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合百合固金汤化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60例

麻黄汤合百合固金汤化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60例

洪世海刘冰冰(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广东清远511500)

【摘要】目的观察麻黄汤合百合固金汤化裁对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抗感染,祛痰、止咳治疗。观察组采用麻黄汤合百合固金汤化裁治疗,1剂/d,常规水煎分2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14d,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麻黄汤合百合固金汤化裁对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麻黄汤百合固金汤慢性支气管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353-02

临床出现连续两年以上,每次持续3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称为慢性支气管炎,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此病乃属临床多见病,四季皆可发病,而以春冬尤甚。有研究表明,慢性支气管炎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可以发展演变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1]。临床上应积极防治,以免发展成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造成更大危害。笔者以麻黄汤合百合固金汤化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来源于2006年8月至2010年1月本院呼吸内科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57.6±5.8)岁,病程(5.6±3.7)年;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56.9±6.4)岁,病程(5.7±3.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修订诊断标准[2]:①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者。②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显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且临床分开为单纯型者;②年龄50~75岁;③急性发作期,即1周内出现上述症状或上述症状加重者;④知情同意。

1.4排除标准

①喘息性支气管炎;②经证实由肺结核、尘肺、肺脓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所致者;③合并严重心血管、肾、肺、造血系统等疾病患者;④本次发≥7d者;⑤白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计数超过正常值1.2倍者。

1.5治疗方法

对照组参照“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3]采用抗感染,祛痰、止咳治疗。治疗组采用麻黄汤合百合固金汤化裁,药物组成:麻黄8克,桂枝8克,苦杏仁10克,百合20克,熟地15克,生地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桔梗10克,玄参10克,贝母10克,麦冬15克,炙甘草6克,炙百部10克,苏梗10克,枳实12克。两组疗程均为14d。

1.6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2002年版)。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

1.7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包,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控制30例,显效24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临床控制18例,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果见表1。

表12组患者疗效比较(n=60)

组别临床控制/例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率/%

治疗组302460100.0★

对照组181915886.7

注:与对照组比,★P<0.01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结果见表2。

表2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x-±s,n=60)

组别时间IL-6/μg•L-1TNF-α/μg•L-1

治疗组治疗前35.12±5.5266.74±7.43

治疗后21.24±4.23★▲43.27±5.63★▲

对照组治疗前34.87±4.8965.54±7.57

治疗后27.39±4.58▲50.48±6.21▲

注:与对照组比,★P<0.01;治疗前后比,▲P<0.01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呼吸系统常见病,属祖国医学“咳嗽”、“痰饮”、“气喘”等病的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反复感受外邪或内邪干肺,反复发作,迁延不愈。[5]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肺气不足,卫外不固;脾失健运,生痰生饮;肾失温润,肾不纳气。朱秀峰[6]教授认为,治疗慢支一定要探其致病根源,明辨标本缓急,权衡虚实寒热,分清缓急轻重,判断病位所在,杜绝发展变化。临床上认为慢支多因外感诱发,急性发作期应当首先控制感冒;慢性迁延期,正虚邪恋、宜标本同治;临床缓解期应扶正固本、尤重视补肾。在分期治疗的同时要结合咳、痰、喘的性质而施治。

有研究表明,在慢性支气管炎急发期,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均有明显升高[7-8],并且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麻黄汤合百合固金汤化裁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慢支急性感染时对气道的损伤。

方中麻黄苦辛性温,归肺与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桂枝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又畅行营阴;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百合甘苦微寒,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生地、熟地并用,既能滋阴养血,又能清热凉血;麦冬甘寒,协百合以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玄参咸寒,助二地滋阴壮水,以清虚火;当归治咳逆上气,伍白芍以养血和血;贝母润肺化痰止咳;桔梗载药上行,清利咽喉,化痰散结。加用炙百部增强润肺止咳之功,又用苏梗、枳实,降其肺气,笔者临证多年,治咳嗽必加入降气通腑之药,腑气通、肺气降,还其肺的肃降功能,咳嗽乃平。

参考文献

[1]徐英敏,刘鸿雁,蒋士卿.降逆止咳汤治疗痰热郁肺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55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7):302.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49-550.

[3]陈锐.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J].中国社区医师,2012(37):15.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4.

[5]田德禄.中医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65.

[6]朱启芳,王静,宋耀鸿.朱秀峰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证拾粹[J].中医药学刊,2004,22(6):977-979.

[7]喻延,张世叶,魏立平,等.3种肺疾病IL-6水平的检测及意义[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3,21(4):371.

[8]刘锁超,孙自学.宣清消咳饮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型咳嗽3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0):795.

标签:;  ;  ;  

麻黄汤合百合固金汤化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6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