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期剥离患者的护理

胎盘早期剥离患者的护理

蔡敏艳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8)

【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胎盘早剥患者19例,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及对症护理。结果:19例患者经我院的精心治疗及护理均治愈。结论: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胎盘早剥现象早期处理,对孕妇出现出血性休克症状时进行控制,加强对妇女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胎盘早剥;妊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250-02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宫壁剥离者,称为胎盘早期剥离,简称为胎盘早剥。往往发病急,进展快,如处理不及时,可威胁母儿性命。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胎盘早剥根据出血的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显性出血:胎盘从边缘剥离,血液能沿胎膜与宫壁之间经宫颈管外流;②隐性出血:胎盘从中央剥离,血液不能外流,形成胎盘后血肿,严重时血液渗入肌层,使肌纤维分离、断离、变性,子宫表面呈紫蓝色,称为子宫胎盘卒中;③混合性出血:当内出血过多时,血液可冲开胎盘边缘,向宫颈口外流。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共收治胎盘早剥患者19例,产妇年龄在21~38岁之间,其中初产妇14例,经产妇5例,剖宫产17例,顺产2例。

1.2治疗方法

1.2.1及时终止妊娠根据孕妇的胎次、早剥的严重程度、胎儿宫内状况及宫口开大等情况决定采取阴道分娩或剖宫产方式终止妊娠。

1.2.2防止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立即应用宫缩剂,按摩子宫以控制产后出血,必要时需作子宫切除术。

1.2.3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补充凝血因子,及时足量输入新鲜血是处理凝血功能障碍的有效措施。根据具体情况还可用输凝血因子Ⅰ、新鲜血浆、肝素和抗纤溶剂等方法进行治疗。

1.3结果

经我院的精心治疗及护理,19例患者均治愈。

2.护理

2.1心理护理

由于胎盘早剥的患者病情变化迅速,病情严重者甚至威胁母子的生命安全,孕妇及家属常表现为焦虑、恐惧、手足无措等。护士应鼓励他们表达内心感受。并对其提出的问题予以耐心解答,让其了解病程进展及治疗和护理计划。对于失去孩子,甚至遭受子宫切除的患者,护士尽量安排她们在周围没有婴儿的房间,让家人尽量陪伴,以免触景生情;或联系心理医生,共同解除她们的心理障碍,使其尽快走出阴影,接受现实,恢复正常的心态。

2.2一般护理

卧床休息,根据病情予以去枕侧卧位,氧气吸入,开放静脉通道,积极补充血容量,交叉配血,做好输血准备。需终止妊娠的孕妇,在抢救休克的同时,按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进行术前准备,并做好母儿生命体征监护及抢救准备工作。

2.3增进母亲及胎儿健康

2.3.1预防胎盘早剥是严重危及母儿健康的并发症,积极预防非常重要。孕妇应加强产前检查,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慢性肾病等。向孕妇宣传妊娠晚期应避免仰卧位及腹部外伤,处理双胎和羊水过多时,避免宫腔内压力迅速下降,预防胎盘早剥的发生。

2.3.2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迅速开放静脉通路,积极补充血容量,及时输入新鲜血。

2.3.3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宫缩及胎心音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了解各种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密切观察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如牙龈出血、皮下点状出血及注射部位瘀血、尿血、呕血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2.3.4减少出血对患者及胎儿的影响使孕妇采取左侧卧位休息,吸氧,以增加胎盘循环血量。勿做阴道及骨盆检查,禁止灌肠,以免使胎盘剥离面扩大。

2.3.5为终止妊娠做好准备一旦确诊,应及时终止妊娠,依具体情况决定分娩方式,护理人员需做好相应的准备。

2.3.5.1阴道分娩,适用于Ⅰ度患者,以外出血为主,经产妇、一般状态好、宫口已开大、且估计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分娩者。对阴道分娩的患者应先人工破膜,使羊水缓慢流出,缩小子宫容积;破膜后,用腹带包裹腹部,压迫胎盘不再继续剥离,且能促进宫缩,加速产程。必要时按医嘱滴注缩宫素,缩短产程。产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宫底高度、阴道流血量和胎心音等变化,一旦病情加重或出现胎儿窘迫,应立即剖宫产结束分娩。

2.3.5.2剖宫产,适用于Ⅱ、Ⅲ度胎盘早剥,特别是初产妇,估计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者;或破膜后,产程无进展;或胎盘早剥呈Ⅰ度,但胎儿有宫内窘迫需抢救胎儿者。

2.3.6预防产后出血胎盘早剥的患者易发生产后出血,因此分娩后应立即给予宫缩剂并按摩子宫。若子宫收缩不良,出血多,且血液不凝,出血难以控制时,应在输入新鲜血的同时做好子宫切除术的准备。

2.3.7产褥期护理加强营养,纠正贫血。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感染。胎儿存活者给予母乳喂养指导。死产者及时给予退乳。

3.讨论

胎盘早剥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慢性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或血管病变、腹部突然受到撞击、挤压等有关。羊水过多,破膜后短时间内大量羊水流出,或双胎妊娠的第一胎娩出过快,使子宫内压骤减,子宫突然收缩,导致胎盘自子宫壁剥离。此外,孕晚期或临产后长时间仰卧,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而子宫内静脉压却突然升高,引起蜕膜后血肿,可致部分或全部胎盘自子宫壁剥离。

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保持外阴清洁,防止感染。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增强抵抗力。指导避孕措施,剖宫产术后需避孕2年后方能受孕。根据产妇身体情况给予母乳喂养指导;死胎或死产者及时回乳。做好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应告诫患者及家属预防和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肾病等;妊娠后须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早发现病理情况,及时处理。妊娠晚期应避免长时间仰卧,多取左侧卧位,并避免性交及腹部受压等。

【参考文献】

[1]刘碧云,殷秀珠,孙园,黄秀琴,胡善荣;胎盘早剥及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现代护理;2005年17期.

[2]耿莉.医院感染实用护理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47.

[3]哈智华.护士职业防护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6):957.

标签:;  ;  ;  

胎盘早期剥离患者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