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酸雨污染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比较

跨境酸雨污染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比较

论文摘要

酸雨污染问题,是一种典型的跨境环境污染问题。跨境环境污染问题所具有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对以解决此类环境问题而开展的环境治理既不同于国内环境治理,也不同于全球环境治理。本文将这种国际合作协调机制,称为跨境环境污染治理机制。其定义为:在地理位置相邻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解决源自一国的人类活动对另一国的环境或两国共享的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和污染,相关国家出于共同的目标,通过建立或借助已有的双多边合作机制及国际机制,在特定环境问题上进行协调合作的制度安排。就酸雨污染问题来看,北美、欧洲、东亚这世界三大酸雨区中,只有北美酸雨区和欧洲酸雨区存在符合上述定义的跨境环境治理机制。通过对现有国际机制有效性理论的分析,本文将跨境环境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定义如下:跨境环境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是指,针对某一跨境环境污染问题而建立的跨境环境治理机制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设目标。通过对考察跨境环境治理机制有效性之可能维度的分析,本文认为,应该采用更具可操作性、也更为现实的考察维度。即:通过评估跨境环境治理机制对其预设目标的实现程度、环境治理政策对其预期功能的满足程度,来考察其有效性。具体包括信息收集水平、协调合作水平、遵守执行水平、资金筹集水平和争端解决水平这五个维度。在有效性的评估方法上,本文将采用五分制,分别对上述五个维度进行从高到低的程度评估,从而综合出跨境环境治理机制整体的有效性。之后,本文对北美和欧洲两大跨境酸雨治理机制进行了案例分析。分别对它们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并总结了两者在构建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北美跨境酸雨治理机制主要是以政府为中心的双层治理模式、并表现出自“下”而“上”的构建特点:而欧洲跨境酸雨治理机制主要是以区域为中心的多层治理模式,并表现出自“上”而“下”的构建特点。由此,根据两大跨境酸雨治理机制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进行有效性比较的评估依据。进而采用五分制,从信息收集、协调合作、遵守执行、资金筹集和争端解决五个维度,对两大跨境酸雨治理机制的有效性程度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比较。通过对这两个案例在五个维度上的分析和比较,得出了本文的评估结论。本文认为:欧洲跨境酸雨治理机制的有效性高于北美跨境酸雨治理机制。在结论部分,本文简单分析了两者存在有效性差异的原因,并从中总结出几点经验教训,为中国及东亚酸雨治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问题的提出
  • 2.文献回顾
  • 3.论文观点与结构
  • 第一章 跨境酸雨问题与跨境环境污染治理机制
  • 第一节 跨境酸雨问题
  • 1.酸雨污染:跨境环境问题
  • 2.跨境环境问题的治理
  • 第二节 跨境环境污染治理机制
  • 1.跨境环境治理机制的涵义
  • 2.影响跨境环境治理机制形成及维持的因素
  • 第二章 跨境环境污染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分析
  • 第一节 跨境环境治理机制有效性的定义
  • 第二节 跨境环境治理机制有效性的考察维度
  • 1.考察跨境环境治理机制有效性的可能维度
  • 2.考察跨境环境治理机制有效性的现实维度
  • 第三节 跨境环境治理机制有效性的评估方法
  • 第三章 两大跨境酸雨治理机制的形成及其特点
  • 第一节 北美跨境酸雨治理机制的形成及其特点
  • 1.以政府为中心的双层治理模式
  • 2.自"下"而"上"的构建过程
  • 第二节 欧洲跨境酸雨治理机制的形成及其特点
  • 1.以区域为中心的多层治理模式
  • 2.自"上"而"下"的构建过程
  • 第四章 两大跨境酸雨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比较
  • 第一节 信息收集的有效性比较
  • 第二节 协调合作的有效性比较
  • 第三节 遵守执行的有效性比较
  • 第四节 资金筹集的有效性比较
  • 第五节 争端解决的有效性比较
  • 小结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1978-1991年加美酸雨外交历程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2008—2018年黄山市酸雨污染特征变化趋势分析[J]. 中国环境监测 2020(04)
    • [2].佛山市禅城区酸雨污染特征、成因及控制对策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20(08)
    • [3].近十年酸雨污染变化特征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20(10)
    • [4].湘潭市酸雨的来源和综合治理策略[J]. 低碳世界 2019(07)
    • [5].重庆地区酸雨污染现状[J]. 绿色科技 2018(16)
    • [6].扬州市酸雨污染特征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16(34)
    • [7].2008-2015年西藏酸雨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7(03)
    • [8].酸雨的危害及治理方法分析[J]. 中国高新区 2017(24)
    • [9].“十二五”期间湖南省酸雨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5(11)
    • [10].东川地区酸雨污染特征及控制对策[J]. 环境科学导刊 2015(01)
    • [11].福建省酸雨污染时空变化特征[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3(11)
    • [12].衢州市酸雨时间变化特征及降水对其影响分析[J]. 浙江气象 2019(01)
    • [13].焦作酸雨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19(16)
    • [14].蚌埠市区酸雨污染特征分析及控制对策[J]. 北方环境 2013(12)
    • [15].辽宁省酸雨污染变化分析——2006~2013年[J]. 农业与技术 2014(08)
    • [16].抚顺市酸雨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3(09)
    • [17].研究发现森林也会带来酸雨污染[J]. 浙江气象 2012(01)
    • [18].辽宁省近10年酸雨污染特征变化趋势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12(04)
    • [19].“十二五”期间广西酸雨污染变化特征分析[J]. 广西科学 2019(03)
    • [20].论提高酸雨观测质量的有效方法[J]. 环境与发展 2018(08)
    • [21].2011~2015年西昌市酸雨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J]. 四川环境 2017(03)
    • [22].酸雨污染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以嘉兴市“十一五”期间为例[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4(02)
    • [23].辽宁省酸雨污染特征分析与遥感监测反演成因初探[J]. 农业与技术 2014(02)
    • [24].恩平市区酸雨污染特征分析及其防治措施[J]. 广州化工 2013(13)
    • [25].蚌埠市酸雨污染趋势分析及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15)
    • [26].台州市酸雨污染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 中国环境监测 2011(05)
    • [27].江苏省酸雨污染二十五年趋势分析及对策[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36)
    • [28].我国酸雨污染及镇江市酸雨污染现状分析[J]. 科技信息 2010(01)
    • [29].福清市酸雨污染现状与成因分析[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0(06)
    • [30].论中国与东北亚邻国就解决跨境酸雨污染问题的区域合作机制[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标签:;  ;  ;  ;  

    跨境酸雨污染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