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乳营养特性及对嗜酸乳杆菌增菌发酵效能的研究

山羊乳营养特性及对嗜酸乳杆菌增菌发酵效能的研究

论文摘要

牛羊乳营养价值很高,人们已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但牛羊乳的营养特性及加工特性存在许多异同处,这方面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特别是羊乳的营养特性及对嗜酸乳杆菌增菌发酵效能的研究更是空白,羊乳在陕西省资源丰富,奶山羊存栏数、产量居全国首位,已形成特色经济优势,呈现连续平稳增长态势,主要产区包括富平、蓝田、千阳、三原、泾阳、杨凌等,陕西山羊品种主要包括莎能奶山羊和关中奶山羊,羊乳的加工在陕西省多年来始终处于初级加工阶段,每年产能的90%以上加工成乳粉外销国内外,属于典型的优势资源低效益利用。为了开辟羊乳资源利用新途径,新方法,新思路,实现羊乳产业健康及经济效益最大化,有必要对陕西羊乳的营养特性做进一步的分析及其对益生菌增菌发酵效能展开研究。本研究结合陕西羊乳特色乳业资源优势,对羊乳从其营养特点、质构特性、加工特性、风味特性、微生物发酵特性等多方面展开研究,同时与牛乳相关特性进行比较,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与思路,为陕西羊乳资源科学利用提供了新的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陕西羊乳质量较稳定,全省范围内各项指标波动幅度不大。主要理化指标结果如下:密度D2 401.0282±0.0019×103kg·m-3, pH值6.694±0.018,滴定酸度11.86±0.203°T,蛋白质31.92±1.96 g·L-1脂肪含量38.94±0.97g·L-1,,乳糖含量43.54±6.58 g·L-1,灰分7.655±0.388 g·L-1,总乳固体(TS)123.96±2.16 g·L-1,非脂乳固体(SNF)84.63±2.77%。各营养成分指标除乳糖外全年变化规律遵循:春冬季含量高,夏秋季含量低,78月份最低,乳糖含量变化正好与此相反。羊乳物理特性指标:粘度(η)1.37±0.16 mPa?s(20℃);电导率K 4.715±0.25 mS/m(20℃);表面张力P 50.370±4.096 mN/m(20℃);折光系数nD 1.3462±0.0014(20℃),牛羊乳之间主要物理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凝固型羊酸乳物性学指标:硬度(Firmness)羊酸乳108.73±4.15g;稠度(Consistency)羊酸乳2139.31±90.88g·s;粘聚性(Cohesiveness)羊酸乳43.70±8.79g;粘性指数(Index of viscosity)羊酸乳34.89±14.42 g·s。与凝固型牛酸乳比较,硬度和粘性指数差异显著(P<0.05),凝固型牛酸乳的4项物性指标均高于凝固型羊酸乳;搅拌型羊酸乳物性学指标:硬度93.42±9.85g,稠度691.58±110.10 g·s;粘聚性35.15±5.83g;粘性指数20.79±10.10 g·s。搅拌型牛、羊酸乳间比较粘性指数差异显著(P<0.05);羊奶酪(半硬质)质构特性指标:羊奶酪:硬度(hardness)为2269.28±246.97g,粘性(Stickiness)指标为214.95±31.33g。硬度指标与牛奶酪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自然状态下,牛、羊乳脂肪球颗粒大小不一,羊乳脂肪球波动范围0.1838.544μm,平均2.6580μm,牛乳脂肪球波动范围0.2779.552μm,平均3.4573μm,牛、羊乳脂肪球大小服从正态分布。辛酸和癸酸是羊乳的特征风味脂肪酸,含量为11.60%;牛、羊乳加工后,长链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短链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加工后的乳制品的营养价值提高,其中短链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增加更有利于人体消化和吸收;牛、羊初乳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高达36.91%和33.06%,牛初乳、羊奶酪和羊初乳中SFA:MUFA:PUFA比例最佳,分别为5.58:2.86:1,9.20:3.77:1,9.34:3.93:1,其脂肪酸营养价值高于其它牛羊乳制品;牛初乳、羊初乳是自然界较为理想的保健食物资源。(4)牛、羊乳及其制品水解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色氨酸含量最低。羊乳中除丙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外其余各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牛乳中相应氨基酸含量,8种必需氨基酸比例合适,接近FAO/WHO推荐的理想模式之比例,羊营养价值高;牛初乳、羊初乳蛋白质质量优于其常乳,均属于优质蛋白质食物资源。通过分析牛、羊乳及其制品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变化,运用TEAA/TAA、AAS、RC、SRC、EAAI等多项氨基酸营养学评价指标综合评判,羊乳制品蛋白质质量优于牛乳制品蛋白质质量,加热处理后牛乳优于羊乳;微生物发酵处理后,羊乳制品优于牛乳制品,羊乳耐加热性能差,更适合于制作发酵乳制品;羊乳及其制品蛋白质营养评价结果依次是:羊奶酪>羊酸乳>纯羊乳>巴杀羊乳>UHT羊乳。牛乳及其制品蛋白质营养评价结果依次是:牛酸乳>牛奶酪>巴杀牛乳>UHT牛乳>牛乳。(5)牛、羊乳及其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构成复杂,含量丰富,包括羧酸类、醇及呋喃类、醛类、酮类、酯类、烃类、其他类等7大类,本研究结果显示牛羊乳及其制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共有:羊乳53种、牛乳52种、巴杀羊乳53种、巴杀牛乳52种、UHT羊乳54种、UHT牛乳53种、UHP羊乳50种、UHP牛乳53种、羊酸乳53种、牛酸乳52种、羊奶酪52种、牛奶酪53种。牛、羊乳及其制品风味物质构成种类基本相同,各风味成分含量存在差异,风味贡献度存在差异,牛、羊乳及其制品风味各具特色。(6)羊乳基质中增菌因子最佳配比:低聚果糖1.0%,乳清粉1.2%,胡萝卜汁5.0%,蜂蜜2.0%,菊粉1.0%,乳糖1.0%,酪蛋白磷酸肽1.0%,主次顺序是:乳清粉>低聚果糖>蜂蜜>酪蛋白磷酸肽>菊粉>乳糖>胡萝卜汁。羊乳基质增菌培养基中嗜酸乳杆菌活菌数最高可达9.955×1011 Cfu·mL-1。牛乳基质培养基中增菌因子最佳配比是:低聚果糖1.5%,乳清粉1.8%,胡萝卜汁7.5%,蜂蜜2.0%,菊粉1.5%,乳糖1.0%,酪蛋白磷酸肽(CPP) 1.0%,主次顺序是:酪蛋白磷酸肽>低聚果糖>菊粉>蜂蜜>乳清粉>胡萝卜汁>乳糖。牛乳基质嗜酸乳杆菌活菌数最高可达9.875×1011 Cfu·mL-1。两种乳基质培养基添加增菌因子浓缩冻干后菌粉活菌数均达到1012 Cfu·g-1级。(7)羊乳基质培养基保护剂最佳配方是:添加甘油4.0%,L-半胱氨酸0.30%,抗坏血酸0.75%,海藻糖1.0%制备菌悬液效果最好,可有效保护菌体细胞,减少冷冻干燥伤害,嗜酸乳杆菌存活率最高,主次顺序是:抗坏血酸>甘油>海藻糖>L-半胱氨酸。验证试验表明,添加保护剂后,菌粉冻干存活率可达85.55%,干菌粉活菌数达到8.877×1012 Cfu·g-1;牛乳基质培养基保护剂最佳配方是:添加甘油4.0%、L-半胱氨酸0.30%、抗坏血酸0.75%、海藻糖3.0%制备菌悬液效果最好,可有效保护菌体细胞,减少冷冻干燥伤害,嗜酸乳杆菌存活率最高。主次顺序是:抗坏血酸>海藻糖>甘油>L-半胱氨酸。验证试验表明,添加保护剂后,菌粉冻干存活率可达85.60%,干菌粉活菌数达到7.283×1012 Cfu·g-1。( 8 )嗜酸乳杆菌在MRS培养基增菌发酵,回归模型是: YMRS(t)= 3.45888/(1+12.92378*exp(-0.35632*t)),相关性数R=0.9967,决定系数DC=0.9934,差异显著性P < 0.01 ;在羊乳基质培养基中增菌发酵,回归模型是:YCAP(t)=33.2056/(1+0.437297* exp(-0.080136*t))决定系数DC=0.9981 ,相关系数R=0.9989,差异显著性P<0.01;在牛乳基质培养基中增菌发酵,回归模型是:YB0V(t) = 33.5013/ (1+0.442989*exp(-0.075401*t)),决定系数DC=0.9919,相关系数R=0.9959,差异显著性P<0.01。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中国乳制品加工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 1.1.1 中国乳业的概况与发展现状
  • 1.1.2 乳的历史与人类文明
  • 1.1.3 牛、羊乳加工现状
  • 1.1.4 山羊乳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 1.2 牛、羊乳的基本性质与生理功能
  • 1.2.1 牛、羊乳的物理性质
  • 1.2.2 牛、羊乳的化学性质
  • 1.2.3 牛、羊乳的生理功能
  • 1.3 乳品加工方式及产品种类简介
  • 1.3.1 常用的加工方式
  • 1.3.2 不同种类的乳及乳制品
  • 1.4 牛、羊乳的营养特性与比较
  • 1.4.1 山羊乳营养特点概述
  • 1.4.2 羊乳的功效
  • 1.4.3 牛、羊乳营养特性比较
  • 1.5 牛、羊乳及其制品脂肪酸研究现状概述
  • 1.6 牛羊乳及其制品氨基酸分析与研究
  • 1.7 牛羊乳及其制品风味物质的研究概况
  • 1.7.1 牛羊乳及其制品的风味成分
  • 1.7.2 牛羊乳及其制品的风味成因
  • 1.7.3 固相微萃取技术在风味分析中的应用
  • 1.7.4 牛羊乳风味研究现状
  • 1.8 牛、羊乳微生物发酵性能研究概述
  • 1.8.1 益生菌简介
  • 1.8.2 益生菌功能特性简介
  • 1.8.3 嗜酸乳杆菌简介
  • 1.8.4 嗜酸乳杆菌及其代谢物的生理功能
  • 1.8.5 嗜酸乳杆菌研究现状
  • 1.9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10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10.1 研究思路
  • 1.10.2 研究方法与途径
  • 第二章 陕西地区山羊乳资源及品质特点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仪器与试剂
  • 2.1.3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陕西羊乳资源调查
  • 2.2.2 陕西不同产地山羊乳平均密度D 240 (20℃/4℃)
  • 2.2.3 陕西不同产地山羊乳pH 及滴定酸度(吉尔涅尔度°T)
  • 2.2.4 陕西不同产区羊乳蛋白质、脂肪、乳糖、灰分、总乳固体(TS)
  • 2.2.5 羊乳主要物理指标的比较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羊乳及其制品质构特性研究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仪器与试剂
  • 3.1.3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牛、羊乳质构特性
  • 3.2.2 凝固型牛、羊酸乳质构特性
  • 3.2.3 搅拌型牛、羊酸乳质构特性比较
  • 3.2.4 牛、羊乳奶酪(半硬质)质构学特性[206]
  • 3.3 讨论
  • 3.4 小结
  • 3.4.1 牛、羊酸乳的质构特性
  • 3.4.2 牛、羊乳酪(半硬质)的质构特性
  • 第四章 加工方式对羊乳及其制品脂肪酸组分的影响及营养评价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试验内容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牛羊乳脂肪球颗粒电镜观察结果
  • 4.2.2 牛羊乳及其制品脂肪酸组分与相对含量测定
  • 4.2.3 羊乳及其制品脂肪酸组成与营养评价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加工方式对羊乳及其制品氨基酸组成的影响及营养评价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仪器与试剂
  • 5.1.3 试验方法
  • 5.1.4 氨基酸营养评价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牛羊乳蛋白质电镜观察
  • 5.2.2 牛、羊乳蛋白质氨基酸的色谱分离
  • 5.2.3 牛、羊乳常乳与初乳氨基酸比较及营养评价
  • 5.2.4 超高压处理(Ultra-high pressure,UHP)后牛、羊乳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及营养评价
  • 5.2.5 牛乳及其制品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及营养评价
  • 5.2.6 羊乳及其制品的氨基酸组成及营养评价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羊乳及其制品风味物质的研究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酸奶制作
  • 6.1.3 奶酪制作
  • 6.1.4 杀菌处理工艺
  • 6.1.5 超高压处理UHP 工艺
  • 6.1.6 仪器与条件
  • 6.1.7 试验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鲜牛、羊乳风味分析比较
  • 6.2.2 牛乳加热、加压后风味物质分析与评价
  • 6.2.3 羊乳加热、加压后风味物质的分析与比较
  • 6.2.4 牛、羊酸乳风味物质解析与比较
  • 6.2.5 牛、羊奶酪风味物质解析与比较
  • 6.3 讨论
  • 6.4 小结
  • 第七章 嗜酸乳杆菌在牛羊乳中增菌发酵效能的研究
  • 7.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7.1.1 试验材料
  • 7.1.2 试验仪器与方法
  • 7.1.3 试验内容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嗜酸乳杆菌优良菌种的筛选
  • 7.2.2 嗜酸乳杆菌在牛、羊乳基质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
  • 7.2.3 两种乳基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增菌因子的正交试验
  • 7.2.4 保护剂的筛选
  • 7.2.5 中和剂的筛选
  • 7.2.6 嗜酸乳杆菌发酵动力学模型
  • 7.2.7 牛、羊乳两种基质培养基制备的嗜酸乳杆菌电镜观察
  • 7.3 讨论
  • 7.4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1.1 陕西羊乳资源分布及营养成分分析统计与变化规律
  • 8.1.2 牛、羊酸乳及奶酪物性学指标
  • 8.1.3 牛羊乳脂肪球比较及脂肪酸分析与营养评价
  • 8.1.4 牛羊乳及其制品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分析与营养评价
  • 8.1.5 牛羊乳及其制品风味物质分析
  • 8.1.6 嗜酸乳杆菌在牛、羊乳基质中的增菌发酵效能研究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山羊乳营养特性及对嗜酸乳杆菌增菌发酵效能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