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成语动物形象对比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英汉成语动物形象对比看中西文化差异

一、从英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的比较看中西文化的差异(论文文献综述)

杨人桦[1](2021)在《涉马成语研究》文中指出动物类的成语是汉语成语中极富特色的一类,二十一世纪以来的二十年里对动物类成语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涉马成语是动物类成语中数量占比最多的一类,早在经典古籍《尔雅》和《说文解字》中,古人对马在年龄、毛色、体态及动作等方面就有过十分细致的描述,可见马这种动物与中华民族有着紧密的联系,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本文对涉马成语搜集,除了参考《新华成语大词典》和《马语典·涉马熟语辨释》之外,主要利用汉语多功能字库中的“成语汇辑”搜集。对搜集的涉马成语条目出处和用例的查找,主要利用中国基本古籍库和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来搜集。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是主要是词汇的历时与共时相结合法,从历时与共时两个层面对涉马成语进行考察,这对增进我们对涉马成语的认识,丰富汉语史的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论文内容主要有五方面:第一,引言部分。主要介绍动物类成语的研究现状,并简要阐述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确定涉马成语的数量,分析涉马成语的历时分布。本文共搜集了618条涉马成语,并根据汉语史研究中的分期,从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对不同时期的涉马成语数量及特点进行考察,发现涉马成语的数量从上古到近代有一个逐渐递增的过程,且其有逐渐趋向通俗口语化的历史发展特点。第三,区分涉马成语的语法结构。可分为联合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中补结构、连谓结构、兼语结构和其它结构八大类。通过考察各类型涉马成语的数量和特点,发现其中以联合结构的涉马成语数量最多,占到总数比的48.71%。第四,归纳涉马成语的结构变化。涉马成语的结构变化,属于语形的演变。涉马成语有着丰富的结构变化,从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两方面考察,可以看到其结构变化的大概面貌。第五,分析涉马成语的语义演变。对于语义演变的涉马成语,本文采用义素分析法,对语义发生变化的涉马成语进行指称性义素和区别性义素的考察,最后还就其中5例涉马成语的语义演变轨迹进行了尝试性地分析。最后,总结涉马成语的研究。总的来说,涉马成语在动物类成语中数量很多,值得注意。涉马成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数量及分布,能让我们进一步看到它的历史发展特点。涉马成语的结构类型,体现了以联合结构为主的汉语成语的结构特征。涉马成语语形和语义的变化发展,对深入认识涉马成语的历时演变有着重要意义。

孙瑜[2](2021)在《浅谈英汉动物习语翻译与文化》文中研究表明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各民族语言文化的精髓。所谓习语,广义而言包括成语、俗语、谚语等,往往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总结出来的,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语言。正是由于习语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译者在习语的翻译过程中必须顾及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此时就需要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动物习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出现的频率都很高,而由于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差异,同一个动物在英汉习语中承载的喻义可能是不相同的。本文从动物习语互译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了文化相似性和文化差异在英汉动物习语翻译中的体现,并分析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在动物习语翻译中的运用。

董伟(VIRGILIO PEREIRA ENIVELTON)[3](2020)在《汉语和巴西葡语动物成语对比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了汉语与巴西葡萄牙语中有关动物方面的成语,通过比较这两种不同语言中的动物成语出现的频率及其在各自文化背景中的含义,进而分析其含义的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首先是对动物成语相关理论概念的引入。第二章描述两种语言中成语的定义、起源及特征。第三章先对中巴各自动物成语中出现的动物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分别得出在汉语以及巴西葡萄牙语出现频率最高的动物,并从文化与宗教、生活习惯的差异、社会传统、习俗以及历史等方面分析其中的差异因素。之后,从社会文化背景、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及人们对动物的情感等方面入手来对汉语以及巴葡动物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比较与说明。最后笔者结合此前对汉语及巴葡动物成语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汉语动物成语课堂教学的策略与建议,希望能够对动物成语的教学有所帮助。

萨莎(Aleksandra Bazhenova)[4](2020)在《俄汉动物“兔”与“熊”联想意义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通过熟语探析,进行俄汉语动物“兔”和“熊”的联想意义对比分析,分析这些联想意义的异同,并从三个方面揭示产生异同原因: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审美意识。本文从俄汉熟语中提取动物“兔”和“熊”的联想意义。为此我们从13本俄语词典中收集了97条含有“兔子”的联想意义的熟语和114条含有“熊”的联想意义的熟语;以及从10本汉语词典中收集了319条含有“兔子”的联想意义的熟语和152条含有“熊”的联想意义的熟语。在这顶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俄语熟语里“兔子”具有5种联想意义:“敏捷”、“胆小”、“弱小”、“愚蠢”、“廉价”,而汉语熟语里“兔子”具有8种联想意义:“弱小”、“敏捷”、“胆小”、“可笑”、“不稳”、“可爱”、“单纯”、“聪明”。在俄语熟语里“熊”具有9种联想意义:“强大”、“凶猛”、“巨大”、“可怕”、“笨拙”、“威武”、“吵闹的”、“可爱”、“懒惰”,而汉语熟语里“熊”也具有9种联想意义:“愚蠢”、“强大”、“丑陋”、“笨拙”、“可笑”、“疏忽”、“凶猛”、“胆大”、“懒惰”。研究发现,俄语熟语中的“兔子”联想意义更趋向于消极,而在汉语熟语里积极或中性的联想意义占多数;俄语熟语中“熊”更趋向于积极或者中性的联想意义,而汉语熟语里消极的联想意义占多数。对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做出了数据分析,给出了数据的支持。本文从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审美意识三个方面对俄汉语中“兔”与“熊”联想意义产生差异的原因做出了分析。自然环境及生存条件极大地影响了对熊和兔的好恶感;文化背景加深与巩固了了熊和兔子的联想意义的积极与消极的走向;审美意识则将联想意义与现实密切地联系起来,反应了民族的共同意识。这三者与“兔”和“熊”联想意义在俄汉语中的差异走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范钰琪[5](2020)在《留学生习得汉语中动物相关固定表达的偏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外汉语教学中,与动物相关的固定表达是一个教学难点,这类汉语表达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表意不等于字面义的简单相加,具有深层隐喻的特点,故留学生理解困难,习得中易产生偏误。本文以《新HSK高级词汇大纲》中列举的动物词及其形成的固定表达为研究对象,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搜集整理了留学生习得这些动物词语及相关固定表达的偏误语料,并在偏误理论指导下,对这些偏误进行了分类,从句法、语义、语用三平面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了说明语言教学中的语言环境对习得的影响,我们调研了《发展汉语》和《HSK标准教程》两套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所有与动物相关的词语及其固定表达在教材中的编写情况,提出了针对性教学建议。为了验证教学建议的有效性,我们依据教学建议的思路,设计了一份动物词及相关固定表达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案,并采用该教案进行了教学对照组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根据偏误研究提出的教学建议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陈陈雪[6](2020)在《中韩动物成语对比》文中提出语言是折射人们思想和生活的一面镜子。词汇作为语言的结构材料,通常赋予人们情感,思想,观念,风俗和生活态度。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和词汇。他们以简短的形式凝聚了祖先的智慧。它们不仅是语言的瑰宝,而且是民族文学素养和历史风俗的产物。动物成语是成语的紧要组成部分。动物成语反映了不同国籍的丰富多彩的文学素养和历史风俗,以及不同国籍的不同语言在表达和含义上的差异。比较中国和韩国动物成语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而且要帮助彼此了解相互的文学素养和历史风俗。学习动物成语不仅可以使学习者了解动物成语的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还可以激发学习者学习中国和韩国文学素养和历史风俗的热情。本文的理论基础是文学素养和历史风俗语言学和词汇语义学,共分为四个章节阐述汉韩动物成语的界定、含义,并对汉韩动物成语之间进行分析与比较,进一步研究汉韩语言中成语与两国民族文学素养和历史风俗之间的关系。首先,绪论部分,在对成语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和韩国两国在成语认识上的差异。并结合前人的研究,对中国和韩国两国成语的来源分别进行了分类。中国成语主要来自于古代神话、寓言故事、历史故事、诗歌、宗教和制度;韩国成语则分为由中国传入的成语和韩国自创的成语两部分。其次,对中国和韩国两国的动物成语进行了筛选和考察,并从物质文学素养和历史风俗、社会文学素养和历史风俗、心理文学素养和历史风俗三方面对中国和韩国语言中动物成语的形成背景进行了分析。再次,从语义角度对中国和韩国动物成语进行比较,分为形义相同、形同义不同、形不同义同、形义都不同四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和韩国两国动物成语的共性和差异。最后,分析了中国和韩国的动物成语中的动物图像,并研究了马,老虎,鱼,牛,狗,大鼠,鸡和龙等动物图像的含义,并异同的原因将进一步研究。为了进行分析,有三个主要因素:文化交流,地理和文化习俗。最后,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通过一些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各国之间的政治制度和生活习惯都反映在成语和相关特质以及成语文化中圣贤的智慧上。中国和韩国之间的文学素养和历史风俗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的研究和结论对韩国的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以及中国和韩国文学素养和历史风俗交流产生积极的影响。

谭秀琼(Dam Tu Quynh)[7](2019)在《含动物语素的汉越成语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两国文化特色都在自己语言里保留着深刻的烙印。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一直表现在语言交流活动中。本人是一名留学生,在越南已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多年,自己觉得近些年来,学汉语的越南人和学越南语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所以汉越语教学与研究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成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的瑰宝,成语的形成与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汉越词汇系统中有着大量的成语,通过成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世界观、历史、精神文明,以及生活经验,也能从中反映出语言的独特风格。成语的意思丰富多彩,结构简练,深受人们的喜爱,广泛使用。至目前来看,成语的本体研究及对比研究已有了丰硕的成果,有不少研究者对汉越语言与文化进行了研究和对比,但是对于“含动物语素的汉越成语对比”到目前为止还很缺乏。因此,本文对汉语和越南语这两种语言中含动物语素的成语进行结构对比、语义对比、文化对比等方面的研究,力求为对汉越语的成语教学提供指导意见,深入分析汉越两个民族语言、文化和思维的异同,以促进两个民族的交流、文化传播。本文首先采用定量统计法,把有关汉越动物成语的资料与文章搜集起来,然后进行统计与归纳,为研究内容奠定基础。本文所搜集到的语料主要是来自中国有名的语言学家所编写的汉语成语教材与书籍、语言学家和研究者所发表的论文、中国知网上的学术论文、博硕论文。此外,本文还通过一些有名的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和百度、谷歌等搜索工具来搜索相关的语料。然后,本文再采用语言对比分析法,将“含动物语素的汉越成语对比研究”作为对比分析的重点,指出两种语言所呈现的异同之处。全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任务、研究方法、汉越语的语料来源、论文的结构框架等内容。第二部分为含动物语素的汉越成语概况,包括:含动物语素的汉越成语界定、来源、统计、使用频率、数量以及汉越成语的字格。第三部分为含动物语素的汉越成语语法结构对比,包括:含动物语素的汉越成语并列式结构对比,含动物语素的汉越成语非并列式结构对比。第四部分为含动物语素的汉越成语的意义对比,包括:意义完全相同,意义部分相同,意义完全不同。第五部分为含动物语素的汉越成语的文化意义对比(十二生肖动物类成语),主要内容是探索汉越十二生肖动物类成语的文化意义的异同。第六部分为结语,包括本文的主要结论及创新,不足之处与展望。

冯星星[8](2019)在《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中级留学生生肖文化课教学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任务型教学方法是将教学内容以任务的形式安排给学习者,它结合了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并倡导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兼顾对语言的学习和应用。以任务为目标的学习方式会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依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来制定学习目标,确定任务安排,督促学生在参与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对于那些在学习上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的同学给予一定的辅导。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引入任务型教学方法,能够让课堂活动更为丰富多彩,创设一个更加轻松生动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让他们在完成课堂任务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性,获得效能感,在成就动机的刺激下,提升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独具特色。我们可以在进行对外汉语的教学时,将生肖文化引入课堂,让学习者通过对十二生肖的学习和了解,探索中国文化的特征,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本文为了了解外国学习者对生肖文化的了解程度,特意采用问卷调查法来进行信息收集,并根据生肖文化的具体内容制定了课程计划。旨在实现任务型教学方法与生肖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设计一个允许学习者积极参与课堂,自主学习的文化课。

彭丽春[9](2016)在《“狗”参构成语的语义结构分析及文化阐释》文中提出成语具有短小精悍的结构,然而它却蕴含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它是汉民族所独有的一种语言形式,反映了中华民族多方面的文化,这些正是成语的魅力,同时也是我们研究成语的价值所在。本文以“狗”参构成语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狗”及“狗”参构成语的语义、语法结构、语法功能和相关的文化内涵展开了分析,重点对“狗”参构成语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文章通过对一些权威辞典中有关“狗”及“狗”参构成语的语义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出“狗”及“狗”参构成语的语义内容;其次,结合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中对四字格成语的结构归纳,对“狗”参构成语的语法结构类型和语法功能进行了总结;再次,对“狗”参构成语的语言文化特点、“狗”参构成语与传统动物崇拜、“狗”参构成语与军事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最后是结语,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和不足之处。

刘秀娟[10](2015)在《英汉成语互译中去隐喻化现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隐喻是语言使用中最常见的现象,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使用隐喻来表达情感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惯常行为。翻译是人的一种思维活动,是跨文化的信息交流,是把源语言的信息用译语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但是,由于不同语言、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使人们很难正确理解、欣赏外国语言,比如成语。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某种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转码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我们看到的翻译文本中有很多隐喻在转换中得到了很好的处理,但还有很多隐喻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转换,这说明,并非所有翻译过程都能有效、无误、精确地传达源语中所表达的隐喻内容。所以,在翻译中就必须用非隐喻方式在目标语中表达源语中的隐喻,这便是翻译过程中的“去隐喻化”现象。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对于隐喻和去隐喻的研究现状,对英汉隐喻成语进行了界定。然后,分析了英汉隐喻成语的来源、特征、异同,并对英汉隐喻成语进行了对比。接着以《英语常用隐喻辞典(英汉双解)》、《汉语成语词典》、《汉英成语词典》和《汉语大辞典》为语料,从中找出了4592条含有动物的汉语成语和303条含有动物的英语成语,并选取其中的部分作为范例,来分析翻译中的去隐喻化现象,并探讨了去隐喻化的分类、去隐喻化的理据及其目的,并得出对于隐喻成语人们不得不用去隐喻化来转换,去隐喻化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去隐喻化已成为翻译界的一个趋势。

二、从英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的比较看中西文化的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英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的比较看中西文化的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涉马成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动物类成语的研究综述
        1.对单个动物的成语研究
        2.对类聚动物的成语研究
        3.不同语言文化中动物成语的对比研究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采集法
        2.语汇的共时描写
        3.语汇的历时比较
        4.定量统计法
一、涉马成语的认定与统计
    (一)涉马成语的认定
    (二)涉马成语的时期分布
        1.上古时期的分布
        2.中古时期的分布
        3.近代时期的分布
        4.现代时期的分布
二、涉马成语的语法结构
    (一)联合结构
        1.名词性联合结构
        2.谓词性联合结构
    (二)主谓结构
        1.主+谓
        2.主+谓+宾
        3.主+状+谓
        4.主+状+谓+宾
        5.主+(主+谓)
    (三)动宾结构
        1.动宾式
        2.状动宾式
        3.动补宾式
    (四)偏正结构
        1.定中结构
        2.状中结构
    (五)中补结构
        1.中心语为双音节动词
        2.中心语为动宾结构的词组
    (六)连谓结构
    (七)兼语结构
    (八)其它结构
三、涉马成语的结构变化
    (一)涉马成语结构成分的变化
        1.同义或近义成分换用
        2.非同义成分换用
        3.同音成分换用
    (二)涉马成语结构关系的变化
        1.并列型的次序变化
        2.非并列型的次序变化
        3.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的综合变化
四、涉马成语的语义演变
    (一)涉马成语语义的发展变化
        1.语义范围的扩大
        2.语义的转移
    (二)基于语料库的涉马成语语义演变的个例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本文搜集的涉马成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浅谈英汉动物习语翻译与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英汉动物习语翻译对文化的把握
    1.1 英汉动物习语翻译中体现的文化相似性
    1.2 英汉动物习语翻译中体现的文化差异
2 英汉动物习语翻译中采用的翻译方法
    2.1 归化法
        2.1.1 归化法的通俗释义
        2.1.2 归化法在翻译动物习语中的运用
    2.2 异化法
        2.2.1 异化法的通俗释义
        2.2.2 异化法在动物习语翻译中的运用
3 结束语

(3)汉语和巴西葡语动物成语对比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缘由以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成语的研究现状
        1.2.2 动物成语的研究现状
        1.2.3 动物成语中的隐喻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和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巴动物成语的界定、来源及特征
    2.1 中巴动物成语的界定
        2.1.1 汉语动物成语的界定
        2.1.2 巴西动物成语的界定
    2.2 中巴动物成语的来源
        2.2.1 汉语动物成语的来源
        2.2.2 巴西动物成语的来源
    2.3 中巴动物成语的特征
        2.3.1 汉语动物成语的特征
        2.3.2 巴葡动物成语的特征
第三章 中巴成语中动物出现频率情况及其隐喻对比分析
    3.1 中巴成语中动物出现频率情况分析
        3.1.1 中巴成语出现频率较高的动物及分析
        3.1.2 中巴成语出现频率较低的动物及分析
    3.2 中巴动物成语中的隐喻意义对比分析
        3.2.1 动物相同时的隐喻意义对比分析
        3.2.2 动物不同时的隐喻意义对比分析
        3.2.3 意义基本相同时的隐喻意义对比分析
第四章 中巴成语中动物隐喻差异性原因探析
    4.1 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差异
    4.2 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的差异
    4.3 观念与宗教信仰的差异
第五章 汉语动物成语教学策略的研究
    5.1 汉语动物成语教学的原则
        5.1.1 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
        5.1.2 注重隐喻义的原则
        5.1.3 注重联想启发的原则
    5.2 汉语动物成语教学的方法
        5.2.1 对比法
        5.2.2 直接法
        5.2.3 情境法
        5.2.4 游戏法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致谢

(4)俄汉动物“兔”与“熊”联想意义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范围
    1.3 语料来源
    1.4 相关概念的说明
    1.5 研究综述
第二章 俄汉语“兔子”联想意义的分析与对比
    2.1 俄汉语“兔子”联想意义的分析
        2.1.1 俄语“兔子”联想意义的分析
        2.1.2 汉语兔子联想意义分析
    2.2 俄汉语“兔子”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第三章 俄汉语“熊”联想意义的分析与对比
    3.1 俄汉语“熊”联想意义分析
        3.1.1 俄语“熊”联想意义分析
        3.1.2 汉语“熊”联想意义分析
    3.2 俄汉语“熊”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第四章 俄汉语“兔”与“熊”联想意义的异同背景分析
    4.1 自然环境的影响
        4.1.1 俄罗斯的自然环境
        4.1.2 中国的自然环境
    4.2 文化背景的影响
        4.2.1 俄罗斯的文化背景
        4.2.2 中国的文化背景
    4.3 审美意识的影响
        4.3.1 俄罗斯人的审美意识
        4.3.2 中国人的审美意识
第五章 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5)留学生习得汉语中动物相关固定表达的偏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偏误分析研究
        1.4.2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语料来源及说明
第2章 留学生习得汉语动物词及固定表达的偏误分析
    2.1 偏误类型
        2.1.1 句法偏误
        2.1.2 语义偏误
        2.1.3 语用偏误
    2.2 偏误原因分析
        2.2.1 母语语法知识负迁移
        2.2.2 母语文化认知迁移
第3章 教材调研与教学建议
    3.1 教材的调研与分析
        3.1.1 两套教材中动物及其固定表达的编写情况调查
        3.1.2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3.2 教学建议
        3.2.1 教材编写建议
        3.2.2 教学建议
第4章 教案设计与教学对照组实证研究
    4.1 教案设计
        4.1.1 教案设计的依据和思路
        4.1.2 教案设计
    4.2 教学对照组实证研究
        4.2.1 对照组教学实验及其过程描述
        4.2.2 教学效果调研及其数据统计分析
第5章 结语
    5.1 本文所做主要工作和主要观点
        5.1.1 主要工作
        5.1.2 主要观点
    5.2 本文的创新之处
    5.3 本文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留学生习得汉语中动物相关固定表达的偏误分析问卷调查

(6)中韩动物成语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含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中韩成语概述
    1.1 成语概述
    1.2 成语的特点和作用
    1.3 中国成语的来源
    1.4 韩国那些成语的源起
    1.5 小结
第二章 汉韩动物成语筛选及形成背景考察
    2.1 汉语和韩语中动物成语的筛选
    2.2 汉韩动物成语形成的文化背景
    2.3 小结
第三章 汉韩有关动物成语的对比分析
    3.1 中国和韩国动物成语语义对比
        3.1.1 同形同义四字成语
        3.1.2 同形异义四字成语
        3.1.3 异形同义四字成语
        3.1.4 异形异义
    3.2 中韩关于动物成语在文化上的异同点分析
    3.3 中韩动物成语的共性和差异
    3.4 小结
第四章 中韩成语中动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异同及原因分析
    4.1 中韩成语中动物形象的象征意义
    4.2 中韩动物成语象征意义异同的原因探析
    4.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含动物语素的汉越成语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现状
        1.2.1 汉越语成语研究现状
        1.2.2 汉越语有关动物成语研究现状
    1.3 研究任务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5.1 定量统计归纳法
        1.5.2 语言对比分析法
    1.6 语料来源
2. 含动物语素的汉越成语概况
    2.1 含动物语素的汉越成语界定
        2.1.1 汉语成语界定
        2.1.2 越南语成语界定
        2.1.3 汉越成语界定的异同
        2.1.4 成语与其他词语的区分
        2.1.5 含动物语素的汉越语成语界定
    2.2 含动物语素的汉越成语来源
        2.2.1 含动物语素的汉语成语来源
        2.2.2 含动物语素的越语成语来源
    2.3 含动物语素的汉越成语统计
        2.3.1 含动物语素的汉越成语的数量
        2.3.2 含动物语素的汉越语成语中所出现的动物语素数量及使用频率
    2.4 含动物语素的汉越成语的音节
    2.5 小结
3. 含动物语素的汉越成语语法结构对比
    3.1 动物语素在汉越成语中的位置
        3.1.1 动物语素在汉语成语中的位置
        3.1.2 动物语素在越南语成语中的位置
        3.1.3 汉越动物语素在成语中位置的异同
    3.2 含动物语素并列式汉语成语的语法结构
        3.2.1 并列两项之间的语义关系
        3.2.2 并列项内部的结构关系
        3.2.3 非并列式动物成语结构
    3.3 含动物语素并列式越南语成语的语法结构
        3.3.1 并列式动物成语关系
        3.3.2 并列式含动物语素的越南语成语内部结构
        3.3.3 非并列式动物成语结构
    3.4 含动物语素的汉越成语语法结构的异同
        3.4.1 含动物语素的汉越成语语法结构的相同点
        3.4.2 含动物语素的汉越成语语法结构的相异点
    3.5 小结
4. 含动物语素的汉越成语的意义对比
    4.1 意义完全相同
        4.1.1 字面完全相同
        4.1.2 字面部分相同
        4.1.3 字面完全不同
    4.2 意义部分相同
        4.2.1 字面部分相同
        4.2.2 字面完全不同
    4.3 意义完全不同
        4.3.1 汉语特有的含动物语素成语
        4.3.2 越语特有的含动物语素成语
    4.4 小结
5. 含动物语素的汉越成语的文化意义对比(十二生肖动物类成语)
    5.1 汉语十二生肖动物类成语的文化意义
        5.1.1 含“鼠”语素的汉语成语的文化意义
        5.1.2 含“牛”语素的汉语成语的文化意义
        5.1.3 含“虎”语素的汉语成语的文化意义
        5.1.4 含“兔”语素的汉语成语的文化意义
        5.1.5 含“龙”语素的汉语成语的文化意义
        5.1.6 含“蛇”语素的汉语成语的文化意义
        5.1.7 含“马”语素的汉语成语的文化意义
        5.1.8 含“羊”语素的汉语成语的文化意义
        5.1.9 含“猴”语素的汉语成语的文化意义
        5.1.10 含“鸡”语素的汉语成语的文化意义
        5.1.11 含“狗”语素的汉语成语的文化意义
        5.1.12 含“猪”语素的汉语成语的文化意义
    5.2 越南语十二生肖动物类成语的文化意义
        5.2.1 含“鼠”语素的越南语成语的文化意义
        5.2.2 含“牛”语素的越南语成语的文化意义
        5.2.3 含“虎”语素的越南语成语的文化意义
        5.2.4 含“猫”语素的越南语成语的文化意义
        5.2.5 含“龙”语素的越南语成语的文化意义
        5.2.6 含“蛇”语素的越南语成语的文化意义
        5.2.7 含“马”语素的越南语成语的文化意义
        5.2.8 含“羊”语素的越南语成语的文化意义
        5.2.9 含“猴”语素的越南语成语的文化意义
        5.2.10 含“鸡”语素的越南语成语的文化意义
        5.2.11 含“狗”语素的越南语成语的文化意义
        5.2.12 含“猪”语素的越南语成语的文化意义
    5.3 含十二生肖动物类的汉越成语的文化异同
        5.3.1 含十二生肖动物类的汉越成语的文化相同点
        5.3.2 含十二生肖动物类的汉越成语的文化相异点
    5.4 小结
6. 结语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之处
    6.3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含动物语素的汉语成语
    附录2: 含动物语素的越南语成语
后记

(8)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中级留学生生肖文化课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现状
        (二)对外汉语生肖文化教学研究现状
        (三)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课堂观察法
第一章 任务型教学法在生肖文化课中运用的可行性
    一、十二生肖与汉语言文化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二)二生肖在汉文化中的重要性
    二、从任务型教学法自身优势的角度分析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作用及原则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
第二章 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生肖文化课总体设计
    一、教学对象及其需求分析
        (一)教学对象
        (二)设计前的需求分析
    二、教学定位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时间、内容
    五、课堂教学步骤
        (一)任务前阶段
        (二)任务中阶段
        (三)任务后阶段
        (四)课后教学反思
第三章 基于任务教学法的生肖文化课案例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
        (一)词汇
        (二)句式
        (三)知识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二)难点
    四、教学时间
    五、教具
    六、教学步骤
第四章 基于任务教学法的生肖文化课实施效果反馈
    一、实施效果
        (一)课堂观察
        (二)学生评价
        (三)教师自评
    二、课后教学反思
    三、对汉语教师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狗”参构成语的语义结构分析及文化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狗”与“狗”参构成语的语义分析
    第一节 “狗”的语义分析
    第二节 “狗”和“dog”的语义对比分析
    第三节 “狗”参构成语的语义内容
    第四节 “狗”参构成语的象征意义
第二章 “狗”参构成语的语法结构及语法功能分析
    第一节 “狗”参构成语的语法结构
    第二节 “狗”参构成语的语法功能分析
第三章 “狗”参构成语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狗”参构成语的语言文化特点
    第二节 “狗”参构成语与传统动物崇拜
    第三节 “狗”参构成语与军事文化
结语
    一、本文的主要观点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英汉成语互译中去隐喻化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语料选择
第一章 翻译中去隐喻化现象研究历史及现状
    第一节 国内外对隐喻的研究情况
        一、国外对隐喻的研究概述
        二、国内对隐喻的研究概述
    第二节 国内外对去隐喻的研究情况
        一、国外对去隐喻的研究概述
        二、国内对去隐喻的研究概述
第二章 成语与隐喻成语翻译
    第一节 成语的界定
        一、英语成语的界定
        二、汉语成语的界定
    第二节 成语的来源
        一、英语成语的来源
        二、汉语成语的来源
    第三节 英汉成语的特点
        一、突出的形象性
        二、结构的固定性
        三、长期的习用性
        四、意义的整体性
    第四节 英汉成语的异同
        一、英语中的成语
        二、汉语中的成语
        三、英汉成语的对比
    第五节 隐喻成语的翻译
第三章 英汉成语互译中去隐喻化的现象与理据
    第一节 去隐喻化的现象
        一、颜色域隐喻词的去隐喻化
        二、味觉词“酸”的去隐喻化
        三、植物域的去隐喻化
        四、数字域的去隐喻化
    第二节 去隐喻化的分类
        一、部分去隐喻化
        二、完全去隐喻化
        三、逆向去隐喻化
    第三节 去隐喻化的理据
        一、文化背景不同
        二、动物形象不同
        三、动物形象空缺
        四、宗教信仰不同
    第四节 去隐喻化的目的
        一、消除地域文化差异
        二、消除历史文化差异
        三、消除宗教文化差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从英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的比较看中西文化的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 [1]涉马成语研究[D]. 杨人桦.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2]浅谈英汉动物习语翻译与文化[J]. 孙瑜. 海外英语, 2021(08)
  • [3]汉语和巴西葡语动物成语对比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 董伟(VIRGILIO PEREIRA ENIVELTON). 河北大学, 2020(08)
  • [4]俄汉动物“兔”与“熊”联想意义对比研究[D]. 萨莎(Aleksandra Bazhenova).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5]留学生习得汉语中动物相关固定表达的偏误研究[D]. 范钰琪. 南昌大学, 2020(01)
  • [6]中韩动物成语对比[D]. 陈陈雪.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7]含动物语素的汉越成语对比研究[D]. 谭秀琼(Dam Tu Quynh). 华中师范大学, 2019(12)
  • [8]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中级留学生生肖文化课教学设计[D]. 冯星星.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9]“狗”参构成语的语义结构分析及文化阐释[D]. 彭丽春.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6)
  • [10]英汉成语互译中去隐喻化现象研究[D]. 刘秀娟. 黑龙江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从英汉成语动物形象对比看中西文化差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