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奇龄“诗”学研究

毛奇龄“诗”学研究

论文摘要

毛奇龄(1623—1716)是清初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著名学者。其传世经学著作达五十种,著述之富,甲于当时。然而由于他恃才傲物,喜臧否人物,好标新立异,因而与当时许多学人结怨,受到许多人的抨击和攻讦。在这种千夫所指的形势下,毛奇龄学术的真实面貌被逐渐掩盖,尤其是他的“诗”学研究方面,虽然他曾提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论断,但却始终未能受到学界的重视。因此本文拟对毛奇龄“诗”学作一系统的整理与研究,从诗总论与诗三百篇的具体研究两方面重新探讨其价值。全文分上、下编两部分。上编主要探讨毛奇龄对诗总论问题的研究。在《诗序》作者这一问题研究中,主要分析毛奇龄首次提出的《诗序》作者为毛亨,《诗序》即《毛诗故训传》中的“故训”这一提法的合理性及对《诗序》作者这一公案研究的推动意义。在风、雅、颂问题研究中,主要考论毛奇龄提出的风、雅、颂皆为乐调曲名之说的意义,以及他对风雅无正变的论证。在研究“淫诗”问题时,着重从学术史的角度肯定毛奇龄对宋学的批判,并且分析他所提出的解诗方法,及他对春秋赋诗问题的研究的意义。在“笙诗”问题中,分析毛奇龄对“笙诗”无辞说的批驳有据,考察他所提出的“笙诗”其实只是指以笙来吹奏诗三百中的诗篇,并非特指《南陔》六篇,对于结束“笙诗”有辞无辞的争论极具意义。下编讨论了毛奇龄的两部诗学著作《国风省篇》及《毛诗写官记》,在《国风省篇》的研究中逐篇考论了毛奇龄对《国风》中的十五首诗的诗旨解说,通过比较研究以及具体考证研究分析了毛奇龄诗说的创新之处以及论证不足之失。在《毛诗写官记》的研究中则从经学与文学角度有所选择的考察了毛奇龄所论诗篇十九首,并对其诗说观点都一一作了评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状况与评析
  • 三、本篇论文的研究方法
  • 上编 毛奇龄“诗”总论研究
  • 一、《诗序》问题研究
  • (一) 《诗序》的形成及作者新探
  • (二) 如何看待《诗序》
  • 二、风、雅、颂研究
  • (一) 风、雅、颂释名
  • (二) 论风雅无正变
  • 三、白鹭洲诗学论争
  • (一) 论“淫诗”说之非
  • (二) 论“笙诗”本有辞
  • 下编 毛奇龄《诗三百》篇研究
  • 一、《国风省篇》之初露锋芒
  • (一) 考证史事以驳《序》说
  • 1,《二子乘舟》与卫宣之二子事无关
  • 2,《鄘风·柏舟》非共姜诗
  • 3,《击鼓》非怨州吁
  • 4,《载驰》作于文公之世
  • 5,《河广》非宋襄母思子之作
  • 6,二《叔于田》皆美田者
  • (二) 考证名物以察诗旨
  • 1,《芣苢》为伤夫有恶疾
  • 2,《采蘩》为夫人亲蚕
  • 3,《缁衣》为周人美郑武公
  • (三) 据诗本文以察诗义
  • 1,《凯风》为孝子自责
  • 2,《黍离》为念乱
  • 3,《鸡鸣》诗为谗人也,为兴居者无节也,为刺媮也
  • 4,《鸱鸮》讽王以武庚将叛也
  • (四) 训释词义以察诗旨之《鹑之奔奔》篇
  • 二、《毛诗写官记》之逍遥诗海
  • (一) 文学视角下的《诗三百》研究
  • 1,缘情说诗之《卷耳》、《汉广》、《谷风》、《采绿》篇
  • (1) 《卷耳》
  • (2) 《汉广》“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 (3) 《谷风》“谁谓荼苦”
  • (4) 《采绿》“之子于狩,言韔其弓。”
  • 2,以“诗”解《诗》之《干旄》、《氓》、《蟋蟀》篇
  • (1) 《干旄》
  • (2) 《氓》
  • (3) 《蟋蟀》
  • (4) 《采苓》
  • (二) 经学视角下的《诗三百》研究
  • 1,阐发义理之《伐木》篇
  • 2,考释字词
  • (1) 论“螽斯”之“斯”为语辞
  • (2) 论“不遑启居”之启居
  • (3) 论“赐我百朋”之朋
  • (4) 论“左右流之”之“流”
  • (5) 论《唐风·羔裘》之“居居”“究究”
  • 3,章句疏证研究
  • (1) 《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2) 《七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解
  • 4,史事考证类
  • (1) 《出车》
  • (2) 论《般》为颂封禅诗
  • 结论
  • 一、毛奇龄“诗”学总体特色
  • (一) 勇于挑战权威的学术精神
  • (二) 考证与诗本文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 (三) 对朱熹诗学的批判与继承
  • 二、毛奇龄“诗”学对清代诗学发展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附录:毛奇龄诗三百研究得失一览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耐人寻味的“毛奇龄挨打”[J]. 博览群书 2017(01)
    • [2].奇人毛奇龄[J]. 晚报文萃 2016(10)
    • [3].愤老毛奇龄[J]. 中国青年 2010(14)
    • [4].毛奇龄评点《西厢记》的叙事论[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5].清初钱塘诗人和毛奇龄的诗学倾向[J]. 湖南社会科学 2008(05)
    • [6].朱彝尊与毛奇龄交游考论[J]. 嘉兴学院学报 2018(02)
    • [7].毛奇龄《白鹭洲主客说诗》——对“淫诗”说的批判在《诗经》学史上的意义[J]. 诗经研究丛刊 2011(01)
    • [8].清初名儒毛奇龄戏曲观探微[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2(02)
    • [9].清人对宋人《河图》、《洛书》的批判——以毛奇龄、胡渭为例[J]. 长江丛刊 2018(14)
    • [10].毛奇龄交游考[J]. 理论界 2009(10)
    • [11].毛奇龄与清初女性诗人[J]. 文学教育(中) 2013(01)
    • [12].毛奇龄《诗札》述略[J]. 汉字文化 2020(12)
    • [13].金石词章两擅长,儒林文苑费商量——毛奇龄文学成就简论[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3)
    • [14].汉学开山之新变——毛奇龄音乐史学思想论析[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 [15].毛奇龄评点《西厢记》的“心学”意蕴[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16].毛奇龄交游续考[J]. 殷都学刊 2014(01)
    • [17].三年喪起源考論[J]. 文史 2020(03)
    • [18].毛奇龄文史成就研究述评[J]. 文教资料 2019(28)
    • [19].文人的苟全[J]. 文学自由谈 2010(01)
    • [20].毛奇龄《曹伯母寿》考[J]. 红楼梦学刊 2020(05)
    • [21].毛奇龄的反传统思想[J]. 大众文艺 2010(17)
    • [22].清代前中期经学家及其女弟子——以毛奇龄、徐昭华为中心[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9(03)
    • [23].以考据入《西厢》——论清初名儒毛奇龄《毛西河论定西厢记》的价值和贡献[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4)
    • [24].毛奇龄史学成就考论[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3)
    • [25].毛奇龄试律诗理论及影响[J]. 湖北社会科学 2016(10)
    • [26].毛奇龄交游考论[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 [27].诗评[J]. 作文教学研究 2010(03)
    • [28].说说北京的万柳堂[J]. 工会博览(社会版) 2010(12)
    • [29].读毛奇龄《蛮司合志·序》[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06)
    • [30].有意有调 有声有色——论毛奇龄词学观[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07)

    标签:;  ;  ;  ;  ;  ;  ;  

    毛奇龄“诗”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