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选育及表面活性研究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选育及表面活性研究

论文摘要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一类集极性亲水基和非极性亲油基于一体的具有表面活性的代谢产物。同化学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低毒或无毒、可自然生物降解、生态安全及结构多样化等优点,日益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关注。因此筛选高效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并确定其最佳培养条件,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和经济意义。本文通过表面张力测定法与排油圈法筛选高效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并对菌株进行16S rDNA鉴定,同时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对菌株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活性进行研究,目的是得到选育菌株最大活性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如下:从长期受石油污染的环境样品中筛选到3株高效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分别命名为BS-1、BS-3、BS-4。通过离子型鉴别及薄层层析实验,可知BS-1、BS-3、BS-4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分别为脂肽、糖脂、磷脂,其中前两者为阴离子型,后者为胞壁结合型。经16S rDNA技术鉴定,确定菌株BS-1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 BS-3为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 sp.), BS-4为微球菌属(Micrococcus sp.)。以上3株菌使发酵液的表面张力由(69.0±0.2)mN/m分别降到27.8mN/m、27.3mN/m、26.6mN/m。在不同条件因素下,三株单菌的混合菌BS-H相比三株单菌,表面活性更强,稳定性最好。初步确定了BS-H产表面活性剂的培养基最优配方,结果如下:柴油15ml、淀粉2 g、NH4NO3 1 g、Na2HPO4·12H2O 1 g, KH2PO4 1 g、NaCl 1 g、FeSO4·7H2O 0.05 g、MgSO4·7H2O 0.1 g, EDTA 1 g、酵母膏0.5 g、微量元素2ml,用蒸馏水定容至1 L,pH值6,温度30℃。在上述培养条件下,培养84h,混菌BS-H使发酵液的表面张力由(69.0±0.2)mN/m降至21.1mN/m,对照组采用未经优化的初始培养条件,表面张力由(69.0±0.2)mN/m降至26.0mN/m, OD600由1.832增至2.256,微生物生产表面活性剂的效率提高了18.8%,说明优化后的发酵条件对提高菌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能力有明显增强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生物表面活性剂概述
  • 1.1.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定义
  • 1.1.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 1.1.3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理功能
  • 1.1.4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 1.1.5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
  • 1.1.6 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现状
  • 1.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 1.3 本文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选育与鉴定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2.1.2 实验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 2.2.2 生物表面活性剂类型分析
  • 2.2.3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株的鉴定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选育菌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活性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3.1.2 实验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不同条件因素对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影响
  • 3.2.2 最佳菌株的培养条件优化
  • 3.2.3 最佳菌株在最佳条件下的活性验证实验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选育及表面活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