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平发展中的软实力建设

中国和平发展中的软实力建设

论文摘要

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国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传统的国家权力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对一国实力的界定突破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征服力量的局限,一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行动力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价值观念、文化、制度构想力和规制力等软实力因素的影响。而由于国家间相互依存程度程度的提高,各国对于军事力量等硬实力的运用极为审慎,转而更多地使用软实力来发挥本国的影响力,提高本国的国际行动力。软实力的概念自提出至今,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然而依旧未形成共识。鉴于此,文章首先从分析软实力与国家软实力的概念入手,明确了国家软实力的含义及特征。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包含对内建设和谐社会和对外建设和谐世界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它不仅要求我们集中精力进行国内建设,对我国整合国内资源、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中国的软实力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中国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要加强自身的软实力建设,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扩大影响力。就具体框架而言,论文共分为三大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语。其中正文部分又分为三部分,大致的框架安排如下:第一部分简要回顾了软实力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与历程,在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学者对软实力认识的基础上明确了软实力的含义、构成要素、特征及意义,并简单说明了研究国家软实力的意义所在。第二部分以中国的和平发展进行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为标题,回顾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提出的历程,概括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内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对外建设和谐世界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且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从理论依据、本国历史的启示及他国的经验与教训三方面说明了中国的和平发展进行软实力建设的必要性,进而说明了软实力建设对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性,那就是:软实力建设可以消除国家间的误解,增进互信,为我国的发展创造和平的环境;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国家的发展与强大;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建设。第三部分分析了目前中国软实力建设的现状,总结了中国软实力建设已经取得的多项成就,并指出了中国的软实力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分别分析了软实力建设的成就与不足对我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影响。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之一。中国的软实力建设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中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促使人民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精神,对外扩大文化交流,展示了中华文化包容、温和的形象,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热爱和平、发展的信号;中国的政府质量有所提高,政府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指导,人员组成逐步科学化,促进了国内的民主法治进程,中国政府处理国际事务的作风也越来越自信与稳健;中国奉献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新安全观与和谐世界的理念,主张扩大合作与交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这有利于促进和平、发展共识的达成;中国针对不同的国际问题,创新了国际机制,倡导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中非合作论坛等国际组织,推动建立了和平发展的平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援助,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塑造了和平、发展、合作的国家形象。所有这些,都推进了和平发展的进程。但是,目前中国对软实力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中国软实力的总体水平不高,软实力的内部缺陷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中国的国际制度设计能力不高,国际形象也遭到了国际社会某种程度的歪曲,影响了我国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能力。第四部分针对时代特点和我国的现实国情,提出了今后进一步提升软实力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是:要客观认识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注意平衡软、硬实力的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坚持软实力建设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服务的宗旨,平衡软、硬实力及软实力各要素之间的发展,协调好国内发展与国际战略的联动;要从改善国内治理状况、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和积极参与国际体系三方面入手,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并逐步建立起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话语体系;要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公共物品,要继续坚持对外援助,为国际社会奉献新思想,创新国际机制;要充分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通过内部积极的公民参与提高社会的文明水平,通过积极的民间外交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该部分是整篇论文的归结点。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软实力概述
  • (一) 软实力的含义
  • (二) 软实力的构成要素
  • (三) 软实力的特征
  • (四) 软实力的作用
  • 二、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加强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
  • (一)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解读
  • (二) 软实力建设重要性的一般分析
  • (三) 软实力建设对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性
  • 三、中国软实力建设的现状
  • (一) 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成就
  • (二) 中国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 四、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几点思考
  • (一) 客观认识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
  • (二)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 (三) 构建有国际影响的话语体系
  • (四) 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
  • (五) 充分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多边开发银行软实力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 国际金融 2020(06)
    • [2].高职院校的宣传工作如何助力学校文化软实力建设[J]. 营销界 2020(29)
    • [3].《华侨华人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出版[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9(01)
    • [4].高职院校实训中心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31)
    • [5].中国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中责任危机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电视指南 2017(15)
    • [6].中国在东南亚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拓展空间[J]. 公共外交季刊 2018(02)
    • [7].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软实力建设[J].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18(05)
    • [8].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需关注的几个问题[J]. 红旗文稿 2016(24)
    • [9].中英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比较研究[J]. 对外传播 2016(12)
    • [10].美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经验与教训[J]. 人民论坛 2017(03)
    • [11].三月的希望[J]. 大众标准化 2017(03)
    • [12].中国在伊朗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J]. 对外传播 2017(03)
    • [13].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系统路径[J].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7(01)
    • [14].从海外孔子学院发展看中国软实力建设[J]. 经贸实践 2017(05)
    • [15].国防动员软实力建设途径探析[J]. 科技视界 2016(04)
    • [16].加强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对策思考[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1)
    • [17].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系统路径[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6(03)
    • [18].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系统路径[J].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03)
    • [19].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系统路径[J].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02)
    • [20].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系统路径[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4)
    • [21].反省与自觉: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哲学审视[J]. 文化软实力 2016(03)
    • [22].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系统路径[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05)
    • [23].公安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探析[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4(03)
    • [24].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路径研究[J]. 国外社会科学 2015(02)
    • [25].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建设研究[J]. 祖国 2020(03)
    • [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路径研究[J]. 读书文摘 2016(18)
    • [27].职业院校软实力建设探讨[J]. 文存阅刊 2016(06)
    • [28].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J]. 中华儿女 2017(10)
    • [29].推进“一带一路”需要注重软实力建设[J]. 人民周刊 2017(05)
    • [30].网络文化软实力建设策略研究[J]. 智富时代 2016(01)

    标签:;  ;  ;  ;  

    中国和平发展中的软实力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