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仁生物碱部位质量控制方法及其抗抑郁作用机制的研究

酸枣仁生物碱部位质量控制方法及其抗抑郁作用机制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建立酸枣仁生物碱部位指纹图谱及酸枣仁生物碱部位质量控制方法:对酸枣仁生物碱部位血清移行成分进行初步研究;以小鼠慢性应激模型研究酸枣仁生物碱部位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1、将酸枣仁以酸水提取法结合大孔树脂纯化,制备酸枣仁生物碱部位;并应用氧化铝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建立酸枣仁生物碱部位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酸枣仁生物碱部位中酸李碱的含量;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酸枣仁生物碱部位中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为酸枣仁生物碱部位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2、采用高效液相-电喷雾电离质谱联用法(HPLC-ESI-MS)对酸枣仁生物碱部位的组成进行分析,并对酸枣仁生物碱部位的血清移行成分进行初步研究。3、选用小鼠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分别考察酸枣仁生物碱部位对小鼠体重变化、自主活动性、糖水摄入量、悬尾实验(TST)不动时间、强迫游泳实验(FST)不动时间的影响,以此评价酸枣仁生物碱部位抗抑郁作用;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慢性应激抑郁小鼠脑内单胺氧化酶A、B含量(MAO-A、MAO-B),为阐明酸枣仁生物碱部位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提供依据。结果:1、经1H-NMR及13C-NMR鉴定,从酸枣仁生物碱部位分离得到酸李碱单体,可作为酸枣仁生物碱部位质量控制的对照品使用;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法(HPLC-DAD)建立了酸枣仁生物碱部位色谱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为:采用色谱柱 Agilent TC-C18 柱(4.6 mm×250mm,5μm)、Agilent TC-C18保护柱;乙腈(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时间:0~10min,0~15%A;10~20min,15~20%A;20~30min,20~30%A;30~40min,30~40%A;40~50min,40-60%A;50~60min,60~95%A;运行时间:60min,流速:1 mL/min,柱温:25℃,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82nm。在此色谱条件下各峰达到完全分离,分离度良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酸枣仁生物碱部位中酸李碱的含量,结果表明酸李碱在10.0~2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Y=3593844X-2×107,r= 0.9994,加样回收率为 100.2%,RSD为0.633%:以小檗碱为对照品建立了 UV法测定酸枣仁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小檗碱在10.0~50.O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Y= 0.0504X-0.009,r = 0.9998,加样回收率为100.3%,RSD为0.694%。以上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且每次测定时间短,适用于多批次含量测定;本方法为建立酸枣仁生物碱部位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2、采用高效液相-电喷雾电离质谱联用法(HPLC-ESI-MS)指认出酸枣仁生物碱部位中2个主要成分:酸李碱(分子量342.4)和酸枣仁碱D(分子量566.7)并初步确定了酸枣仁生物碱经口服吸收可进入小鼠血清的组分中包含酸李碱。3、应用小鼠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分别考察了酸枣仁生物碱部位对小鼠体重、自主活动、糖水摄入量、悬尾实验(TST)不动时间、强迫游泳实验(FST)不动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小鼠体重、自主活动次数均有增加,糖水摄入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加、FST和TST不动时间显著缩短,表明酸枣仁生物碱部位表现出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单胺氧化酶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酸枣仁生物碱部位与模型组比较可抑制MAO-A、MAO-B活性,说明酸枣仁生物碱部位具有一定的单胺氧化酶抑制作用,其抗抑郁效果与其对单胺氧化酶的抑制作用相关。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酸枣仁生物碱部位HPLC指纹图谱,色谱峰分离度高,重现性和稳定性好,适用于指标成分的定性鉴别。采用HPLC-DAD法测定酸枣仁生物碱部位中酸李碱含量,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稳定性均较好;以小檗碱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酸枣仁总生物碱含量,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用于酸枣仁生物碱部位的质量控制。采用HPLC-MS法指认出酸枣仁生物碱部位中的2个主要成分分别为酸李碱和酸枣仁碱D,且其中酸李碱为可经口服吸收进入小鼠血清的酸枣仁生物碱成分。经药效学实验证实,酸枣仁生物碱部位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模型小鼠可改善其抑郁行为,且此抗抑郁作用具有一定程度的时效、量效相关性,可为确定合理的给药时间及剂量提供实验依据。单胺氧化酶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生物碱部位能有效抑制慢性应激抑郁小鼠脑内MAO-A、MAO-B活性,提示酸枣仁生物碱具有改善抑郁症状的作用,且其抗抑郁作用与降低脑内单胺氧化酶活性,增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含量等多途径协同机制相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酸枣仁生物碱部位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 1.1 酸李碱的制备
  • 1.1.1 实验材料
  • 1.1.2 实验方法
  • 1.2 酸枣仁生物碱部位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 1.2.1 实验材料
  • 1.2.2 色谱条件
  • 1.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1.2.4 测定方法
  • 1.2.5 方法学考察
  • 1.2.6 指纹图谱的建立及技术参数
  • 1.3 HPLC法测定酸枣仁生物碱中酸李碱的含量
  • 1.3.1 实验材料
  • 1.3.2 色谱条件
  • 1.3.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1.3.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1.3.5 方法学考察
  • 1.4 酸枣仁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 1.4.1 实验材料
  • 1.4.2 溶液配制
  • 1.4.3 测量波长选择
  • 1.4.4 方法学考察
  • 1.5 讨论
  • 1.5.1 酸李碱的制备
  • 1.5.2 指纹图谱测定波长选择
  • 1.5.3 流动相选择
  • 1.5.4 色谱柱的选择
  • 1.5.5 指纹图谱评价
  • 1.5.6 HPLC法测定酸枣仁生物碱部位中酸李碱的含量
  • 1.5.7 酸枣仁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二、酸枣仁生物碱部位血清移行成分的初步研究
  • 2.1 HPLC-ESI-MS法鉴别酸枣仁中生物碱成分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分析条件
  • 2.1.3 扫描结果
  • 2.2 酸枣仁生物碱部位入血成分的鉴别
  • 2.2.1 实验材料
  • 2.2.2 方法与结果
  • 2.2.3 酸枣仁生物碱血清中移行成分的认定与分析
  • 2.3 讨论
  • 三、酸枣仁总生物碱对慢性应激抑郁小鼠模型抗抑郁作用的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动物
  • 3.1.2 药材与试剂
  • 3.1.3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酸枣仁总生物碱部位的制备
  • 3.2.2 灌胃药液的配制
  • 3.2.3 动物分组和给药
  • 3.2.4 慢性应激抑郁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 3.2.5 观测指标及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3.1 酸枣仁生物碱部位对CUMS小鼠体重的影响
  • 3.3.2 酸枣仁生物碱部位对CUMS小鼠糖水摄入量的影响
  • 3.3.3 酸枣仁生物碱部位对CUMS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 3.3.4 酸枣仁生物碱部位对CUMS小鼠TST实验不动时间的影响
  • 3.3.5 酸枣仁生物碱部位对CUMS小鼠FST实验不动时间的影响
  • 3.3.6 酸枣仁生物碱部位对CUMS小鼠肝重与体重比值的影响
  • 3.3.7 酸枣仁生物碱部位对CUMS小鼠胃溃疡程度的影响
  • 3.3.8 酸枣仁生物碱部位对CUMS小鼠MAO-A活性的影响
  • 3.3.9 酸枣仁总生物碱对CUMS小鼠MAO-B活性的影响
  • 3.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酸枣仁生物碱部位质量控制方法及其抗抑郁作用机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