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G-CSF动员骨髓干细胞及归巢修复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rhG-CSF动员骨髓干细胞及归巢修复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制备大鼠局灶型脑缺血梗死模型,腹腔内注射骨髓干细胞动员剂-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观测动员出的骨髓干细胞“归巢”于受损脑组织及其修复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4只,体重220-260g,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8只。模型组和实验组采用经颈内动脉Zea Longa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致局灶型脑缺血梗死模型。大鼠清醒后,据Zea Longa的5分制评分标准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评判模型成功与否。实验组于制备缺血脑梗死模型后腹腔内注射rhG-CSF10μg·kg-1·d-1,连续7d,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于术后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用7d。用药前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和体重变化情况,3组大鼠均于术后1周经麻醉处死后开颅取脑,用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CD34阳性细胞、透射电镜下观察归巢于受损脑组织的骨髓干细胞的超微结构,以分析其分化情况。实验所得数据用x±s表示,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指标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各组大鼠出现不同的评分情况,假手术组无异常,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均有提尾悬空时左前肢屈曲、内收,不能伸直,以左后腿为圆心向左旋转及自主活动时身体向左侧倾倒的表现。腹腔内注射前,模型组和实验组的神经功能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评分分别为:假手术组0±0,模型组1.67±0.81,实验组1.61±0.61;注药1周后,实验组大鼠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评分分别为:假手术组0±0,模型组1.56±0.62,实验组1.11±0.53;腹腔内注射前、后模型组的神经功能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注药后的评分则明显低于注药前(P<0.05)。2体重减轻率造模后,大鼠活动减少,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明显消瘦。假手术组大鼠无异常表现,术后1周体重有所增加。术后1周模型组体重减轻率为(13.11±2.40)%,实验组为(11.58±1.37)%,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脑梗死灶体积百分比TTC染色后正常脑组织呈红色,梗死区为白色。术后1周,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白色缺血性脑梗死区恒定于右侧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包括大脑皮层及基底节区;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均被染成红色,无梗死区。rhG-CSF实验组在MCA支配区内有块状的TTC着色区。图像分析结果:模型组梗死灶体积为(223.89±10.31)mm3,梗死灶体积占全脑体积的百分比为(16.98±1.27)%;实验组则分别为(150.54±17.26)mm3和(11.42±2.19)%,两者差异显著(P<0.01)。4脑梗死区病理变化术后1周,模型组梗死区脑组织呈液化性坏死状态,坏死灶周围可见较多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rhG-CSF实验组大鼠部分坏死灶被新生毛细血管和神经元样细胞修复,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假手术组大鼠无脑梗死的病理变化。5免疫组化检查CD34阳性细胞术后1周,在rhG-CSF实验组大鼠的右侧梗死区脑组织中检测到CD34阳性的单个核细胞,此外,还发现呈锥形并且带有突起的CD34阳性细胞。rhG-CSF实验组对侧脑组织、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大鼠的脑组织均未见到CD34阳性细胞。6损伤区脑组织超微病理学变化电镜下,模型组大鼠梗死区脑组织正常结构丧失,可见碎片状坏死性变化,并可见许多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损伤区神经细胞变性及坏死,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部分溶解,出现空泡;而实验组大鼠梗死区脑组织除有上述相似的坏死变化及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外,还可见到新生毛细血管和具有较长突起的神经元样细胞;假手术组大鼠无脑梗死的病理变化,可见到较为典型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其中神经元胞膜完整,核大而圆,居中,核仁清晰,染色质松散,分布均匀,常染色质较多,核周围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还有完好的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神经胶质细胞核内异染色质较多,胞浆较少,细胞器不如神经元丰富。结论:1rhG-CSF促进了CD34阳性骨髓干细胞的动员,CD34阳性细胞可“归巢”于大鼠的脑损伤区。2缺血性脑梗死区有新生毛细血管和具有长突起的神经元样细胞出现,可能对损伤区有修复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模型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表
  • 综述 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rhG-CSF治疗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01)
    • [2].rhG-CSF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3(06)
    • [3].RhG-CSF致Ⅰ型超敏反应的识别再认识[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02)
    • [4].rhG-CSF动员后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2(11)
    • [5].康复新联合rhG-CSF防治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观察[J]. 现代肿瘤医学 2014(08)
    • [6].丹参酮联合rhG-CSF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疗效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11)
    • [7].不同剂量rhG-CSF预防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 2016(18)
    • [8].rhG-CSF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分析[J]. 海峡药学 2015(06)
    • [9].rhG-CSF促进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的增殖[J]. 解剖学报 2011(05)
    • [10].rhG-CSF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F-1α表达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06)
    • [11].康复新液联合rhG-CSF对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20(17)
    • [12].分泌型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裂解纯化[J]. 科技通报 2010(04)
    • [13].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安全性与临床评价[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07)
    • [14].丹参酮联合rhG-CSF动员高龄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分析[J]. 重庆医学 2012(02)
    • [15].rhG-CSF对大鼠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保护及治疗作用机制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16)
    • [16].基因工程菌发酵表达rhG-CSF的条件优化[J]. 药学研究 2014(07)
    • [17].rhG-CSF治疗不同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与机制[J]. 现代医学 2016(12)
    • [18].不同剂量的rhG-CS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组织VEGF的影响[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04)
    • [19].两种国产rhG-CSF治疗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最小成本分析[J]. 中国药师 2009(04)
    • [20].rhG-CSF包含体处理工艺改进[J]. 上海医药 2017(15)
    • [21].十全大补汤联合rhG-CSF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02)
    • [22].rhG-CSF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10(06)
    • [23].rhG-CSF促进不同性别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作用[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04)
    • [24].丹参注射液联合rhG-CSF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J]. 中医药导报 2017(17)
    • [25].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应用rhG-CSF致骨痛的作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4(21)
    • [26].rhG-CSF、蒙脱石散、蜂蜜混合用于化疗病人口腔溃疡的疗效研究[J]. 护理研究 2011(14)
    • [27].穴位注射配合皮下注射rhG-CSF治疗化疗所致粒细胞减少症[J]. 山西中医 2014(06)
    • [28].rhG-CSF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比较研究[J]. 重庆医学 2008(23)
    • [29].rhG-CSF残余液治疗化疗药物所致口腔溃疡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12(21)
    • [30].精确测定rhG-CSF产品化学稳定性的RP-HPLC新方法[J]. 药物生物技术 2011(02)

    标签:;  ;  ;  ;  

    rhG-CSF动员骨髓干细胞及归巢修复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