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土遗址博物馆设计研究 ——以陕西汉阳陵博物馆为例

地下土遗址博物馆设计研究 ——以陕西汉阳陵博物馆为例

论文摘要

我国拥有分布广泛,类型众多的遗址资源,其保存现状及保护环境各不相同。土遗址作为重要的人类历史信息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土遗址的展示是传播其历史文化内涵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但有助于加强公众对土遗址的理解和欣赏,更能够提高公众保护土遗址的积极性。土遗址历史和文化价值极高,如何在保障土遗址文物安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开发展示、发挥其综合价值是土遗址博物馆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近十几年新建成的一批遗址博物馆中,就地建立馆舍,原址保护与展示遗址的保护形式越来越多。而地下、半地下的博物馆,首先是遗址的不可移动性决定的;其次地下环境不仅可为遗址文物提供相对于地上更为稳定的环境,且地下建筑具有更强的抗灾性能与更高的节能效益。地下空间展示土遗址,还能够保存土遗址发掘的现场环境,使展示过程具有更强的临场感,了解土遗址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对土遗址博物馆的研究涉及到考古学和建筑学两学科知识的交叉,且如何利用地下空间保护和展示土遗址的研究也还比较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结合对国内外地下遗址博物馆案例研究,及对已投入使用的陕西汉阳陵博物馆的物理环境进行跟踪测试,在分析土遗址地下展示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对地下土遗址博物馆的设计进行了重点研究。本文首先展示了国内外博物馆地下空间的利用情况,对地下土遗址博物馆存在的必要性和优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归纳,并进一步指出地下土遗址博物馆很大程度上是土遗址不可移动的特殊性决定的,这就意味着地下土遗址博物馆的设计必须回应潮湿、通风不良,采光效果不佳等不利条件。论文详细讨论了影响地下土遗址博物馆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因素,明确了自然、社会因素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以及遗址保护环境需求在设计中的具体要求。论文重点从基址选址、外部环境、功能流线以及展示空间设计角度分析了地下土遗址博物馆的设计要求,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并研究了缓冲空间、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设计与地下土遗址博物馆空间设计结合,以克服地下环境不良品质的问题。论文还以我国首座地下全封闭土遗址博物馆——陕西汉阳陵博物馆为例,分析了其建筑设计方面的特点,并对其运行效果进行了实测,使读者更深切地认识到地下土遗址博物馆建筑的优点和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本研究能为从事遗址保护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及相关业者提供参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课题提出
  • 1.2 相关概念阐述
  • 1.2.1 关于土遗址
  • 1.2.2 关于博物馆
  • 1.2.3 关于土遗址博物馆
  • 1.3 相关领域研究与实践
  • 1.3.1 关于博物馆学的研究
  • 1.3.2 关于遗址保护建筑的研究
  • 1.3.3 关于地下建筑的研究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地下土遗博物馆概述
  • 2.1 土遗址博物馆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 2.1.1 当代博物馆地下空间利用现状
  • 2.1.2 土遗址博物馆利用地下空间的优势
  • 2.1.3 地下土遗址博物馆面临的问题
  • 2.2 地下土遗博物馆的环境影响因素
  • 2.2.1 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 2.2.2 内部环境影响因素
  • 3 地下土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
  • 3.1 基址选择与环境设计
  • 3.1.1 基址选择
  • 3.1.2 外环境设计
  • 3.2 功能分区和参观流线
  • 3.2.1 功能分区
  • 3.2.2 参观流线
  • 3.3 展示空间设计
  • 3.3.1 基于遗址保护的设计
  • 3.3.2 基于参观展示的设计
  • 3.3.3 基于科研与维护工作的设计
  • 3.4 缓冲空间设计
  • 3.5 与空间设计结合的自然采光
  • 3.6 与空间设计结合的自然通风
  • 3.7 小结
  • 4 陕西汉阳陵博物馆建筑设计分析
  • 4.1 建筑概况
  • 4.2 基地选址
  • 4.3 外部环境设计
  • 4.4 功能分区特点
  • 4.5 参观流线与展示空间设计
  • 4.6 小结
  • 5 陕西汉阳陵博物馆保护现状研究
  • 5.1 测试与调研内容
  • 5.1.1 馆内温湿度测试
  • 5.1.2 文物保护区温湿度测试
  • 5.1.3 空气污染物测试
  • 5.2 测试分析
  • 5.2.1 馆内温度
  • 5.2.2 馆内湿度
  • 5.2.3 遗址保护区温湿度分布情况
  • 5.2.4 空气污染物
  • 5.3 小结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图表目录及出处
  • 附录1.陕西汉阳陵博物馆建筑平面及剖面图
  • 附录2.陕西汉阳陵博物馆建筑防火分区示意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无机改性固化剂在南方潮湿环境土遗址中的性能研究[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0(02)
    • [2].李渡酒窖土遗址中微生物种群的鉴定与分析[J]. 微生物学通报 2017(01)
    • [3].西北干旱地区土遗址保护加固工程的影响因素研究——以骆驼城遗址加固工程为例[J].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04)
    • [4].青海地区苔藓结皮对土遗址片状剥离的影响[J].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17(05)
    • [5].基于文献的中国土遗址保护研究现状与进展综述[J]. 西部考古 2017(02)
    • [6].浅谈土遗址中的蛴螬病害及其防治[J]. 丝绸之路 2017(04)
    • [7].土工试验在土遗址保护中的应用[J]. 文物建筑 2013(00)
    • [8].丙烯酸盐配合物溶胶对三杨庄汉代潮湿土遗址的现场加固试验[J].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 2011(00)
    • [9].土遗址保护材料的应用与效果研究——评《土遗址保护材料探索——非水分散体材料研制及土遗址加固研究》[J]. 材料保护 2020(09)
    • [10].土遗址土动力特性[J]. 地震工程学报 2020(06)
    • [11].土遗址夯补机具研制与配套施工工艺研究[J]. 施工技术 2017(S2)
    • [12].土遗址保护实践探索——以汉霸二王城城垣保护为例[J].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6(22)
    • [13].土遗址保护锚固技术研究现状[J]. 丝绸之路 2012(08)
    • [14].土遗址保护中的多学科应用[J]. 丝绸之路 2010(06)
    • [15].西安土遗址保护环境创造实践与研究进展[J]. 建筑与文化 2014(03)
    • [16].植物对汉阳陵帝陵封土遗址的影响[J]. 文博 2013(03)
    • [17].浅析土遗址保护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方式[J]. 四川建材 2012(02)
    • [18].综述土遗址保护的研究现状及意义[J]. 山西建筑 2012(19)
    • [19].几个红烧土遗址过火温度的科学推断[J]. 文物春秋 2018(06)
    • [20].秦陵百戏俑坑土遗址纵向水盐运移的模拟土柱实验研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5(S1)
    • [21].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加固保护材料筛选试验研究——以福建昙石山遗址为例[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4(01)
    • [22].膨胀土地区土遗址病害分析[J]. 河南科技 2010(03)
    • [23].潮湿环境土遗址的病害及保护对策简述[J]. 山西建筑 2018(03)
    • [24].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加固保护材料筛选试验研究——以福建昙石山遗址为例[J]. 史前研究 2013(00)
    • [25].长城土遗址车辆振动效应测试分析[J]. 西北地震学报 2011(S1)
    • [26].新疆地区土遗址病害类型及成因初步分析[J]. 考古与文物 2009(05)
    • [27].对大型土遗址的植物病害研究——以西安阿房宫遗址为例[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9(01)
    • [28].室内土遗址气-液相变补水的可行性研究——以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为例[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9(03)
    • [29].硅酸乙酯类加固材料在潮湿环境土遗址加固保护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 2018(11)
    • [30].模拟土遗址中可溶盐运移规律的初步探索[J]. 土壤学报 2011(02)

    标签:;  ;  ;  ;  

    地下土遗址博物馆设计研究 ——以陕西汉阳陵博物馆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