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压抑与消解神圣 ——新时期以来小说中性和革命的双重言说

反抗压抑与消解神圣 ——新时期以来小说中性和革命的双重言说

论文摘要

本论文题为《反抗压抑与消解神圣——新时期以来小说中性与革命的双重言说》,以新时期以来小说中性和革命的互动叙事为研究对象,以经典革命历史文本对性和革命的传统叙述为参照,着重论述新时期以来小说在对性和革命的双重言说中性爱叙述对革命意识形态压抑的反抗和对革命神圣的消解,以透视在这一过程中新时期以来各种文学思潮是如何摆脱泛政治意识形态的束缚,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精神意向、价值取向和文本特征的。论文由“绪论”、“两极化取向”、“浪漫化想象”、“中性化表述”、“欲望化书写”、“镜像化观照”和“结语”等七个部分组成,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主要是阐述论文的选题依据,概括学界的研究现状;同时,对论文将采取的研究方法和论文思路给予说明;另外,对论文涉及到的一些基本的概念范畴,如性、革命、新时期小说加以界定。在新时期以来多种文学思潮的小说叙事中,性和革命尤其是性这个概念的内涵并不完全一样。同时,不同的小说潮流对性和革命的双重言说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都体现出反抗压抑和消解神圣的共同的精神意向,但是这一过程是在不同的精神层面和价值取向上进行的。论文以小说潮流出现的纵向时间顺序和横向的精神意向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论述的重点在于小说叙事中性反抗革命压抑和消解革命神圣的独特意义,以显现新时期文学是如何逐步摆脱泛政治意识形态的束缚从而呈现出多重特质和丰富内涵的。第一章主要探讨新启蒙主义小说对人性话语的两极化书写。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革命话语逐渐取得了其在社会思想文化中的权威地位,压抑了人性话语,人性被异化。新时期之初的新启蒙主义文学思潮认识到性欲是人性之中的感性生命内容,是受到肯定的一种自然的人性。在对人性的肯定和伸张中,人性话语形成了对革命话语的修复,而人性之中的感性欲望试图从政治压抑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对革命话语的僭越。还有一些小说揭示了革命政治话语对人性欲望的压抑和扭曲,但最终新启蒙主义文学又回到了社会政治理性,试图重建主体价值。第二章着重分析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文学思潮的对原始生命欲望和本能的浪漫化想象。浪漫主义文学从理性压抑中反叛出来,书写那种具有非理性特征的原始生命欲望和本能,尤其是性欲望。在《红高粱》、《丰乳肥臀》等作品中,这种欲望和本能冲破了革命话语的压抑,返回了非主流的民间世界。世纪之交的新革命历史小说却是对“革命”的再度返回,寄托了世纪末的人们对革命的浪漫化想象。但是革命失去了严格的阶级斗争内涵,主要是指民族革命。民族革命英雄是充满了爱欲和本能的男性个体,性从传统意义上的革命规训中解放出来。对男性革命英雄的欲望叙述还迎合了大众文化的欲望叙事法则。第三章重点论述新写实和新历史小说的生命本能观。革命现实主义曾经是当代文学史上居于权威地位的创作方法,建构了革命历史的宏大叙事。在这种宏大叙事中,阶级斗争推动着历史的进步,具有无可争辩的正义性。新写实小说回到了对普通人的世俗性欲望的书写,在苏童、李锐等小说家看来,历史是循环、宿命的,质疑了那种现代性革命话语。所谓革命就是人们在卑劣的欲望尤其是性欲望的驱使下的厮杀和争抢,农民革命英雄的崇高神性和革命的正义性被彻底消解。另外,陈忠实在他的《白鹿原》中以对性、革命、家族三者的书写表达了他对现代性革命话语的反思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第四章集中论述女性主义和消费主义文学的身体体验和欲望化书写。在传统革命历史叙事中,女性献身革命就是成为那些革命男性的伴侣,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改造。新历史小说描绘了那些“堕落”女性的性感身体,女性身体像水一样从革命意识形态的规训中流溢出来,质疑了崇高革命话语。在女性主义作家的写作中,女性只有夺回自己的身体才能摆脱男权革命话语的控制,拒绝成为革命征用的性工具。在消费主义文学对红色革命经典的改写中,欲望叙述形成了对革命意识形态的动摇和颠覆,因而必然引起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训。第五章主要考察性和革命之间的相互观照。《坚硬如水》对性和革命的叙事表面上回到了“革命加恋爱”的小说模式,但实际上是这一模式的变异。性和权力欲望的畸形膨胀和疯狂最终导致了主人公自身的毁灭。在余华的《兄弟》中革命压抑了欲望,造成了市场经济时代欲望的畸形膨胀,但是,革命所代表的公平和正义对当下价值失范仍然具有积极的反思意义。王小波是一个自由主义作家,在他的一些小说中权力话语对个人的压抑就表现为“革命”的施虐和性的受虐,由此造成了性和主体的异化,但是,在他的《革命时期的爱情》、《黄金时代》等小说中,王小波试图通过戏谑化的性描写颠覆“革命”的崇高和压抑,建构个人主体价值。结语部分在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重新审视革命以及革命所代表的集体主义理想和个人的关系,进一步思考市场经济时代对革命的重新想象和理解以及革命价值观在这一时代可能具有的积极意义。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性、革命及新时期小说的界定
  • 1、性以及当代小说中的性话语释义
  • 2、革命释义及"后革命"时期的革命书写
  • 3、新时期小说的界定
  • 二、选题依据、研究现状和论文思路
  • 1、问题缘起和选题依据
  • 2、研究现状
  • 3、论文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两极化取向:人性的伸张和人性的扭曲
  • 第一节 "文革"的结束和人性话语的彰显
  • 一、从革命权威的建立到"文革"的结束
  • 二、新启蒙思潮中人性话语的彰显
  • 第二节 人性的伸张:人性话语对革命话语的"修复"与"僭越"
  • 一、"修复":革命的人性化书写
  • 二、"僭越":欲望的独立冲动
  • 第三节 从人性扭曲到主体重建:性爱叙述与"革命"反思
  • 一、人性扭曲与伤痕揭示
  • 二、主体价值的重新建构
  • 第二章 浪漫化想象:反叛的先声和解放的旗帜
  • 第一节 反叛的先声:原始生命的欲望突围
  • 一、浪漫主义的"返回意向"和三大母题
  • 二、"突围":突破革命规训的原始欲望
  • 第二节 商业化背景下革命的想象性书写
  • 一、革命价值的认同与调整
  • 二、解放的旗帜:革命者的爱欲叙述
  • 第三章 中性化表述:生命本能观和无意识冲动
  • 第一节 世俗化文学思潮和历史重述的精神意向
  • 一、世俗化文学思潮和创作背景
  • 二、重述历史的精神意向
  • 第二节 欲望驱动历史
  • 一、本质主义真实观和宏大叙事的建构
  • 二、生命本能观和无意识冲动:新历史小说的非理性特征
  • 三、欲望叙述与革命神性的消解
  • 第三节 《白鹿原》文学世界中的家族、性和革命
  • 一、身体的政治隐喻
  • 二、在告别革命的想象中重返传统
  • 第四章 欲望化书写:身体的骚动和性别的体验
  • 第一节 女性身体与政治革命
  • 一、女性身体与革命规训
  • 二、"堕落"的女性:新历史小说中的女性身体
  • 三、疏离"革命"的女性意识
  • 第二节 "越轨"的情欲:红色经典的欲望化改写
  • 一、经典的改写:被放大的世俗性欲望
  • 二、神性的解构:革命女性的欲望迷狂
  • 第五章 镜像化观照:从革命看性和从性看革命
  • 第一节 《坚硬如水》:压抑与狂欢的悖论
  • 一、"革命加恋爱"模式的回归与变异
  • 二、互渗互反的性爱与"革命"
  • 第二节 《兄弟》:连接"文革"和"市场"的价值困惑
  • 第三节 王小波小说性爱叙事的自由主义立场
  • 一、思想史上的异类:王小波自由主义思想探析
  • 二、施虐与受虐:革命之于性爱
  • 三、颠覆与解构:性爱之于革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红色中华》革命话语内容及建构途径(1931-1934)[J].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8(04)
    • [2].对意识形态“革命话语”的几点省思[J]. 理论探索 2016(02)
    • [3].观点[J]. 语文学习 2017(04)
    • [4].《新华日报》“青年生活”:战争年代青年革命话语的建构[J]. 新闻知识 2019(09)
    • [5].“革命话语”下的政治总动员——兼论《新民主主义论》[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5(03)
    • [6].“十七年”儿童文学中的革命话语叙事[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7].从革命话语到治理话语: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的话语转换[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8(03)
    • [8].国民大革命语境下农民报刊的革命话语探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9)
    • [9].五四纪念与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建构[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 [10].“流动”的革命性:论20世纪以来社会变迁中的“游民”阶层及其研究[J].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0(06)
    • [11].重返中国革命话语?——论近年对《阿Q正传》的几种新解[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1)
    • [12].李跃力著《革命与文学的深层互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革命话语”研究》[J]. 新文学史料 2013(04)
    • [13].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革命话语”的发展及其现代意义[J]. 重庆社会科学 2008(07)
    • [14].反抗与疏离:论建国后老舍的创作及思想转变(1958—1966)[J]. 菏泽学院学报 2014(06)
    • [15].毛泽东与中国革命话语的建构[J].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9(02)
    • [16].基于译介话语下中共早期革命话语体系的建构(1919-1927)[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9)
    • [17].《创业史》的革命话语叙事[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14)
    • [18].土改小说中的苦难言说——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为中心[J]. 中国文学研究 2017(04)
    • [19].性别视域中的革命话语——以白薇为中心的“革命+恋爱”再解读[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8(06)
    • [20].《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革命话语体系的建构[J]. 社会主义研究 2014(03)
    • [21].人道立场向革命话语的潜进——论柔石审美心理结构的转换[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22].革命话语在乡土想像中的激荡与消隐[J]. 文学评论 2009(02)
    • [23].启蒙话语与革命话语的潜在对话[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01)
    • [24].移植与再造:论《赤光》与中国革命话语的建构[J]. 理论学刊 2017(06)
    • [25].纠葛与碰撞的轨迹——论丁玲的“革命+恋爱”小说[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10)
    • [26].革命话语的分歧:从1927年“清党”前后打倒土豪劣绅谈起[J]. 党史文苑 2011(02)
    • [27].对民间诉求的内在规律性诠释——评电视剧《沂蒙》[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6)
    • [28].中国近代文艺革命话语考辨[J]. 美与时代(下) 2020(02)
    • [29].小资话语与革命话语的此消彼长[J]. 长城 2011(11)
    • [30].“革命”话语的文本与现实意义探究——读《革命的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J]. 中国研究生 2013(10)

    标签:;  ;  ;  ;  

    反抗压抑与消解神圣 ——新时期以来小说中性和革命的双重言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