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作沁伪古玉与天然沁色古玉价值相差很大,区别软玉的自然沁色和人工沁色对古玉鉴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人工作沁伪古玉的沁色机理和自然沁色机理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古玉鉴定的技术水平,但迄今该方面的研究非常薄弱。本文通过对天然沁色软玉及作沁伪古玉的黄沁、黑沁样品的受沁部分及新鲜部分的对比研究,初步探讨天然沁色软玉及软玉质作沁伪古玉的黄沁、黑沁的沁色机理。并且通过对天然沁色软玉沁色机理及软玉质沁色伪古玉的沁色机理的对比研究,比较自然受沁及作沁伪古玉受沁机理的异同,以尝试寻找从沁色方面着手鉴别真伪古玉的方法。通过宝石学对比研究、显微观察、X射线粉晶衍射、全岩化学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对天然沁色软玉样品及作沁伪古玉样品的沁色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研究表明天然沁色黄沁是由于样品中所含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及外来三价铁离子的机械和/或化学混入造成的,天然黑沁是由于样品中外来锰离子的混入造成的;天然沁色样品中的铁锰物质并非结晶物质,均以非晶态形式存在,而人工黄沁样品可能是有机染料致色,人工黑沁样品可能是高锰酸钾致色;人工沁色的样品中的染色剂也并非结晶物质,也均以非晶态形式存在;通过对比研究得出天然沁色样品沁色后颜色有较大变化,且其变化有过渡;作沁伪古玉样品沁色后颜色也有较大变化,但变化无过渡,受沁程度较浅,似一层涂层;天然沁色样品及作沁伪古玉样品沁色后均光泽变弱,透明度变差;天然沁色样品受沁后密度减小;天然沁色样品及作沁伪古玉样品沁色后硬度降低;天然沁色样品及作沁伪古玉样品沁色后韧性减弱。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一.研究目的和意义二、古玉沁色及沁色伪古玉当前研究现状三、工作量统计2 产地及矿床地质特征2.1 产地及矿床地质特征概述2.2 本文样品的产地及矿床地质特征2.2.1 岫岩闪石玉原生矿2.2.2 岫岩闪石玉砂矿3 宝石学特征研究3.1 光学性质3.1.1 颜色3.1.2 光泽及透明度3.1.3 折射率3.1.4 光性特征3.1.5 多色性3.1.6 吸收光谱3.1.7 发光性3.1.8 特殊光学效应3.2 力学性质3.2.1 密度3.2.2 硬度3.2.3 韧度3.2.4 解理、断口3.3 薄片显微结构观察3.3.1 样品描述3.3.2 薄片显微观察3.3.3 天然沁色样品的变质演化过程3.3.4 沁色样品受沁过程分析3.4 X 射线粉晶衍射研究3.4.1 样品制备3.4.2 结果及讨论3.5 红外光谱研究3.5.1 样品制备3.5.2 测试及结果3.5.3 讨论4 沁色软玉化学成分研究4.1 样品制备4.1.1 样品描述4.1.2 样品准备4.2 结果4.3 讨论4.3.1 天然受沁样品4.3.2 作沁伪古玉样品5 作伪实验5.1 常见古玉作沁方法及辨伪概述5.1.1 烤色薄片5.1.2 血沁玉5.1.3 火烧玉5.1.4 琥珀玉5.1.5 羊玉、狗玉5.1.6 叩锈5.2 作伪实验5.2.1 酸化伪造作黑沁5.2.2 煨炙法伪造作沁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作者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天然论文; 作沁伪古玉论文; 软玉论文; 沁色机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