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有关误治的理论研究

《伤寒论》有关误治的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通过对《伤寒论》以及古今有关误治的中医文献内容做深入研究和探讨,系统整理并归纳张仲景的有关误治的理论,最终达到为临床、科研和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采用传统文献学方法,利用现代图书文献资源发掘整理《伤寒论》中有关误治的内容,以及对秦汉以前经典和后世医家的论著进行总结和研究。在分析过程中,首先反复通读《伤寒论》原文,摘择与误治有关的条文,采取分析原文与后世医家注释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研究,从多层次、多角度考察《伤寒论》有关误治的理论。张仲景在《黄帝内经》“治未病”等思想指导下,把治法禁忌证、误治变证、误治变证治疗、误治变证预后、方药禁忌证、方药误用变证等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伤寒论》的有关条文中,论中最有价值的应当是体现出对疾病误治的预防,以及出现坏病以后的救误。《伤寒论》中除了记载大量成功的经验外,还记载了一些失治误治的变证,作为正反两方面经验总结以启迪后人。同时也有辨证不完善,通过用药后逐渐认识即所谓以药试探性治疗的记载。所有这些内容,作者都一一如实记录作为经验总结,供后人借鉴。本论文总结失治误治的变证,并以此为中心探讨张仲景有关误治和“防误救逆”的学术思想,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五部分:第一章:秦汉以前有关误治的论述评析。《伤寒论》问世以前的两部经典著作均对误治有所论述,《黄帝内经》中多处提到医术粗劣,证因不清,违背治疗可导致诊治贻误,加重病情,甚则危及生命。《难经》记述了医者在临床中容易出现的“虚虚实实”的误治。《难经》对治法的认识较《黄帝内经》有所发展,使《内经》治疗伤寒的针刺疗法,过渡到药物疗法的“汗、下”二法,并且在临床经验的积累之中,总结出不适当的使用汗下之法,导致恶果造成不治。这正是仲景继承前人思想,在《伤寒论》中重视误汗、误下及其所引起变证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章:《伤寒论》有关误治及救误理论的探讨。本部分对论中有关误治条文进行归纳整理,就其误治变证从病因病机以及变证类型、对变证的救治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探索《伤寒论》治病防误、既误防变、已变防甚、积极救误的学术思想。误用汗吐下温针等治法会出现伤阴、伤阳、阴阳两伤、正虚邪陷等,通过分析,认为:误治是产生变证的重要外因,体质差异为产生变证的内因;而“阴阳失调,正伤邪陷”是其贯穿变证始终的病机。因变证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所以对其救治仲景提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准则。对于变证的救治,首先应辨清寒热真假以免诊断失误,其次应遵循论中提出的表里先后的治疗原则。因误汗、误吐、误下、误火等原因,可出现伤阴、伤阳、动血、扰神(心悸、烦躁、不寐、谵语)、下利等常见变证,《伤寒论》中也相应给出了救治的方法,其具体治则又可分为解表、清里、滋阴、攻下、和解、潜镇、温阳等。第三章:汉代以后医家有关误治的研究。《伤寒论》问世后,后世医家对误治及变证和“坏病”的认识各有见解,意见不一。虽无人专门研究误治内容,但他们均已认识到误治带来的危害,在各自的著作中或多或少有所阐发和评价,其义是警示医生误治所带来的恶果。因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一样重要,有时后者甚至比前者更具有意义,所以只有不断剖析和发现临床中的失误与不足,从前人的失误中得到启发,引起学术争鸣,并以此为鉴,才能促进中医学术的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第四章:《伤寒论》救误法思维对临床的指导作用。中医误治原因主要包括医者和病者两方面的因素,以前者为主。医生首先应勤求古训,重视经典学习:通过整理和总结前贤误治文献,可有效减少误治的发生;重视经典,重视六经辨证的运用,探索《伤寒论》中的救误法思维。另外应重视临床实践,掌握六经辨证论治规律的运用,这也是临证时减少误治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五章:中医误治医案例举分析。通过对典型病例从辨证失误和治疗失误进行分析,可以加强正反两方面的学习,从失误中找到成功之路:不断进行反思,从误诊误治中吸取教训,提高诊疗水平;从失误中运用相反思维思考,在临证之时少走弯路;同时可以提高鉴别诊断能力和治疗水平,从而可能绕过前医的失误,改道而行,避免和减少中医误治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继续挖掘古典医籍宝库,进一步系统整理,结合现代临床失误病例的报告,及时总结失败的教训,以期对中医临证有所借鉴和启迪,同时为经方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理论和临床依据,最大限度地减少失治误治,避免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发生。

论文目录

  •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上篇 文献综述
  • 综述1:中医学有关误诊误治理论的发展概况
  • 综述2:中医文献中经方医案的发展与现状
  • 下篇 理论研究
  • 前言
  • 第一章 秦汉以前有关误治的论述评析
  • 1. 《黄帝内经》对误治的认识
  • 1.1 可能引起误治的原因
  • 1.1.1 精神不专,志意不理
  • 1.1.2 受师不卒,医术粗劣
  • 1.1.3 诊断失误
  • 1.1.4 治疗错误
  • 1.2 误治之恶果
  • 1.2.1 延误病机,加重病情
  • 1.2.2 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 1.2.3 危及生命,造成不治
  • 2. 《难经》对误治的认识
  • 第二章 《伤寒论》有关误治及救误理论的探讨
  • 1. 《伤寒论》中有关误治的条文归纳
  • 2. 误治原因分析
  • 2.1 不察表里
  • 2.2 不辨虚实
  • 2.3 不辨寒热
  • 2.4 证型复杂难辨
  • 2.5 施治不循次第,表证汗下失序
  • 2.6 其它原因
  • 3. 误治后变证病机分析
  • 3.1 误治为产生变证的重要外因
  • 3.2 体质差异为产生变证的内因
  • 4. 误治后变证分析
  • 4.1 误汗后变证分析
  • 4.1.1 误汗伤阴
  • 4.1.2 误汗伤阳
  • 4.1.3 误汗致阴阳两伤
  • 4.1.4 误汗扰神
  • 4.1.5 正确使用汗法的原则
  • 4.1.6 使用汗法的禁忌症
  • 4.1.7 误汗后引起病情虚实之变的原因分析
  • 4.2 误下后变证分析
  • 4.2.1 误下致外邪内陷
  • 4.2.2 误下后伤阴
  • 4.2.3 误下后伤阳
  • 4.2.4 误下后扰神
  • 4.2.5 误下致结胸
  • 4.3 误吐后变证分析
  • 4.3.1 误吐致变证
  • 4.4 汗吐下数法误用所致变证分析
  • 4.4.1 太阳病误用汗吐下兼杂致变证
  • 4.4.2 少阳病误用汗吐下
  • 4.5 火逆证分析
  • 4.5.1 误火扰神
  • 4.5.2 误火动血
  • 4.5.3 误火致发黄
  • 5. 《伤寒论》对常见变证的救治
  • 5.1 伤阳之救治
  • 5.1.1 伤卫阳的救治
  • 5.1.2 伤心阳的救治
  • 5.1.3 伤脾阳的救治
  • 5.1.4 伤肾阳的救治
  • 5.2 伤阴之救治
  • 5.3 阴阳两虚与阴阳转化证
  • 5.4 误治致外邪内陷
  • 5.4.1 协热下利证的救治
  • 5.4.2 误治致喘的救治
  • 5.4.3 虚烦证的治疗
  • 5.4.4 寒热错杂痞证的救治
  • 5.4.5 结胸证的救治
  • 5.4.6 蓄水证的救治
  • 5.4.7 邪入少阳的治疗
  • 5.4.8 邪陷太阴的治疗
  • 5.4.9 上热下寒之厥证的救治
  • 5.5 阴阳自和者,不治自愈
  • 第三章 汉代以后医家有关误治的研究
  • 1. 宋金以前伤寒八大医家对误治的认识
  • 2. 明清伤寒三大医学流派对误治的认识
  • 3. 明清时期的其他著名医家对误治的关注和认识
  • 4. 民国时期医家对误治的认识和研究
  • 5. 现代医家对误治的认识和研究
  • 第四章 《伤寒论》救误法思维对临床的指导作用
  • 1. 现代医学对误治的认识
  • 2. 中医误治常见原因分析
  • 2.1 医生原因
  • 2.2 患者原因
  • 3. 中医误治的避免
  • 3.1 勤求古训,重视经典
  • 3.2 重视临床实践
  • 第五章 中医误治医案例举分析
  • 1. 寒辨证失误医案分析
  • 1.1 太阳病误案分析
  • 1.2 阳明病误案分析
  • 1.3 少阳病误案分析
  • 1.4 太阴病误案分析
  • 1.5 少阴病误案分析
  • 1.6 厥阴病误案分析
  • 1.7 合病并病误案分析
  • 2. 伤寒治疗失误案分析
  • 2.1 汗法误用案
  • 2.2 清法误用案
  • 2.3 下法误用案
  • 2.4 和法误用案
  • 2.5 消补渗利法误用案
  • 2.6 药量比例失调致误案
  • 2.7 药物炮制不当、缺药或替代致误案
  • 结论
  • 附:《伤寒论》有关误治条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读《黄帝内经》[J]. 炎黄纵横 2017(06)
    • [2].《黄帝内经》体育养生思想探析[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2(01)
    • [3].《黄帝内经》痹病证治发微[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22)
    • [4].试论《黄帝内经》中的“形劳”[J]. 吉林中医药 2019(12)
    • [5].《黄帝内经》对脱发的认识[J]. 江西中医药 2020(01)
    • [6].《黄帝内经》“荣在骶也”考释及其对针刀督脉刺骨术的指导意义[J]. 新中医 2020(02)
    • [7].《黄帝内经》的养生观及其对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J].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19(08)
    • [8].2019年度黄帝内经品牌盛典隆重开幕[J]. 中国酒 2019(12)
    • [9].《黄帝内经》隐喻产生原因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1)
    • [10].让中医经典“活”在当下——从《黄帝内经》研究谈起[J]. 中医学报 2020(03)
    • [11].郁证发微(四十二)——郁证《黄帝内经》论[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01)
    • [12].文树德、李照国《黄帝内经》英译描写研究[J]. 北极光 2020(01)
    • [13].黄帝内经是书,也是酒[J]. 中国酒 2020(01)
    • [14].《黄帝内经》英译版本考证[J]. 上海翻译 2020(02)
    • [15].全国黄帝内经学科状况调研报告[J]. 中医教育 2020(02)
    • [16].论《黄帝内经》“和”的健康观[J]. 中医药文化 2020(02)
    • [17].《黄帝内经》“汗”理论的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3)
    • [18].《黄帝内经》修辞英译之“情理交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3)
    • [19].《黄帝内经》疫病发病与防治理论概述[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4)
    • [20].《黄帝内经》“真气”本根论思想形成脉络探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4)
    • [21].《黄帝内经》“治未病”在阈下抑郁防治中的应用[J]. 西部中医药 2020(02)
    • [22].《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节选)[J]. 中国道教 2020(02)
    • [23].《黄帝内经》英译本海外受众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08)
    • [24].释《黄帝内经》中的“瘅”[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5)
    • [25].民国名医基于《黄帝内经》构建中医分学科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5)
    • [26].五音在《黄帝内经》中的应用[J]. 中医学报 2020(06)
    • [27].基于《黄帝内经》中“气象医学观”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规律[J]. 中医临床研究 2020(19)
    • [28].新安理学对《黄帝内经素问吴注》之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6)
    • [29].《黄帝内经》体质分类解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7)
    • [30].《黄帝内经》“化不可代,时不可违”之理论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7)

    标签:;  ;  ;  ;  

    《伤寒论》有关误治的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