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十世纪中国家族家庭小说中的“父与子”

论二十世纪中国家族家庭小说中的“父与子”

论文题目: 论二十世纪中国家族家庭小说中的“父与子”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作者: 陈然

导师: 辜也平

关键词: 父辈,子辈,叙事,民间

文献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当二十世纪中国的创作主体们作为子辈遭遇到分别代表着中国封建社会传统象征秩序、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文化象征秩序以及西方现代文化象征秩序这三大父亲形象时,他们面对不同的时代语境,奉守相应的价值观,采取迥异的态度:或者臣服于父权专制的象征秩序:或者不满桎梏,走出家门,寻找理想父亲;或者发现真实的父亲,漠然地放弃父性世界。对20世纪中国家族家庭小说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我们发现:“五四”时期的家族家庭小说文本,父子关系的对立隐喻着传统封建象征秩序下的民族遭际,采用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及家族逆子视角与“俯视”视点;“十七年”时期的家族家庭小说文本,父子关系的共谋谱写着宏大叙事遮蔽下的革命历史,恪守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叙事语法及全知全能视角与“仰视”视点:新时期以降的家族家庭小说创作,父子关系的解构书写着戏仿与颠覆的历史叙事,创立戏拟与反讽的叙事模式及第一人称“我”的视角与“平视”视点。而在这三大主流之外,又始终有一股汲取自民间的力量在守望与呼唤着理想的父亲形象。

论文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反叛与背离

一 历史叙事的民族隐喻性

二 二元对立的角色模式

三 家族逆子视角与“俯视”视点

第二章 依附与共谋

一 宏大叙事遮蔽下的革命历史谱写

二 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叙事语法

三 全知全能视角与“仰视”视点

第三章 身份共同沦丧与定位困惑

一 历史叙事的戏仿与欲望书写

二 戏拟与反讽的叙事模式

三 第一人称“我”的视角与“平视”视点

第四章 沉潜民间的期待

一 民间传统文化的重提

二 民间宗教传统的回归

三 民间原始生命力的呼唤

结语

参考书目

中文详细摘要

发布时间: 2005-09-27

参考文献

  • [1].二十世纪中国家族家庭小说中的奇葩[D]. 吴铁坚.福建师范大学2006
  • [2].清代长篇家庭小说中的女儿群像研究[D]. 万晶晶.河北大学2018
  • [3].明清长篇家庭小说死亡叙事研究[D]. 邱露.河南大学2013
  • [4].明清家庭小说中的婆媳关系研究[D]. 张磊.陕西理工学院2015
  • [5].晚清家庭题材小说研究[D]. 范海伦.陕西师范大学2016
  • [6].晚清家庭小说研究[D]. 程祥.陕西理工学院2015
  • [7].明清长篇家庭小说中的酒宴书写研究[D]. 尚福星.河南大学2014
  • [8].清代长篇家庭小说继承人形象研究[D]. 闫天阁.南京师范大学2017
  • [9].新世纪家族叙事研究[D]. 钱慧杰.渤海大学2014
  • [10].精神家族与精神家园[D]. 成英玲.山东师范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论现代家族小说中的长子形象[D]. 马晓丽.西南师范大学2004
  • [2].论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家族小说[D]. 刘媛.扬州大学2005
  • [3].20世纪家族小说人物论[D]. 杨贤美.湖南师范大学2005
  • [4].试论现代家族文学中的父与子[D]. 解浩.郑州大学2005
  • [5].风云流变中的“家”[D]. 刘晗.西北大学2005
  • [6].巴金家庭小说的解构主题[D]. 汪太伟.重庆师范大学2004
  • [7].巴金的《家》和藤村的《家》[D]. 吴罗娟.武汉大学2005
  • [8].割舍不断的家族情怀[D]. 毕亮.山东师范大学2006
  • [9].“祖—父—子”结构与封建家族制度的解体[D]. 张文龙.郑州大学2006
  • [10].论中国现代家族叙事文学中的生命群像[D]. 王蕾.黑龙江大学2003

标签:;  ;  ;  ;  

论二十世纪中国家族家庭小说中的“父与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