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序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周期序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在我国人群的患病率接近千分之一,全国患病总人数高达100万。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特异的有效治疗手段,现该病尚不能治愈。在20世纪50年代,SLE的5年生存率仅为20%。近年来,由于免疫血清学检查的广泛应用,而且正确及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得SLE的生存率大为改善。国外报道5年生存率90%,10年生存率80%。国内情况分别为98%及84%。免疫抑制剂中环磷酰胺(CTX)对狼疮肾炎的有效性已被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但其用量越大,效益越大,副作用也越大,其中包括感染、性腺抑制、及肿瘤。目前新的治疗方案不断出现,如新的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血浆置换、自体干细胞移植等,但上述治疗不仅疗效尚待长期临床考证,治疗费用少则数万元/年,多则数十万元/年,患者多难以承受。鉴于此,我们在治疗SLE的临床实践中,借鉴联合化疗治疗肿瘤的成功经验,根据细胞增殖动力学原理,将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环磷酰胺CTX)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长春新碱VCR)联合序贯间歇给药(每三周给药一次)治疗SLE,减少了CTX的用量,明显降低了不良反应,而且治疗效果显著。此方案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为了验证周期序贯联合VCR+CTX方案的疗效及协同机制,首先进行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动物模型选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小鼠模型,该模型是一个良好的狼疮鼠肾炎模型。观测指标选取反映SLE肾脏及免疫系统病变的指标,包括SLE的肾脏生物指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导致SLE病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其受体系统(BAFF和BAFFR)。[目的]为了从临床实践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本文探讨周期序贯联合免疫抑制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以阐明序贯联合用药协同效应机制。[方法]本研究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的选择和建立动物模型选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小鼠模型,实验动物取6-8周龄雌性(C57BL/6J×DBA/2)F1杂交鼠及6-8周龄雌性DBA/2小鼠,体重(18-20)g。制作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狼疮样小鼠模型36只。造模前及造模6周时分别留取血尿检测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抗双链DNA抗体并各处死解剖小鼠3只,剩余30只小鼠模型进入第二部分研究。第二部分:VCR+CTX周期联合治疗SLE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选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小鼠模型30只,随机分五组:空白对照组、VCR间歇给药组、CTX间歇给药组、CTX隔日给药组及VCR+CTX联合间歇给药组。间歇给药为每隔三周(20天)给予一次,隔日给药为每隔一天给予一次。从诱导开始到全部处死动物,历时24周。检测项目1一般情况,包括体重、精神状态、存活。2血液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肌酐、血清双链DNA抗体、ELISA检测血TGF-β1、血MCP1、血BAFF。3尿液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TGF-β1、尿MCP1。4肝脏病理肝脏病理切片(HE染色)5肾脏病理肾脏病理切片(HE染色、Masson染色、PSAM染色、免疫荧光染色C3及IgG)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测定TGF-β1、MCP1。6半定量RT-PCR测定TGF-β1、MCP1的mRNA在肾脏的表达。7脾脏病理免疫组化法定位测定BAFF、BAFFR。8半定量RT-PCR测定BAFF、BAFFR的mRNA在脾脏的表达。统计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析因分析等。[结果]1造模情况及一般情况观察①诱导造模后六周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达5.02±0.88mg,抗dsDNA抗体阳性,肾脏病理呈狼疮肾炎Ⅳ型表现,模型成功。不同治疗组治疗18周,最终对照组死亡4只,VCR间隔用药组死亡2只,余三组均存活。②CTX隔日用药组对造模小鼠体重、血清ALT的影响较大,与其他四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现为小鼠体重不增,血清ALT明显升高及散在肝细胞空泡变性。各组对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2肾脏指标观察①CTX隔日组、VCR+CTX联合组对造模小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改变最大,与其他三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VCR间隔组<CTX间隔组<CTX隔日组≈VCR+CTX联合组。CTX隔日组、VCR+CTX联合组及CTX间隔组对造模小鼠血清肌酐、肾小球病变病理积分及抗dsDNA抗体滴度的减低较大,与对照组、VCR间隔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CTX间隔治疗组、CTX隔日治疗组与VCR+CTX联合组三组对造模小鼠尿MCP-1值、尿TGF-β1值的降低幅度较大,与对照组、VCR间隔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不同治疗方案对血清MCP-1、TGF-β1的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CTX隔日治疗组、VCR+CTX联合组造模小鼠肾脏MCP-1、TGF-β1表达在平均灰度及肾小球、肾小管中的阳性数及肾脏mRNA表达量最低,与对照组、VCR间隔组及CTX间隔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④造模小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血清肌酐、尿MCP-1、肾小球MCP-1的阳性细胞数、肾小管MCP-1阳性率的水平相关(P<0.01)。⑤造模小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血清肌酐、尿TGFβ1、肾小球TGFβ1阳性细胞数、肾小管TGFβ1阳性率的水平相关(P<0.01)。3免疫系统指标观察①CTX隔日组、VCR+CTX联合组对小鼠血清BAFF降低最大,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CTX隔日用药组、VCR+CTX联合组造模小鼠脾脏BAFF免疫组化表达的平均灰度及脾脏mRNA表达水平最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治疗方案组造模小鼠脾脏BAFFR免疫组化表达的平均灰度及脾脏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血清BAFF与血清dsDNA滴度、脾脏BAFF表达的平均灰度相关(P<0.05);脾脏BAFF表达的平均灰度与脾脏BAFFR表达的平均灰度不相关(P>0.05)。4 VCR与CTX的交互作用①经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VCR和CTX联合对造模小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Cr、尿MCP-1有明显协同作用(P<0.05),对尿TGFβ1无交互作用(P=0.122)。②经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VCR和CTX联合对造模小鼠血清BAFF改变有协同作用(P=0.029<0.05)、外周血白细胞减低无交互作用(P=0.085)。[结论]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小鼠模型可出现狼疮肾炎Ⅳ型病理改变及MCP-1、TGFβ1、BAFF的表达排泌增加。2序贯周期联合VCR和CTX联合治疗有交互作用,在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清BAFF,减少肾脏MCP-1的表达和排泌等方面为协同作用,与CTX隔日用药组相当,优于VCR间隔治疗组、CTX间隔治疗组。3 VCR+CTX联合间歇给药与单用药比较不良反应并没有增加,比较安全。CTX隔日给药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大于其它各组,表现为体重不增、肝酶增高。4 BAFF/BAFFR系统可能是VCR+CTX周期序贯联合治疗cGVHD狼疮样小鼠的一条途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的选择与建立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第二部分 周期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来氟米特联合强的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皮肤病与性病 2019(06)
    • [2].免疫净化对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研究[J]. 黑龙江中医药 2019(05)
    • [3].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02)
    • [4].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特征[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4)
    • [5].多脏器累及的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J]. 疑难病杂志 2020(05)
    • [6].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成效探究[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23)
    • [7].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对照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37)
    • [8].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临床特点及导致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08)
    • [9].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观察[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0(04)
    • [10].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02)
    • [11].延续性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效果探讨[J]. 大医生 2018(Z2)
    • [1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9(05)
    • [13].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沙门菌感染致髋关节破坏1例[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04)
    • [14].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9(10)
    • [15].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临床探索与实践[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10)
    • [16].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新进展[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9(05)
    • [17].延续性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03)
    • [18].略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体会[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30)
    • [19].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脑脊液检查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 2018(06)
    • [20].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连续性护理分析[J]. 继续医学教育 2018(08)
    • [21].中外合作研究揭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机制[J]. 生物学教学 2017(01)
    • [22].激素与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肾炎效果[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5)
    • [23].不同年龄段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23)
    • [24].北大人民医院国际首次应用低剂量IL-2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01)
    • [25].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自身抗体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01)
    • [26].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02)
    • [27].系统性红斑狼疮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三例[J].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6(04)
    • [28].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感染[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21)
    • [29].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胸腺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S1)
    • [30].抗凝药物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6(05)

    标签:;  ;  ;  ;  ;  

    周期序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