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盈余管理研究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盈余管理研究

论文摘要

盈余管理,自20世纪80年代起受到西方实证会计学者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我国有关盈余管理的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盈余管理,作为一种企业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或通过构造交易等手段以变更财务报告结果,从而误导以企业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行为,广泛存在于大大小小的企业中。因此,盈余管理行为研究逐渐成为现代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推进会计准则的完善以及企业治理结构、业绩评价体系的优化,还有助于推动会计理论自身的发展。本论文主要是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通过对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盈余管理动机、程度、方向及手段等的比较分析与实证检验,从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希望能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辨别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监管当局更好地防范上市公司的过度盈余管理行为,也希望对解决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有借鉴意义。本研究主要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对我国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和手段进行分析和假设,通过修正的Jones模型对盈余管理进行评估,再运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比较分析不同生命周期盈余管理的程度、方向和手段,最后运用了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盈余管理的不同手段与不同生命周期之间的相关性。在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所得结论如下:(1)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在衰退期的盈余管理程度相对较高,在初创期、成长期的盈余管理程度相对较低,而成熟期的盈余管理程度最低;(2)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在初创期主要利用收入提前确认、无形资产研发等盈余管理手段;在成长期主要利用关联资金往来等盈余管理手段;在成熟期的盈余管理手段可能较多,如资产减值准备、投资收益、关联交易等;而在衰退期则主要利用补贴收入等盈余管理手段;(3)初创阶段的样本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为正,多为调增利润;而成长阶段的样本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为微负,多为平滑利润;成熟阶段的样本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为负,多为对利润进行调减,处于衰退阶段的样本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为正,也多为调增利润。(4)最后结合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经营财务特点和理财目标,总结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所适用的一般盈余管理策略:初创期采取利润最大化的策略;成长期采取利润平滑的策略;成熟期采取在利润稳定增长基础上的最小化策略;衰退期采取保住“壳”资源基础上的亏损最大化策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1.3 研究的框架及创新
  • 第2章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
  • 2.1 盈余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 2.1.1 盈余管理的概念
  • 2.1.2 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
  • 2.1.3 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区别
  • 2.2 盈余管理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 2.2.1 盈余管理的积极影响
  • 2.2.2 盈余管理的消极影响
  • 2.3 国内外对盈余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
  • 2.3.1 盈余管理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2.3.2 盈余管理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3章 企业生命周期研究概述
  • 3.1 国内外有关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论回顾
  • 3.2 企业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研究回顾
  • 3.3 本文对企业所处生命周期划分和判断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企业各生命周期阶段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和手段假设
  • 4.1.1 初创期的盈余管理动机
  • 4.1.2 初创期的盈余管理手段
  • 4.1.3 成长期的盈余管理动机
  • 4.1.4 成长期的盈余管理手段
  • 4.1.5 成熟期的盈余管理动机
  • 4.1.6 成熟期的盈余管理手段
  • 4.1.7 衰退期的盈余管理动机
  • 4.1.8 衰退期的盈余管理手段
  • 4.2 样本选择
  • 4.3 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 4.3.1 盈余管理程度的评估
  • 4.3.2 各生命周期阶段盈余管理程度的比较
  • 4.3.3 各生命周期阶段盈余管理方向的比较
  • 4.3.4 盈余管理手段替代指标的计量
  • 4.3.5 各生命周期阶段盈余管理手段的比较分析
  • 4.3.6 各生命周期阶段盈余管理手段的回归分析
  • 第5章 企业各个生命周期的盈余管理策略分析
  • 5.1 企业各生命周期阶段的理财目标
  • 5.1.1 初创期的理财目标
  • 5.1.2 成长期的理财目标
  • 5.1.3 成熟期的理财目标
  • 5.1.4 衰退期的理财目标
  • 5.2 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盈余管理策略
  • 5.2.1 初创期的盈余管理策略——利润最大化策略
  • 5.2.2 成长期的盈余管理策略——利润平滑策略
  • 5.2.3 成熟期的盈余管理策略——利润稳定增长基础上的最小化策略
  • 5.2.4 衰退期的盈余管理策略——保住“壳”资源基础上的亏损最大化策略
  • 第6章 结论、局限性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原特钢盈余管理手段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2)
    • [2].企业盈余管理手段与识别方法的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20(17)
    • [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及对财务数据影响探讨[J]. 商讯 2019(06)
    • [4].化工企业盈余管理手段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18)
    • [5].与纳税成本有关的向上盈余管理手段分析——以上市公司为例[J]. 品牌 2014(07)
    • [6].企业盈余管理手段及识别[J]. 中国盐业 2011(01)
    • [7].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差异探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0(04)
    • [8].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案例研究[J]. 全国流通经济 2020(20)
    • [9].浅谈企业盈余管理动机和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13)
    • [10].会计政策的选择下的盈余管理手段分析[J]. 知识经济 2013(04)
    • [11].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变化分析[J]. 中国外资 2013(11)
    • [12].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盈余管理手段分析[J]. 现代商业 2011(09)
    • [13].商业银行盈余管理手段综述[J]. 时代金融 2011(15)
    • [14].企业盈余管理手段概述——以文献资料为依据[J]. 中国集体经济 2011(25)
    • [15].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手段[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02)
    • [16].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相关问题探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23)
    • [17].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探析[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3)
    • [18].探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及识别[J]. 纳税 2018(35)
    • [19].关于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J]. 商场现代化 2016(14)
    • [20].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案例分析[J]. 绿色财会 2015(06)
    • [21].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及其动机研究[J]. 企业导报 2011(21)
    • [22].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管理手段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18)
    • [2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分析[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S1)
    • [24].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9(S1)
    • [25].合并财务报表盈余管理手段探析[J]. 财会月刊 2008(28)
    • [26].企业常见盈余管理手段与监管建议[J]. 财务与会计 2013(06)
    • [27].论公司的盈余管理[J]. 时代经贸 2018(05)
    • [28].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手段及后果研究——以B公司为例[J]. 上海商业 2020(01)
    • [29].我国中小型企业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研究[J]. 中国商论 2017(05)
    • [30].长生生物盈余管理手段分析[J]. 西部皮革 2019(14)

    标签:;  ;  ;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盈余管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