瘤位置、X2:分化程度、X3:浸润深度、X4:淋巴结SUV值、X5:CT下淋巴结转移征象)。4根据预测模型建立ROC曲线:ROC曲线的Youden指数最大值为0.710,截断值为0.662,敏感性为70.9%,特异性为99.1%,曲线下面积为0.918。5将验证集患者带入预测模型,检验该模型预测效能,结果发现,ROC曲线下面积为0.79,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1.52,P=0.93。模型拟合效度好,预测价值高。结论影响胸段食管鳞癌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多,临床应进行有效评估。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有较好的评估效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图3幅;表2个;参135篇。

秦启明[3](2020)在《食管肿瘤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背景及目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是胸外科术后最严重,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也是胸外科术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围术期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和减少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胸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临床观察和查阅文献,选取与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术中出血、麻醉时间、BMI(身高体重指数)、术前白蛋白水平、吻合部位,病理分期、分化、主动脉硬化、既往史、术后肺部感染、ASA分期等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再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食管胃吻合口瘘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总计300患者中,术后总吻合口瘘发生率3.67%(11/300)。各项指标中:年龄、性别、术中出血、BMI(身高体重指数)、病理分期、分化、主动脉硬化、既往史、ASA分期等指标在未发生吻合口瘘组与吻合口瘘组之间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白蛋白水平吻合口瘘组平均值40.6(±2)g/L,无吻合口瘘组平均值42.5(±4.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麻醉时间吻合口瘘组平均值5.4(±1.7)小时,无吻合口瘘组平均值4.0(±0.9)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行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0.43%(7/23),右胸顶吻合口瘘发生率3.91%(2/51),弓上吻合口瘘发生率0.61%(1/165),弓下吻合口瘘发生率1.64%(1/6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13.72%(7/51),未发生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1.61%(4/245),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手术吻合部位,麻醉时间、术后肺部感染、术前白蛋白水平,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吻合部位(P=0.001,OR=0.058)、麻醉时间(P=0.021,OR=0.505)、术后肺部感染(P=0.011,OR=8.441)、术前白蛋白水平(P=0.031,OR=1.315)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1.手术吻合部位、麻醉时间、术后肺部感染、术前白蛋白水平是食管胃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2.胸中下段食管癌选择胸内吻合、积极预防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可能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

张欣然[4](2020)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及微创手术与开式手术对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中国为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全世界近一半食管癌发生在中国,其疾病相关生存仅为20.9%[1]。目前食管癌主要治疗方式仍为外科手术治疗,随着近年来微创手术技术的逐步发展,微创手术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因此对于微创手术与传统开式手术在食管癌治疗疗效上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是现有的大组回顾性研究均未体现出明显的生存优势[2-3],本研究通过对微创手术与开式手术不同术式中食管癌治疗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两种术式对食管癌患者的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行手术外科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62例,其中行微创手术治疗者9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相关检查且排除远处转移,患者术后病理回报均为鳞状细胞癌。采集并随访患者相关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病变位置、肿瘤浸润深度、病变长度、淋巴结清扫总数、淋巴结阳性数量、残端受侵情况、脉管瘤栓、生存时间、肿瘤进展时间、术后并发症、死亡患者的复发时间、死亡时间及死亡原因等,信息获取方式包括电话随访、门诊复查结果及查阅患者住院病历信息等。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将性别、年龄、病变位置、肿瘤浸润深度、病变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阳性数量、吸烟史、饮酒史、残端受侵情况、脉管瘤栓、有无术后辅助治疗共12个协变量纳入倾向得分匹配分析,卡钳值取0.05。将92例行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患者与770例行开式食管癌根治手术治疗患者进行1:3倾向性匹配方法进行匹配。77例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治疗与196例开式食管癌根治手术治疗匹配成功,共计27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当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截止随访日期全组27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3年、5年OS分别为65.2%、57.8%,,全组27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3年、5年DFS分别为62.2%、56.0%。单因素分析对患者OS影响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有:吸烟,饮酒,病变长经,肿瘤浸润深度,手术方式,淋巴结阳性个数,术后辅助治疗具有统计学差异,而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清扫淋巴结数目,残端情况,脉管瘤栓,均无统计学差异,不是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OS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肿瘤浸润深度、手术方式、淋巴结阳性个数、术后辅助治疗具有计学差异,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单因素分析对患者DFS影响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有:吸烟史、饮酒史、病变长度、手术方式、病变深度、淋巴结阳性数目、辅助治疗,以上因素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而年龄、性别、病变位置、清扫淋巴结数目、残端情况、有无脉管瘤栓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肿瘤浸润深度、手术方式、淋巴结阳性个数、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微创手术组患者的3年、5年OS分别为75.3%、67.5%。开式手术组患者的3年、5年OS分别为61.2%、42.8%,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手术组发生手术并发症17例,开式手术组发生手术并发症49例,并发症发生率25%。应用卡方检验的统计学方法,统计结果为(χ2=0.094,P=0.759>0.05),无统计学差异。微创手术组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症状24例,开式手术组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症状32例,应用卡方检验的统计学方法,统计结果为(χ2=6.586,P=0.010<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饮酒,肿瘤浸润深度,手术方式、淋巴结阳性个数,有无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OS、DFS的独立因素。2、pTNM分期Ⅱ期及Ⅲ期患者行微创手术可提高患者的OS、DFS,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易损伤喉返神经造成术后声带麻痹,建议术中注意保护喉返神经。

刘学海[5](2019)在《微创食管癌手术术中中转对肿瘤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C)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方式。传统的食管癌开放手术(Open Esophagectomy,OE)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生存质量差,使很多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不得不放弃手术治疗,随着微创技术在胸外科的推广,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应运而生,其中以胸腹腔镜联合微创的Mckeown术式已成为当今最具有代表性的微创食管癌手术。尽管十几年来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安全性早已被证实,但较多的回顾性的对照研究确定了微创食管癌切除术是替代传统手术术式的之一,但其疗效仍存在争议,有学者的观点认为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存在难度大,手术时间过长,术中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对手术医生的要求较高,缺乏经验的手术医生很难成功完成MIE手术;另外微创食管癌手术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是否真正低于开放手术,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在术中操作上是否占有优势均有待考察。MIE手术的顺利的完成需要良好的术前准备,提高术者的手术技能,但既往研究表明在行MIE手术过程中中转为开胸手术的患者约占0%-14%,其中一半的患者为术中发生紧急情况而被迫转为开胸手术,MIE的术中中转增加了患者的费用及危险性。因此,了解MIE术中中转的原因及对预后的影响,加强术者操作技术的培训是减少MIE术中中转的关键。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总结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E)术中中转的原因及意义,并评价其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通过对微创食管癌手术术中转为开胸手术的原因进行探讨,了解MIE手术的技术困难,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此外,此外通过对MIE术中中转患者的生存率进行分析,明确术中中转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治疗食管癌选择疗效更佳的手术方式提供证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293例2009年9月至2015年8月行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最终根据排除标准共257例患者纳入本项研究,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微创组和中转组),并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化的术前评估的方法和术后定期随访。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围手术期变量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预后因素。运用Kaplan-Meier法来比较两组生存差异并绘制生存曲线。研究结果:1.231例患者(89.9%)成功行微创食管癌切除术为第一组,中转手术的26例患者(10.1%)为第二组,绝大多数中转(73.1%,19/26)发生在前100例患者中。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差异,但中转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增加。3.中转组的26例患者中,9例患者为需要紧急中转为开胸手术的患者,其中术中出血为最常见的原因。4.MIE术中中转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不需要中转的患者。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术中中转对这些患者的总生存率或无复发生存率没有显着影响。结论: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术中中转对患者OS和RFS的影响不显着,术中中转并不影响MIE治疗的ESCC患者的长期生存。

康宁宁[6](2019)在《镜下荷包技术胸内吻合与颈部直视吻合在微创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食管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排第六位。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每年世界上新增加的食管癌患者中,约有一半以上发生在中国。外科手术仍然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长期以来,开放食管切除术(open esophagectomy,OE)一直是治疗食管癌主要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左经胸食管切除术(Sweet术)、经腹右经胸食管切除术(Ivor Lewis术)、右经胸经腹经颈三切口食管切除术(Mckeown术)、经腹经颈食管内翻剥脱术等等。这些手术需要常规开胸、开腹或附加颈部切口,切口较长,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创伤。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腔镜下的微创手术逐渐应用于食管癌的治疗。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在保证肿瘤彻底根治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已逐渐成为治疗食管癌的常规术式。目前,主流的微创食管切除术按照吻合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thoracoscopic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 with anastomosis in the neck,TLE-neck,MIE-Mckeown)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术(thoracoscopic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 with anastomosis in the chest,TLE-chest,MIE-Ivor Lewis)。TLE-neck术开展较早,操作相对较简单,应用更加广泛,已逐渐成为各大医院治疗食管癌的常规术式。而TLE-chest术相对难度较大,开展较晚。由于其省去了颈部切口,相对于颈部吻合术更加“微创”。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术是一种新式的TLE-chest术。其特点是术中仅仅用一根最常规的Prolene线将食管肌层荷包缝合,完成钉砧头的置入,简化了胸内吻合的流程和耗材,目前关于这种术式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报道较少。近年来,我们将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与TLE-neck术均进行了持续的优化与完善,许多新的操作和流程被加入到这两种术式中,产生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食管中、下段癌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时究竟该选择颈部吻合还是胸内吻合,目前仍没有定论。目的1.分析基于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的围手术期资料,探讨该手术方式应用于食管中、下段癌的可行性,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2.总结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与TLE-neck术术中技术和流程的改进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经验。3.将两种术式进行改进后的围手术期相关资料进行对比,为食管中、下段癌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时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共计25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0例为TLE-neck术,110例为基于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放疗和化疗。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肿瘤位置、病理类型及术前临床分期。术中术后观察项目包括: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由腔镜中转为开放的例数、围手术期死亡例数、术后总引流量、胸管留置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情况(吻合口瘘、上消化道出血、肺部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及术后病理分期。将两组术式的临床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组的平均年龄为64.05±8.38岁,其中男性82例,女性28例。平均体重指数为22.49±2.78 Kg/m2,其中57(50.18%)例有吸烟史,49(44.55%)例有饮酒史。73(66.36%)例为胸中段食管癌,37(33.64%)例为胸下段食管癌。鳞状细胞癌的百分比为92.73%。TLE-neck组的平均年龄为64.99±7.05岁,其中男性100例,女性40例,平均体重指数为22.61±2.74Kg/m2,其中60(42.86%)例有吸烟史,51(36.43%)例有饮酒史。107(76.43%)例为胸中段食管癌,33(23.57%)例为胸下段食管癌。鳞状细胞癌的百分比为95.7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肿瘤位置、病理类型、术前临床分期等指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73.71±48.85min,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为22.58±10.77个,术后平均总引流量为2172.59±1130.03ml;术后病理分期:Ia期12例,Ib期15例,IIa期27例,IIb期12例,IIIa期6例,IIIb期28例,IVa期10例。术后胸管留置天数为9.93±3.53天,术后住院天数为11.67±4.10天。吻合口瘘4例,均行保守治疗后治愈。上消化道出血2例,1例行保守治疗治愈,另外1例术后行全麻下胃镜下钛夹止血治疗后治愈。肺部并发症11例,喉返神经损伤4例。乳糜瘘2例,均行保守治疗后治愈。围手术期死亡1例,因术后重症肺部感染而死亡。TLE-neck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54.23±58.78min,淋巴结清扫个数为24.52±13.14个,术后总引流量为2329.97±1587.39ml;术后病理分期:Ia期13例,Ib期23例,IIa期24例,IIb期18例,IIIa期9例,IIIb期45例,IVa期8例;术后胸管留置天数为11.31±6.09天,术后住院天数为13.88±8.24天。吻合口瘘15例,其中14例行保守治疗后治愈。上消化道出血7例,均行保守治疗治愈。肺部并发症24例,喉返神经损伤21例。乳糜瘘3例,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经剖腹探查后发现为乳糜池破损,经手术治疗后治愈。围手术期死亡2例,均死于术后肺部感染,其中1例并发吻合口瘘,继而出现食管气管瘘、呼吸衰竭,经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抗感染等治疗,出现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后治疗无效而死亡。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中转例数、围手术期死亡例数、术后总引流量、术后病理分期、上消化道出血、术后肺部并发症及乳糜瘘等指标上无显着差异(P>0.05)。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组术后胸管留置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吻合口瘘发生率及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显着小于TLE-neck术组(P<0.05)。结论:1.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2.通过对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与TLE-neck术术中技术和流程的改进,提高了可操作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3.对于胸中段及胸下段食管癌患者的微创治疗来说,采用镜下荷包技术的TLE-chest术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章晓彬[7](2019)在《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197例,手术方式均行经右胸食管癌根治术,包括经右胸、上腹正中二切口食管癌切除术(Ivor—Lewis手术)和经左颈、右胸、上腹正中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McKeown手术),淋巴结清扫方式为现代二野或二野半淋巴结清扫。观察指标:(1)手术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2)随访和生存情况。(3)选择诸多可能对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有影响的因素进行分组、对比和分析,如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浸润深度(T)、术后大体分型、脉管瘤栓、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N)、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区域、淋巴结转移率、TNM分期、神经侵犯、患者术前白蛋白数值(患者营养情况)、前白蛋白数值、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数值(患者炎症反应)及CRP/Alb。根据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UICC/AJCC)食管癌TNM分期2017年第8版进行TNM分期。(4)亚组分析。术后通过门诊、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8月20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生存分析应用Kaplan.Meier检验和Log rank检验,p<0.05证明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浸润深度(T)、淋巴结转移(N)、淋巴结转移区域、淋巴结转移率、癌栓、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神经侵犯、CRP/Alb对患者的预后均有显着性统计学影响(P<0.05),而性别、年龄、大体分型、淋巴结清扫数、术前白蛋白数值、前白蛋白数值、术前C反应蛋白数值对患者预后无显着影响。结论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浸润深度(T)、淋巴结转移(N)、淋巴结转移区域、淋巴结转移率、癌栓、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神经侵犯、CRP/Alb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预后的单影响因素。

任卫东[8](2019)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和探讨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后发生食管胃颈部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减少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施行胸腔镜或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共31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此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结合胸外科临床治疗中的工作经验和观察后,选取了以下有可能与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胃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关联的因素,包括有患者一般信息资料、手术相关资料、术后相关资料及肿瘤相关资料4个方面共27个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对于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于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Fisher的精确检验或连续校正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遴选出食管胃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式对单因素分析得出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遴选出食管胃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310例行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病例中,有60例术后发生了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9.35%。发生颈部吻合口瘘的病例中55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5例在颈部吻合口瘘病情稳定后带鼻空肠营养管出院,出院后复查上消化道造影皆提示食管胃吻合口愈合,围术期内无二次手术病例,无死亡病例。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得出:吸烟史是否≥400年支、是否有糖尿病、是否发生术中低血压、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以及术后是否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这5个影响因素与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关系密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吸烟史≥400年支(OR=2.111,P=0.023)、糖尿病(OR=4.346,P=0.002)、术中低血压(OR=2.219,P=0.014)以及术后肺部感染(OR=5.618,P=0.000)这4个因素是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仍有一定的发生率,但绝大多数经过保守治疗可以痊愈,且病死率低。2.长期吸烟史0400年支)、合并糖尿病、发生术中低血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是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在预防和减少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的同时,及时发现、早期干预可有效防止或减少颈部吻合口瘘瘘入纵隔、胸腔而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颈部吻合口瘘的快速愈合也尤为重要。

孙贝[9](2018)在《胸腔内全机械侧侧吻合在微创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胸腔内食管胃全机械侧侧吻合在微创食管癌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9月到2018年3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采用胸腹腔镜联合、经右胸上腹胸腔内食管胃机械吻合治疗胸下段食管癌、食管胃交界癌(siewertⅠ型及Ⅱ型)的患者共52例。其中全机械侧侧吻合组有29例,管状吻合器吻合组23例。我们收集了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对照研究,包括性别、年龄、BMI、FEV1、DLCO、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呼吸病史、肿瘤长度、组织分型、肿瘤位置、病理分期、吻合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和组数、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肺部感染、乳糜胸、心律失常、声音嘶哑、胃排空障碍)、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胸管留置和术后住院时间。按照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8版标准进行肿瘤TNM分期。结果:1.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基本临床资料的的对照研究本研究共有52名患者,其中全机械侧侧吻合组29例,管状吻合器吻合组23例。两组病例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BMI、FEV1、DLCO、吸烟史、饮酒史、呼吸疾病史、高血压病史、肿瘤长度、组织分类、肿瘤位置、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手术和术后相关资料的的对照研究全部患者均完成胸腹腔镜下食管病损切除术,术中行胸腔内食管胃全机械侧侧吻合和管状吻合器吻合全部成功,未有中转开胸开腹者。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的吻合时间分别为26.35±5.90min和31.04±6.71min,手术时间分别为318.97±6.85min和367.57±75.22min、胸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1.10±2.80天和13.52±2.17天、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4.41±2.65天和16.70±4.3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和组数、术后第一天胸腔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术后并发症的的对照研究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0%和17.39%,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0%和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在肺部感染、乳糜胸、心律失常、声音嘶哑、胃排空障碍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胸腔内食管胃全机械侧侧吻合在治疗食管下段及食管胃交界癌微创手术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2.与管状吻合器吻合相比该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吻合和手术时间,降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徐东[10](2018)在《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技术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108例食管癌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疗效分析目的:手术中采用食管癌切除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是否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吻合方式。方法:从2015年01月起至2018年06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胸心外科随机选择部分食管癌患者使用管状胃食管T型吻合,记录并观察及随访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后远期生存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原手术计划。共入组患者108例,胸上段30例,胸中段50例,胸下段28例,Ⅰ期12例(ESD失败,或手术前胸部增强CT提示纵隔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淋巴结阴性的患者),ⅡA期(T2-3NOM0)50例,ⅡB期(T1-2N1M0)34例,Ⅲ期(T3-4N0-1M0)12例。其中右胸内吻合26例,左颈部吻合82例;截至随访期末(2018年06月),随访患者1-42个月,中位时间20个月。共有30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其中死亡7例,吻合口瘘或管状胃瘘发生例数为10例,均经过保守治疗,在吻合口瘘发生后1周至5周内愈合。吻合口狭窄需要进行内镜下扩张治疗的患者1例。结论:食管癌切除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均在胸腹腔镜的技术下进行,手术采用腔镜微创方式,管状胃与食管T型侧侧吻合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极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较少。将腔镜技术与T型吻合技术相结合,是一种安全、微创、可行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中采用和推广,促使食管癌手术的优化。第二部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在胸内及颈部的对比分析目的:采用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的手术方式中,对比分析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切除右胸内吻合与左颈部吻合不同吻合部位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2015年01月起至2018年06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选择部分食管癌患者使用管状胃食管T型吻合。术前均行胃镜检查,肿瘤上缘距门齿30cm以内的患者,行颈部吻合;距门齿大于30cm行右胸内吻合。其中右胸内吻合26例,左颈部吻合82例。记录观察患者的一般一般情况,如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远期生存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原手术计划。无中转开胸及无剖胸探查后关胸病例。右胸内吻合26例,左颈吻合手术8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T型吻合。右胸内吻合组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和平均清扫上纵隔淋巴结数较左颈部T型吻合组少,但两组总转移率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右胸内T型吻合组的左右喉返神经损伤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左颈部T型吻合组低(P<0.05);其他并发症,两组术后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术中渗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共随访108例(100%),随访截止时间2018年06月,随访时间跨度为术后1-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所有I期患者均无化疗,所有Ⅱ、Ⅲ期患者均采用标准的4-6次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随访观察食管癌局部复发率或远处转移率、反流性食管炎、T型吻合口的狭窄、无复发生存率、总死亡及总生存率等指标。两组随访指标中,左颈部吻合组复发或转移率较右胸内组低(P<0.05),故左颈部吻合组无复发生存率较右胸内组高。结论:所有食管癌患者均采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吻合采用T型吻合术。上述对比研究验证了 T型吻合无论是右胸内和左颈部都是安全可行的,两组均可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与左颈部吻合相比,右胸内T型吻合在术后吻合口瘘、左右喉返神经损伤等方面并发性更低,返流性食管炎左颈部更低。两组患者的其他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未见明显差异性。食管癌微创手术T型吻合具有安全、可行、微创等特点,值得推广。第三部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颈部T型侧侧吻合与圆形端侧吻合的对比分析目的:比较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后管胃食管左颈部行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与行圆形管状吻合器端侧吻合的差异。方法:从2015年01月起至2018年06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微创食管癌左颈部吻合手术(微创Meckown食管癌手术)中,统计出采用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与行圆形管状吻合器端侧吻合的病例共174例,T型吻合组(82例)和圆形吻合组(92例),分别接受管胃食管左颈部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和圆形管状吻合器端侧吻合。对比分析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包括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乳糜胸、声音嘶哑、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返流等)等指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T型吻合组与圆形吻合组对比,T型吻合组吻合时间更短,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需处理的胸腔积液、心律失常、乳糜胸及声音嘶哑等一般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吻合口瘘发生率和吻合口返流发生率与圆形端侧吻合比未见明显改善;而T型吻合组的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发生率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颈部全机械T型侧侧吻合与圆形端侧吻合相比,同样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吻合方式。T型吻合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并不高于圆形吻合,具有吻合时间明显缩短,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等优势,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二、经右胸胸段食管癌切除术颈部吻合口瘘的预防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右胸胸段食管癌切除术颈部吻合口瘘的预防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微创食管癌手术管状胃两种重建路径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文献来源
    2 文献检索策略
    3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干预措施
        3.4 结局指标
    4 文献筛选
    5 质量评价
    6 资料提取
    7 统计学分析
        7.1 异致性检验
        7.2 敏感性检验
        7.3 发表偏倚的评估
结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2 纳入实验的特征
    3 入选文献质量评价
    4 Meta分析结果
        4.1 吻合口瘘发生率
        4.2 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4.3 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4.4 围手术期死亡率
        4.5 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4.6 术后胃肠减压时间
        4.7 术后返流症状
        4.8 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消化道重建路径在食管癌手术中的运用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A 检索策略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2)胸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模型构建及预测能力的初步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来源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临床数据选择
        1.1.5 临床数据收集
        1.1.6 各因素分类方法
        1.1.7 参数的赋值标准
        1.1.8 手术步骤
        1.1.9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入组病例的临床资料
        1.2.2 影响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1.2.3 影响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1.2.4 Logistic回归方程建立
        1.2.5 回归方程的ROC曲线
        1.2.6 预测模型的外部验证
    1.3 讨论
        1.3.1 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1.3.2 影响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1.3.2.1 肿瘤位置
        1.3.2.2 肿瘤直径
        1.3.2.3 分化程度
        1.3.2.4 浸润深度
        1.3.2.5 隆突下淋巴结转移
        1.3.2.6 淋巴结SUV值
        1.3.2.7 CT 下淋巴结转移征象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重要性及清扫技巧新进展
    2.1 喉返神经及神经旁淋巴结解剖特点
    2.2 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对颈部淋巴结清扫的指导价值
    2.3 相关三野手术指征的探讨
    2.4 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治现状
    2.5 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技巧
    2.6 术后如何早期发现喉返神经损伤及补救措施
    2.7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3)食管肿瘤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术前资料
    3. 手术方式选择
    4. 手术方法
    5. 术后治疗
    6. 吻合口瘘的诊断与治疗
    7.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单因素分析结果
    2.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管术后吻合口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及微创手术与开式手术对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管癌外科治疗现状及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微创食管癌手术术中中转对肿瘤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影响微创食管癌手术术中中转的相关因素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微创食管癌手术术中中转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分析
    3.1 资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微创食管癌手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镜下荷包技术胸内吻合与颈部直视吻合在微创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7)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资料和方法
2、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观察指标
    2.3 术前处理
    2.4 手术方法
    2.5 颈部吻合口瘘的临床诊疗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食管癌外科治疗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胸腔内全机械侧侧吻合在微创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和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 临床资料
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方法
        2.2.1 腹腔镜下的操作
        2.2.2 胸腔镜下的操作
        2.2.3 胸腔镜下食管胃全机械侧侧吻合
        2.2.4 胸腔镜下食管胃管状吻合器吻合
    2.3 术后处理
统计分析和结果
    3.1 观察指标
    3.2 统计学处理
    3.3 结果
        3.3.1 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基本临床资料的比较
        3.3.2 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手术和术后相关资料的比较
        3.3.3 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讨论
    4.1 微创食管切除术和吻合方式
    4.2 管状胃的应用
    4.3 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主要并发症分析
        4.3.1 吻合口瘘
        4.3.2 吻合口狭窄
    4.4 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后一般并发症分析
        4.4.1 肺部感染
        4.4.2 乳糜胸
        4.4.3 心律失常
        4.4.4 喉返神经损伤
        4.4.5 胃排空障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英文缩写词表
致谢

(10)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技术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108例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疗效分析
    序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围手术期处理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在胸内及颈部的对比分析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围手术期处理与手术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颈部T型侧侧吻合与圆形端侧吻合的对比分析
    序言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手术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思考与展望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及科研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四、经右胸胸段食管癌切除术颈部吻合口瘘的预防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微创食管癌手术管状胃两种重建路径的Meta分析[D]. 任廷楷. 河南大学, 2020(02)
  • [2]胸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模型构建及预测能力的初步验证[D]. 赵方超.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3]食管肿瘤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秦启明. 山东大学, 2020(02)
  • [4]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及微创手术与开式手术对预后的影响[D]. 张欣然.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5]微创食管癌手术术中中转对肿瘤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D]. 刘学海.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6]镜下荷包技术胸内吻合与颈部直视吻合在微创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D]. 康宁宁.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7)
  • [7]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因素分析[D]. 章晓彬. 苏州大学, 2019(04)
  • [8]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分析[D]. 任卫东. 扬州大学, 2019(02)
  • [9]胸腔内全机械侧侧吻合在微创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D]. 孙贝. 青岛大学, 2018(02)
  • [10]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技术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D]. 徐东. 苏州大学, 2018(04)

标签:;  ;  ;  ;  ;  

右胸段食管切除术预防颈椎吻合口漏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